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概論》主要講授古代文獻典籍的形式內(nèi)容和整理古籍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薄它c、注釋、辨?zhèn)巍⑤嬝、編纂等及其相關知識,如古代語言文字、古籍目錄版本、古代歷史文化等,還有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這是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對于研究者來說,它關系到對史料的駕馭、精通和考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又屬于基礎學科的性質。戴震認為,有義理之學,有文章之學,有考核之學。義理存于識,重在治論;辭章存乎才,靠創(chuàng)作;征實存乎學,用考證、辨?zhèn)危瑢儆跇銓W。
曹林娣,女,教授,碩士,北京大學本科,西北大學研究生,江蘇無錫人。196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學習;1981年在西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F(xiàn)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藝術設計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兼蘇州園林局顧問、蘇州園林學會和蘇州古建學會理事。曾任日本帝冢山學院大學、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
引 言
第一章 古籍整理的意義
第一節(jié) 古籍范圍的界定和古籍形態(tài)的變化
第二節(jié) 古籍的損毀殘缺及其內(nèi)容的真?zhèn)坞s糅
第三節(jié) 古籍整理的意義及基本手段
第二章 先儒古籍整理得失論(上)
第一節(jié) 先秦漢唐時期的古籍整理
第二節(jié) 宋元明時期的古籍整理
第三章 先儒古籍整理得失論(下)
第一節(jié) 遼金元明時期的古籍整理
第二節(jié) 清代的古籍整理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方法的歷史反思和新方法的探索
第四章 目錄版本與古籍整理
第一節(jié) 目錄與古籍整理
第二節(jié) 版本的淵源遞嬗
第五章 版本的選擇與鑒別
第一節(jié) 版本的選擇
第二節(jié) 版本的鑒別
第六章 出土資料在古籍整理中的運用
第一節(jié) 歷史上的出土資料
第二節(jié) 出土資料對古籍整理的作用
第七章 古籍的標點
第一節(jié) 點校底本的選擇和副本的搜集
第二節(jié) 標點古書的態(tài)度和目的
第三節(jié) 標點古書常見的錯誤
第八章 古籍的?
第一節(jié) ?痹诠偶碇械淖饔
第二節(jié) ?敝R
第三節(jié) 校勘書籍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jié) ?背晒奶幚砑捌浒l(fā)表形式
第九章 古籍的注釋
第一節(jié) 古籍的注釋體例
第二節(jié) 古籍注釋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古籍注釋的主要內(nèi)容
第十章 總集、別集的編纂
第一節(jié) 總集的編纂程式
第二節(jié) 總集的編排方法
第三節(jié) 別集的類型及編纂方法
第十一章 輯佚
第一節(jié) 輯佚常用的方法
第二節(jié) 輯佚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古籍的辨?zhèn)?br />
第一節(jié) 古籍辨?zhèn)蔚膽B(tài)度
第二節(jié) 古籍辨?zhèn)纬7?br />
第三節(jié) 偽書的利用價值
第十三章 古籍內(nèi)容的考證
第一節(jié) 必須考證的史料
第二節(jié) 參驗事實以甄別真?zhèn)?br />
第三節(jié) 知人衡文和署名的考證
第十四章 序跋、附錄
第一節(jié) 序跋的意義、目的
第二節(jié) 序跋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附錄
練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甲骨文研究著作目錄
附錄二 出土簡帛書籍分類述略(六藝篇)
后記
第二章 先儒古籍整理得失論(上)
從孔夫子時代開始,我們古代文人整理、研究古籍的文化活動從未停止過,在漫長的整理、研究過程中,先儒積累了許多可供我們學習、繼承的方法,留下了無數(shù)光輝的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本身,就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組成部分。但是,古代文人由于時代的、政治的、文化的、學術的等種種原因,在研究方法、研究觀念和研究對象乃至研究手段等方面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教訓。
湯用彤曾說:文化學術異代不同,然其因革推移,悉由漸進,變遷之跡;識其變遷之由,一是受之于時風環(huán)境;一是治學之眼光、之方法。新時代之托始,恒依賴新方法之發(fā)現(xiàn)。①這里,我們只是簡單地掃描式地將先儒整理古籍的得失作一巡視,以了解其梗概。
第一節(jié)先秦漢唐時期的古籍整理
先秦是古籍整理的萌芽時期;兩漢時期是中國古籍整理的第一個高潮,確立了“漢學”的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籍整理的變革和整理內(nèi)容的拓展時期;唐代是先秦兩漢及六朝古籍整理的總結、集成時期,也孕育著新的突破。
一 先秦的文獻整理研究
先秦時期,以孔子、孟子、韓非子為代表,他們對整理古籍的態(tài)度和整理古籍的具體實踐,已經(jīng)為后人開啟了無數(shù)法門;但與此同時,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歪曲事實、無視事實的弊端。
(一)提倡徵實的學風。
1.實事求是,無徵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