《印度佛教史概說》系統(tǒng)而概要地介紹印度佛教史,是日本大學文科參考教材名著之一。1989年出版中譯本,深受中國學術界和廣大讀者歡迎,久已脫銷。本書依據日本百年來研究印度佛教的成果,從整體上介紹印度佛教的起源、發(fā)展和衰落的歷史過程,在論述中比較重視考察不同時期的佛教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的關系,內容充實,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書
漢傳佛教對西夏佛教的發(fā)展和興盛影響深遠。西夏先后六次從宋朝求得《大藏經》并譯成番文本。形成于隋唐時期的禪宗、凈土宗、華嚴宗、天臺宗等佛教宗派在西夏境內并存,這些宗派為印度佛教所無,是佛教完成中國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此外,形成于中原的觀音信仰、彌勒信仰、地藏信仰及儒家孝悌思想也十分流行。西夏佛教文化中融合了較多漢文化因素,
無論是《大魚海棠》中的白澤、祝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敖丙,還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悟空,這幾部經典的國產動漫中的人物形象,都與我國傳統(tǒng)經典妖怪文化息息相關。不同于西方的巨人、吸血鬼或者怪物文化,中國的妖怪們形態(tài)更加豐富,種類更加龐大。九尾狐、羅剎鳥、鮫人、花妖、貔貅、蛇妖、鬼車、窮奇、燭龍、畫皮鬼、飛天夜叉……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yī)藥文化更是華夏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吨芤住肥侨A夏文明的總源頭,是中華文化的聚焦點!醫(yī)易學說是用易理闡發(fā)醫(yī)理來研究人體生命科學奧秘的一門科學。奇門也是《易》學術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模型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質量與能量等諸多參數達64個,且每個參數均為時空質能四位一體,與近代的愛因
外丹與內丹作為道教方術中的兩大派別,明顯在理論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內外丹并行的唐宋時期,二者在修行上亦有合修互補的傾向!兜澜虄韧獾りP系研究》從外丹與內丹理論的繼起與修行的并行兩個方面對外丹與內丹的關系進行研究,論述分為內外丹的源流概念、內外丹的關系與內外丹的合修三個部分。
“懷疑者多馬”是耶穌門徒中眾所周知的一位,他為了確定耶穌是否真的復活而要求將手指伸入耶穌的傷口。然而,《約翰福音》記載的這個故事有諸多不確定之處,“懷疑者多馬”也成為最令人困惑的圣經人物,現代人對他的理解除了這個含混不清的故事少之又少。格倫·莫斯特的《懷疑者多馬》一書則明確地希望讀者認識到,關于這一圣經人
神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與散漫的希臘神話迥然不同,北歐的神話,是莊嚴的、悲劇的;北歐的眾神,是莊重、正真、博大的;這些如斯堪的納維亞群山一樣粗樸而巨偉的傳說,無不透露著北歐民族個性中的冰與火--本書是由我國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歐神話\"為主題的神話學知識普及讀本。不僅是文學家,同時也是中國神話學研究領
《尼姑譚》是一部兼具可讀性與學術性的尼姑專題研究,正如作者開篇首句所說:“《尼姑譚》可說是閑書,但并非戲筆!弊髡哒饕饡、僧傳、筆記、詩文、地方志以及墓志、塔銘等文獻,或述,或考,或評,就有關尼姑的問題,抒發(fā)己見,試圖復原被歷史扭曲的尼姑之面貌。本書分為三編,上編“暮鼓晨鐘的女性世界”從尼姑的歷史出發(fā),細致探討了尼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基督宗教的信仰與實踐是宗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但有關于此主題的資料散落于國內外各檔案館和圖書館中,查找起來十分不易。編者多年來致力于中國基督宗教近代史研究,在此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相關文獻。經過認真閱讀、比對、甄選,最后輯選150余篇珍貴文獻按不同主題收錄在此文集中,以供研究者參考、使用。同時每篇文獻前均撰寫有
《萬壽寺史料匯編》勾稽明代以來北京萬壽寺的現存史料,分為諭旨奏折、碑記、方志文集筆記、日記、詩詞、民國檔案及其他等七大部分,梳理萬壽寺的發(fā)展歷程,解讀它與明清兩代政治、經濟的關系以及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影響。本書的出版,對于北京史地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