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對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起到至關(guān)重要作用的十四位高僧,以他們的生平事跡為線索,對每個人的思想進行精到解析、點評。主要包括:道安、鳩摩羅什、慧遠、惠能、鑒真等。
這是一本專說中國禪、佛的書!睹易T系列:文化名家談佛錄》精選了二十多位最有名望和代表性的名家大師,為我們談佛說禪,答疑解惑。我們可以在梁啟超的《佛陀時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綱要》、杜繼文的《中國佛教哲學》等大師的文章中,了解“佛理”;在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晚清集》、朱自清的《禪家的語言》等大家的文章中,學習“禪語”
《靈順禪寺》是一部記錄靈順禪寺修繕過程的精美畫冊,亦是彰顯杭城北高峰人文渾厚、山川秀麗、佛緣廣聚的殊勝之作。分三個篇章,第一篇章:“滄桑舊影”,第二篇章:“艱辛歷程”,第三篇章:“叢林新生”。靈順禪寺,居于杭城北高峰之巔,放眼遠眺,俯瞰杭城,西湖山水,盡收眼底,湖光瀲滟、山色空漾,滔滔錢江、煙波浩渺。遠處將軍山、美女山
本書選取原藏于民族宮的76號(王森目錄編號)梵文貝葉經(jīng)《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jīng)》為研究對象,運用國際通行的佛教文獻學方法對其進行了細致的釋讀和校勘,編輯成梵藏漢對勘本,并且對這部經(jīng)的屬性、內(nèi)容以及漢藏譯本等相關(guān)問題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 76號經(jīng)是目前已知的《無二平等經(jīng)》的唯一寫本,迄今為止沒有學者對
《勝鬘經(jīng)》的全名叫做《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所講述的經(jīng)典,由于勝鬘夫人是這部經(jīng)的緣起者,這部經(jīng)又簡稱《勝鬘經(jīng)》。釋迦牟尼佛于經(jīng)中點出了二乘圣人沒有實證實相所產(chǎn)生的誤會,以及種種錯解實相所形成的偏邪見解。該書稿作者金雄師,闡述了《勝鬘經(jīng)》中所說大乘菩薩成佛之道涵蓋了小乘的解脫道,認為實相智慧境界及所破
《佛國羅浮》是寫羅浮山的佛教文化史,包括西風古道·佛教源于天竺;東去西來·佛法初傳中土;梵音妙諦·歷經(jīng)千年滄桑;風水寶地·羅浮三才鼎立;枯木逢春·梵音余韻悠長等數(shù)部分內(nèi)容,適合從事相關(guān)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智者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推動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心靈與認知文叢:理解與解脫》系統(tǒng)地梳理了他對于佛經(jīng)的獨特解釋,展示了他對于佛教中國化所做的具體工作;作者參照了西方的解釋學思想,從解釋學角度出發(fā),系統(tǒng)而深入地闡述了智者大師的佛教解釋學思想及其對佛教的契理契機解讀;《心靈與認知文叢:理解與解脫》還從心靈哲學
本書主要從對“佛教的綜攝”、“佛教義理的融貫”、“佛教義理的整體構(gòu)建”和“以佛教攝導科學”、“以佛教攝導哲學”、“以佛教攝導其他宗教”、“以佛教攝導國學”等方面總持出世間與世間的思想學說。
本書在綜合考察歷史文化背景的基礎(chǔ)上,圍繞東晉宋齊梁陳時期比丘尼僧團建設狀況、比丘尼受戒與修行特點、比丘尼對終極信仰的追求、文本與女性信仰的關(guān)系展開研究,全面呈現(xiàn)中國早期比丘尼僧團的發(fā)展脈絡,確立其在比丘尼史與佛教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與重要意義。
本書以延壽佛學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宗鏡錄》所立“一心”范疇為考察基點,系統(tǒng)辨析延壽佛學的核心精神和理論特征,客觀評述延壽在禪宗思想史乃至整個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