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作品系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3版)》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quán)、考試監(jiān)察、財經(jīng)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xiàn)代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后自學,并任教于家鄉(xiāng)的中小學。1930年經(jīng)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臺灣。
序
前言
第一講 漢代
一、漢代政府組織
甲、皇室與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組織
丙、漢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與地方之關(guān)系
二、漢代選舉制度
三、漢代經(jīng)濟制度
四、漢代兵役制度
五、漢制得失檢討
第二講 唐代
一、唐代政府組織
甲、漢唐相權(quán)之比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職權(quán)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機構(gòu)政事堂
丁、尚書省與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觀察使與節(jié)度使
二、唐代考試制度
甲、魏晉南北朝時代之九品中正制
乙、唐代之科舉
三、唐代經(jīng)濟制度
甲、唐代的租庸調(diào)制
乙、唐代賬籍制度
丙、唐代的兩稅制
丁、漢唐經(jīng)濟財政之比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綜述
第三講 宋代
一、宋代政府組織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權(quán)之分割
丙、君權(quán)之侵攬
丁、諫垣與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試制度
三、宋代賦稅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與國防弱點
第四講 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組織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內(nèi)閣制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區(qū)制度
戊、明代地方之監(jiān)司官與督撫
己、明清兩代之胥吏
二、明代考試制度
甲、進士與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賦稅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講 清代
一、制度與法術(shù)
二、清代的部族政權(quán)
三、清代部族政權(quán)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軍機處
丑、清代的六部尚書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區(qū)
四、部族政權(quán)下之考試制度
五、清代的統(tǒng)制政策
六、民眾的反抗運動
七、變法與革命
總論
再說到漢代的選舉制度,歷史上稱之謂鄉(xiāng)舉里選。當時各地方時時可以選舉人才到中央。他們的選舉,大體可分為兩種,也可說是三種:一種是無定期的,譬如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往往就下一道詔書,希望全國各地選舉人才到朝廷;或是碰著大荒年,大水災,或是大瘟疫,這表示政府行政失職,遭受天譴,也常下詔希望地方推舉賢人,來向政府說話,或替國家做事。這些選舉是無定期的。這樣選舉來的人,多半稱為賢良。賢良選到了政府以后,照例由政府提出幾個政治上重大的問題,向他們請教。這叫做策問。策即是一種竹片,問題寫在竹簡上,故稱策問。一道道的策問,請教賢良們大家發(fā)表意見,這叫對策。政府看了他們的意見,再分別挑選任用,這是一個方式。這一種選舉,既不定期,也無一定的選舉機關(guān)。地方民意也可舉,三公九卿,政府大僚,也可舉。所舉則稱為賢良,賢良是指有特出才能的人。第二種是特殊的選舉,譬如政府今年要派人出使匈奴,出使西域,需要通外國語,能吃苦,能應變,所謂出使絕域的人,政府常常下詔征求。只要自問自己有此才干,可以自己報選。又如軍隊里要用軍事人才,或如黃河決口,需要曉習治水的人,大家知道有這種人才,大家可以舉,自己覺得有把握,自己也可直接來應選。這是一種特殊的選舉。后來又有一種有定期的選舉,那就是選舉孝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