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為“名家名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之一。是作者最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
故事梗概:游輪“鄧肯號”正在愛爾蘭和英格蘭之間的海峽進行其處女航時,船主格里那凡爵士突然發(fā)現(xiàn)船尾有一條鯊魚尾隨其后,水手們捕殺了鯊魚后,發(fā)現(xiàn)鯊魚腹中有一個密封瓶,瓶中裝有三封殘破不全的求救信,分別用英文、法文、德文書寫。信系英格蘭探險家格蘭特船長所寫。由于英國政府拒絕派船前往營救,船主和夫人便決定帶著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前往尋找并營救格蘭特船長。他們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走遍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環(huán)繞了地球一周。他們以無比英勇頑強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
★ 教育部推薦,青少年不可錯過的科幻和探險經(jīng)典! 法國科幻小說奠基人凡爾納“海洋三部曲”之開山力作! 一次驚心動魄的夢想之旅,一部人類從童真走向成熟的文學史!艾F(xiàn)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令人驚異的科學預言,交織溫情與智慧、浪漫與刺激,帶領我們經(jīng)歷一次環(huán)球旅行!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法國科幻小說家。出生于海港城市的一個律師家庭,遼闊的海洋、揚起的風帆和汽笛的鳴響,孕育了他對大自然的奇妙幻想。他一生共出版了66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構思巧妙,情節(jié)驚險,景色壯觀,引人入勝,他被公認為“現(xiàn)代科幻小說之父”。
第一章 雙髻鯊 / 001
第二章 三封信件 / 004
第三章 瑪考姆府 / 013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議 / 016
第五章 鄧肯號起航 / 020
第六章 六號艙房的乘客 / 024
第七章 巴加內爾的來龍去脈 / 029
第八章 鄧肯號上又添了一位俠肝義膽的人 / 033
第九章 麥哲倫海峽 / 037
第十章 南緯三十七度線 / 040
第十一章 橫穿智利 / 045
第十二章 凌空一萬兩千英尺 / 048
第十三章 從高低巖下來 / 051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槍 / 054
第十五章 巴加內爾的西班牙語 / 057
第十六章 科羅拉多河 / 061
第十七章 南美大草原 / 066
第十八章 尋找水源 / 069
第十九章 紅狼 / 073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 / 078
第二十一章 獨立堡 / 080
第二十二章 洪水 / 083
第二十三章 像鳥兒一樣棲息在大樹上 / 086
第二十四章 依然棲息在樹上 / 089
第二十五章 水火無情 / 092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 / 096
第二十七章 返回鄧肯號 / 100
第二十八章 云中山峰 / 103
第二十九章 阿姆斯特丹島 / 106
第三十章 巴加內爾與少校打賭 / 108
第三十一章 印度洋的怒濤 / 111
第三十二章 百努依角 / 115
第三十三章 一位神秘水手 / 119
第三十四章 到內陸去 / 123
第三十五章 維多利亞省 / 126
第三十六章 維邁拉河 / 128
第三十七章 柏克與斯圖亞特 / 131
第三十八章 墨桑線 / 135
第三十九章 地理課的一等獎 / 139
第四十章 亞歷山大山中的金礦 / 144
第四十一章 《澳大利亞暨新西蘭報》消息 / 146
第四十二章 一群“怪猴” / 151
第四十三章 百萬富翁畜牧主 / 155
第四十四章 澳大利亞的阿爾卑斯山 / 161
第四十五章 急劇變化 / 166
第四十六章 ALAND——ZEALAND / 170
第四十七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 / 176
第四十八章 艾登城 / 181
第四十九章 麥加利號 / 186
第五十章 新西蘭的歷史 / 191
第五十一章 新西蘭島上的大屠殺 / 195
第五十二章 暗礁 / 200
第五十三章 臨時水手 / 203
第五十四章 吃人的習俗 / 206
第五十五章 一行人到了本該避開的地方 / 208
第五十六章 所在之處的現(xiàn)狀 / 210
第五十七章 往北三十英里 / 212
第五十八章 民族之江 / 214
第五十九章 道波湖 / 217
第六十章 酋長的葬禮 / 222
第六十一章 最后關頭 / 227
第六十二章 禁山 / 231
第六十三章 錦囊妙計 / 236
第六十四章 腹背受敵 / 240
第六十五章 鄧肯號緣何出現(xiàn) / 243
第六十六章 審問 / 247
第六十七章 談判 / 250
第六十八章 黑夜中的呼喚 / 255
第六十九章 塔波島 / 259
第七十章 巴加內爾最后又鬧了個笑話 / 267
第五章 鄧肯號起航
當天,爵士便派人去吩咐孟格爾,讓他把鄧肯號開到格拉斯哥港,并做好要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準備。
鄧肯號是一艘式樣新穎別致、配有蒸汽發(fā)動機的游艇,載重量為二百一十噸,有兩個主桅桿,還有三角帆、大觸帆、小觸帆以及許多的輔帆。但它主要還是靠其本身的機器動力,開足馬力的話,可以超過當時所有輪船的最高時速。在克萊德灣試航時,根據(jù)航速儀的測試,它的最高時速達到了十七海里。
孟格爾船長首先把煤艙進行擴大,盡量地多裝一些煤。同時,他也把糧艙擴大了,足夠裝上兩年的儲備糧。他甚至還購置了一門有轉軸的炮,安裝在船頭甲板上,以防意外。孟格爾剛滿三十歲,表情嚴肅,既勇敢又善良。他是在格里那凡家里長大的。格里那凡家把他扶養(yǎng)成人,并把他培養(yǎng)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水手。
大副湯姆·奧斯丁是一名老水手。鄧肯號上的全體人員,包括船長、大副在內,一共是二十五人。他們都是丹巴頓郡人氏,都是飽經(jīng)風浪的水手,都是世世代代在為格里那凡家族服務的佃戶人家的子弟。這么一來,鄧肯號上就形成了一種誠實可信的人的組合,個個身懷絕技,連傳統(tǒng)的風笛手都不缺乏。孟格爾在忙著改造艙房、儲糧備煤的同時,并未忘記為爵士夫婦裝飾供遠航所用的臥房。同時,他還要考慮安排格蘭特船長的兩個孩子的艙室,因為海倫夫人已經(jīng)答應瑪麗姐弟倆跟隨鄧肯號一同遠航。
麥克那布斯也在乘客名單上。少校年約五旬,穩(wěn)重老成,儀表堂堂,為人謙和,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無論對什么事或對什么人,總是以別人的意見為重,從不與人爭辯,從不與人發(fā)火,凡事都鎮(zhèn)定自若,泰然處之。
此外,他還是個膽大勇敢的人,即使炮彈落在身旁,也連眉頭都不皺一皺,絕不會擅離崗位。他是個徹頭徹尾、地地道道的蘇格蘭人,是個純血統(tǒng)的喀里多尼亞人,他固執(zhí)地抱著故鄉(xiāng)的舊習俗不放。因此,他不愿意為大英帝國服役,他的少校軍銜還是在高地黑衛(wèi)隊第四十二團獲得的。黑衛(wèi)隊是一支純粹由蘇格蘭貴族組成的隊伍。麥克那布斯以表兄的身份長住在瑪考姆府,現(xiàn)在,他覺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鄧肯號是順理成章的事。
起程的日子一天天地迫近。出航日期定在八月二十五日。
八月二十四日,格里那凡夫婦、少校、格蘭特姐弟倆、船上司務長奧比內先生,以及侍奉夫人的奧比內太太,在城堡眾仆人的熱烈歡送下,離開了瑪考姆府。幾小時后,他們便在船上安頓下來。格拉斯哥的群眾懷著崇敬的心情歡送海倫夫人,因為大家都為她拋棄奢華安逸的生活,前去解救自己受難的同胞所感動,把這位年輕女子視為勇敢的女性,視為他們的驕傲!
爵士夫婦被安頓在鄧肯號船尾的樓艙里,擁有兩間臥室、一個客廳和兩間洗漱間。緊挨著他們的是一個公共的方形大廳,兩側是六個艙房,分別由格蘭特姐弟倆、奧比內夫婦和麥克那布斯少校住著。而孟格爾和奧斯丁的艙房則在方形大廳的另一頭,背朝方形大廳,朝著中甲板。船員們則住在統(tǒng)艙里,地方也很寬敞舒適,因為船上除了燃料、糧食、武器外并沒裝運其他東西。
鄧肯號決定在八月二十五日凌晨三點,趁著落潮起航。在起航前,格拉斯哥市民們還看到了一幕十分動人的儀式。晚上八點,格里那凡爵士及其伙伴們,包括從廚師到船長的全體船員,凡是參加這次救援行動的人,全都下了船,前往格拉斯哥古老的圣蒙哥教堂。在這座古老的教堂里,摩爾頓牧師在為他們祈福,求神明保佑他們遠航順利,一路平安。
夜晚十一時許,眾人回到了船上。孟格爾船長和船員忙著做起航的最后準備。午夜時分,鍋爐生火,船長命令加足燃料,燒旺爐火。不一會兒,只見大股濃煙滾滾冒出,與黑夜中的海上迷霧混雜在一起。凌晨兩點鐘光景,鄧肯號在輪機的震撼下開始顫動起來。氣壓計標示出壓力為四級。蒸汽在汽缸中哧哧作響,與大海的潮汐相互呼應。微弱的夜光中,可以辨別出那條夾在浮標和石標之間的克萊德航道來。浮標和石標上的信號燈已經(jīng)漸漸地在晨曦中暗淡下去?梢云鸷搅。孟格爾船長派人去請爵士,后者立刻跑到甲板上來。
不一會兒,潮水往后退去。鄧肯號拉響了汽笛,嗚嗚地叫起來。纜繩松開,螺旋槳轉動,鄧肯號緩緩開動,駛離周圍的船只,進入克萊德灣的航道。一會兒過后,最后的幾座工廠已脫離了視線,河岸邊丘陵地上,一座座別墅疏疏落落,城市的喧囂越離越遠,最后終于聽不見了。
一小時過后,鄧肯號已經(jīng)貼靠著丹巴頓的巉巖在行駛;又過了兩小時,它便駛入克萊德灣了。清晨六點,鄧肯號繞過康太爾岬,出了北海峽,航行在大西洋上。
第六章六號艙房的乘客
進入大西洋的第一天,風大浪急。將近傍晚時分,風越來越猛,浪也越發(fā)地大了。鄧肯號顛簸劇烈,婦女們全都在艙房里躺著。第二天,風向轉了。孟格爾船長讓人把主帆、縱帆和小前帆扯起,船顛簸得沒有頭一天厲害了。海上,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蔚為壯觀。海倫夫人和瑪麗一大早就跑到了甲板上,與爵士、少校、船長聚在一起,欣賞日出。鄧肯號沐浴著清晨那燦爛的陽光,在海面上滑行。
“好美。 焙惙蛉藲g呼起來,“今天一定是個大晴天,但愿風向始終保持不變,一直吹送著我們的鄧肯號!
“這風向再合適不過了,”爵士應聲道,“我們真走運,遠行開端如此好!
“我真想下到艙底去參觀一下,看看我們的水手們在中甲板下面住得如何!焙惙蛉苏f。
“好啊,夫人,”爵士說,“不過,先讓我通知一聲奧比內。”鄧肯號上的這位司務長是府上的好廚師,他雖然是個蘇格蘭人,卻能做出一手像法國廚師那樣的好菜來。聽到主人召喚,奧比內立刻跑上前來。
“奧比內,早飯前,我們要先去溜達一會兒,”爵士說,“我希望在我們回來時,早餐已經(jīng)擺好了!
奧比內嚴肅地鞠了個躬。
少校為了抽煙,獨自留了下來,與平時一樣在沉思默想。他一個勁兒地在吞云吐霧,待在那兒一動不動,眼望著船后留下的浪跡。一會兒之后,他猛一回頭,突然發(fā)現(xiàn)面前站著一個陌生人。
此人身材高挑,清癯干瘦,年約四十歲光景,像根竹竿兒。他的腦袋又大又寬,額頭高高,鼻子長長,嘴巴大大,戴著一副又大又圓的眼鏡,目光閃爍不定,看上去這是個聰明而快樂的人,顯得灑脫可愛,像個好好先生?粗歉币暥灰、聽而不聞的架勢,就知道他是個很粗心的人。他頭上戴著一頂旅行便帽,腳蹬一雙厚厚的黃皮靴,靴子上還有皮罩子。身上穿的是栗色呢絨褲、栗色呢絨夾克;夾克上有好多的口袋,好像裝滿著記事本、皮夾子等一類物件,身上還斜背著一個很大的望遠鏡。
這個陌生人活潑開朗,與沉默悠閑的少校形成鮮明的反差。他圍著麥克那布斯走來走去,看著他,打量他,而少校卻不予理會,也沒想去問問此人來自哪里,去往何方,為何登上鄧肯號。這位不知來頭的陌生人見自己的舉動并沒引起少校的關注,只好舉起望遠鏡,對著遠方水天相連處望去。他的望遠鏡可以拉長到四英尺,只見他叉開雙腿,站穩(wěn)腳跟,舉鏡望了一會兒之后,放下望遠鏡,手按上端,拄著它,把望遠鏡當成了手杖。
但是,望遠鏡的活動節(jié)立刻動了起來,一節(jié)一節(jié)往里套去,縮了起來,陌生乘客突然失去重心,差點兒直愣愣地摔倒在大桅桿腳下。
“司務長!”陌生人喊了一聲,口音里帶著外國腔。
奧比內先生剛好從那兒經(jīng)過,準備去前甲板的廚房,突然聽見這個陌生的大個子在喊他,不禁感到驚異萬分。
“您就是船上的司務長?”陌生人見他走過來,便問他道。
“是的,先生,”奧比內回答道,“不過,請問先生,您是……”
“我是六號艙房的乘客!
“六號艙房?”
“是呀。您貴姓?”
“奧比內。”
“很好,奧比內,我的朋友,”陌生乘客說道,“您得開早飯了,而且越快越好,我都三十六個小時沒吃東西了,或者說,我已經(jīng)整整睡了三十六個小時了。我從巴黎一口氣跑到格拉斯哥,沒吃沒喝,想吃點兒東西,該不為過吧?請問,您幾點開早飯呀?”
“九點。”奧比內機械地回答道。
陌生乘客想看看幾點了,但他摸來摸去,直摸到第九只口袋才摸著自己的表。
“好,”陌生乘客說道,“現(xiàn)在剛八點。您先給我來點兒餅干、白葡萄酒好嗎,奧比內?我實在是餓得渾身乏力了。我還想問一句,船長在哪兒?他還沒有起來呀!那么,大副呢?他也還在睡大覺?幸好今天天氣很好,順風順水,沒人管,船照樣可以行駛!
陌生人正這么說著,約翰·孟格爾出現(xiàn)在樓艙的梯子上!斑@就是我們的船長!眾W比內說。
“!很高興,勃爾通船長,”陌生乘客說道,“認識您真高興!
孟格爾非常驚訝。他不僅因看到這個陌生人而感到驚奇,更因為對方把他稱為“勃爾通船長”。
陌生乘客打開了話匣子,繼續(xù)說道:
“請允許我向您致意。前天晚上,我未能向您表示敬意,是因為船正要起航,不便打擾您,但現(xiàn)在,我可以向您致意了。認識您,非常榮幸!
孟格爾眼睛睜得老大,看看奧比內,又看看陌生乘客。
“現(xiàn)在,”陌生乘客又說道,“親愛的船長,咱們已經(jīng)認識了,就算是老朋友了。咱們隨便聊聊吧。請您告訴我,您對蘇格提亞號感到滿意嗎?”
“什么蘇格提亞號呀?”孟格爾也忍不住開口了。
“就是這條載著我們的船呀!有人對我夸贊道,這條船堅固而輕快,勃爾通船長待人寬厚而熱情。有一位在非洲旅行的大旅行家也姓勃爾通,他是不是您的本家呀?那可是個勇敢的人,祝賀您有這么一位本家!
“先生,”孟格爾回答道,“我非但不是什么旅行家勃爾通的本家,而且我也根本不是什么勃爾通船長!
“是嗎?”陌生乘客回答道,“那么我現(xiàn)在是同蘇格提亞號上的勃內斯大副交談咯?”
“勃內斯?”孟格爾船長開始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是,這個陌生人到底是個瘋子還是個冒失鬼,他尚不清楚。他正要跟其說個明白,爵士及其夫人以及瑪麗小姐這時卻從底艙回到樓艙甲板上來了。那陌生人一見他們,便立即叫喊起來:“!有男乘客!有女乘客!真是太好了。勃內斯先生,請您給我介紹一下……”
“這位是格里那凡爵士。”孟格爾船長介紹說。
“爵士,”陌生人隨即改口稱呼道,“請允許我做個自我介紹。我希望我們大家能很快地熟識,與夫人們同乘蘇格提亞號遠航,是十分愜意的,不會覺得單調乏味、時間漫長。”
海倫夫人和格蘭特小姐不知如何作答。她們很納悶兒在鄧肯號的樓艙里怎么會冒出這么個寶貨來。
“先生,”爵士開口說道,“敢問……”
“我叫雅克·巴加內爾,巴黎地理學會秘書。我研究了二十年的地理,現(xiàn)在想到印度去把此前許多地理學家的事業(yè)向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