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風俗叢書·風水景觀:風水林的文化解讀》從文化學、文化史學、哲學、民俗學、地理學、生態(tài)學、林學的角度,全面系統(tǒng)地解讀了風水林產(chǎn)生、起源、價值、類型和文化意蘊,填補了風水林理論研究的空白。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首先對風水、風水林進行了科學的定義,簡述了風水林的類型及研究意義。第二章概述了中國風水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對主要的風水術語進行了解釋。第三章論述了風水林的產(chǎn)生和價值,認為風水林具有生態(tài)、景觀、經(jīng)濟等自然價值和審美、文化、文物、旅游等社會人文價值。第四章探討了中國人在培育保護風水林的歷史實踐中所展示的風水綠化思想、風水生態(tài)倫理思想。第五章選擇構成風水林景觀常見的四十余種具有吉祥、辟邪作用的樹種。第六~八章分別考述了村落、墓地、寺院等風水林的起源、形成原因以及歷代培育保護的實踐,列舉了各地現(xiàn)存的主要風水。第九章選擇簡介了各地流傳的有關風水林的傳說故事。結束語部分對現(xiàn)代風水林的培育和保育實踐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風俗叢書·風水景觀:風水林的文化解讀》圖文并茂,融學術性、知識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對從事歷史、地理、林學、生態(tài)、園林、環(huán)境、藝術、美學、文化、民俗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是適合于社會大眾的學術讀物。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風水的概說
一、風水的發(fā)展歷程
1.先秦時期:風水思想的發(fā)源
2.秦漢時期:風水理論的雛形
3.魏晉六朝:風水理論體系的確立
4.隋唐五代時期:風水理論的不斷完善
5.兩宋時期:風水理論體系的定型
6.明清時期:風水術的泛濫和風水理論的再完善
7.近代以降:風水的衰落與興起
二、風水的名詞解釋
1.生氣
2.龍脈
3.形勢
4.水口
5.天門地戶
6.明堂
7.點穴
8.察砂
9.立向
10.喝形
11.引水補基
12.石敢當
13.羅經(jīng)
14.藏風
15.補風水
16.得水
17.負陰抱陽
18.宅外形
19.宅內(nèi)形
20.解煞
第三章 風水林的產(chǎn)生與價值
一、風水林的產(chǎn)生
二、風水林的價值
1.風水林的自然價值
2.風水林的社會人文價值
第四章 風水林與生態(tài)哲學思想
一、風水綠化思想
1.體現(xiàn)了注重林木景觀的風水景觀思想
2.體現(xiàn)了倡導植樹的風水綠化思想
3.體現(xiàn)了禁止毀林的風水護林思想
二、風水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
1.尊重生命的倫理思想
2.“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和諧思想
3.“以物比德”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
第五章 風水林構成樹種的文化意蘊
一、吉祥樹種
1.松樹
2.銀杏
3.樟樹
4.榕樹
5.榆樹
6.梧桐樹
7.槐樹
8.竹類
9.桂花樹
10.椿樹{
11.楸樹
12.梓樹
13.合歡樹
14.楓香
15.七葉樹
16.梅樹
17.杏樹
18.李樹
19.棗、栗樹
20.柿樹
21.玉蘭
22.海棠
23.紫薇花
24.柑橘
25.荔枝樹
26.檳榔
27.丁香花
28.木棉樹
29.杜鵑花
30.瑞香
31.楠木
32.梨樹
二、驅邪樹種
1.柏樹
2.柳樹
3.楊樹
4.桃樹
5.無患子
6.桑樹
7.杉木
8.茱萸樹
第六章 村落居宅風水林
一、村落居宅風水林的起源
二、主要村落風水林
1.徽州村落風水林
2.客家村落風水林
3.民族地區(qū)的村落風水林
第七章 墳園墓地風水林
一、墳園墓地風水林的起源
二、歷代營造和保護墳園墓地風水林的實踐
1.營造墳園墓地風水林
2.保護墳園墓地風水林
三、各地墳園墓地風水林
1.皇家陵寢風水林
2.中華始祖陵地風水林
3.先賢墓地風水林
第八章 寺廟宮觀風水林
一、寺廟宮觀風水林的起源
二、歷代營造和保護寺廟宮觀風水林的成就
1.營造寺廟宮觀風水林
2.保護寺廟宮觀風水林
三、寺廟宮觀風水林列舉
1.佛寺風水林
2.道觀風水林
第九章 風水林的傳說故事
1.慈禧、光緒斗風水
2.朱熹與文公山的傳說
3.萬木林的故事
4.烏鴉不棲“至圣林”
5.故宮大殿不植樹
6.天水伏羲廟古柏傳說
7.“除奸柏”的故事
8.國子監(jiān)的“吉祥槐”
9.雞聲林的傳說
10.一樹一經(jīng)文的故事
11.乾隆植柳護風水
12.楷模的由來
13.于林白皮松的由來
14.漢光武帝陵古柏故事
15.伊尹墓地古柏的故事
16.洛陽關林奇柏多
17.戒臺寺中古松奇
18.香山古寺松聽法
19.清永陵神樹的傳說
20.昭陵古松有寓意
21.清西陵植樹故事
22.“十八棵古榕”的前世今生
23.林希元種樹大嶝島
24.四十八村護松山
25.胡厝林的故事
26.“殺人封山”護風水
27.嚴田古樟的傳說
28.正覺寺里古柏怪
29.“插榕青”的傳說
30.有鳳來儀的古楠林
31.蟠龍松的傳說故事
32.土沉香與香港的得名
33.塔爾寺丁香樹的故事
34.宋湘種植來龍風水林
35.風水林引發(fā)的教案
36.普照寺有六朝松
37.都江堰的“萬代長青林”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風水林之所以受到歷代人的高度重視,是與歷代人所選擇的風水樹種具有豐厚文化意蘊有關,將其視作為吉祥之物,或作為辟邪驅祟之物,故此深受歷代人的推崇。
一、吉祥樹種中國人喜愛將一些樹種視為是美好、幸福與吉祥的象征,這些樹種稱之為吉祥樹種。它的形成既與人們的主觀感覺有關,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所以古代人常選擇喜愛的吉祥樹種種植為風水林。
1.松樹
松樹是松科(Pinaceae)松屬(Pinus)植物的總稱,我國有松屬植物20多種,分布于全國各地。著名的種類有東北的紅松、樟子松、落葉松,華北的油松、赤松和白皮松,西北的華山松,華東的黃山松,南方的馬尾松,云貴高原的云南松、思茅松,以及被列為國家保護植物名錄的紅松、樟子松、大別山五針松、長白松等,是我國風水林的主要構成樹種。
松樹最早是作為社樹和墓地樹栽培的!墩撜Z·八佾》載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日“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淮南子·齊俗訓》也有“夏后氏,其社用松”之載,說明夏王朝是植松為社樹!豆啪晻ざY緯·稽命征》之“天子墳高三刃,樹以松”記載,是說周天子植松作為墳地的墓樹,以為標識!盾髯印妵贩Q秦趙之界有大片松柏林,“其在趙者剡然有芩,而據(jù)松柏之塞。”據(jù)專家解釋,“松柏之塞”是植松柏與秦為界,這是趙國于秦國邊界所植松柏邊防林。秦漢時期松樹還被植于道路,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統(tǒng)一中國后,修建了以都城咸陽為中心到達全國各地的馳道,夾道“樹之以松”。王符《潛夫論·浮侈篇》說:“造起大冢,廣種松柏!眲t是說植松于墳地。東晉時鐘山為京城(今南京)的鎮(zhèn)山,《六朝事跡編類》卷二引《輿地志》記載鐘山本少林木,宋時使諸州刺史罷職還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這是說東晉時回京官員在鐘山種植松樹,到梁朝時期,鐘山已是樹木蔥蘢,佛寺如云。陳朝陳后主與大臣張譏游玩鐘山,曾經(jīng)以山上的松枝取代麈尾,故詩人梅摯有“千松麈尾”句稱之。所植松林直至明初尚存,明宋濂《游鐘山記》稱:“沿道多蒼松,或如翠蓋斜偃,或蟠身驕首如王虺搏人,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澗泉飲。相傳其地少林木,晉宋詔刺史郡守罷官者栽之,遺種至今!眲t是南京鐘山大規(guī)模種植風水林的記載。隋唐以后,種植松樹作為寺廟宮觀、墓地、村落的風水林,極為普遍,史書載述不絕于屢。
中國古代人之所以喜植松樹為風水林,究其原因是在于將松樹的自然生態(tài)特性賦予人格意義,借以表達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松樹因具蒼勁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態(tài),抗旱耐寒、常綠延年的生物特性,被人們作為保持本真、堅強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體魄的比況。《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笨鬃佑小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莊子》謂“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西晉的左思以“郁郁澗底松”(《詠史》其二)自比寒族孤直之士的被壓抑,東晉陶淵明“撫孤松而盤垣”(《歸去來辭》),感到欣慰。六朝時經(jīng)常用松的形象來品評人物、形容人的神姿,如《世說新語》中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或云“蕭蕭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云:“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李白欣賞嵇康孤松獨立的風姿,他在《襄陽歌》中說:“清風朗月不須一錢買,玉山自倒無人推!笔份d秦始皇巡游泰山,風雨驟至,在大松下避雨,后來封此樹為“五大夫”,后人稱此樹為“五大夫松”!队讓W故事瓊林》云:“竹稱君子,松號大夫”,語亦由此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