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是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經(jīng)典長篇小說,被譽為19世紀(jì)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之作。小說緊緊圍繞主人公于連個人奮斗與最終失敗的經(jīng)歷這一主線,廣泛展現(xiàn)了“19世紀(jì)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fēng)氣”,反映了19世紀(jì)早期法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zhì)問題。
司湯達善于從愛情中反映重大社會問題。主人公于連的兩次愛情都與時代風(fēng)云緊密相連,這是當(dāng)時階級角逐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于連對市長夫人的愛情剛開始只是出于小市民對權(quán)貴的報復(fù)心理。因此,當(dāng)他第一次占有她的時候,他感到的并不是愛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侖式的野心的勝利,是報復(fù)心理的滿足。因此小說雖以于連的愛情生活作為主線,但畢竟不是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政治小說”。
★ 習(xí)大大手不釋卷的經(jīng)典名著,好領(lǐng)導(dǎo)文化積淀的必備讀本 ★歐洲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杰作,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作。 ★ 《紐約時報》和《讀者文摘》評其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 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值得閱讀的經(jīng)典名著之一”; ★ 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之一,入選“中國讀者理想藏書”書目; ★ 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部法國書籍之一,百年來最具文學(xué)價值的暢銷名著; ★ 開創(chuàng)了后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是一首“靈魂哲學(xué)詩”。 ★ 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并多次搬上銀幕,暢銷世界各地。
上 卷
第一章 小城 002
第二章 市長 006
第三章 窮人的福利 010
第四章 父與子 016
第五章 談判 020
第六章 愁悶 028
第七章 精選的姻緣 036
第八章 小風(fēng)波 047
第九章 鄉(xiāng)間一夜 055
第十章 雄心與逆境 064
第十一章 一個晚上 068
第十二章 旅行 073
第十三章 網(wǎng)眼長襪 080
第十四章 英國剪刀 086
上 卷
第一章 小城 002
第二章 市長 006
第三章 窮人的福利 010
第四章 父與子 016
第五章 談判 020
第六章 愁悶 028
第七章 精選的姻緣 036
第八章 小風(fēng)波 047
第九章 鄉(xiāng)間一夜 055
第十章 雄心與逆境 064
第十一章 一個晚上 068
第十二章 旅行 073
第十三章 網(wǎng)眼長襪 080
第十四章 英國剪刀 086
第十五章 雞鳴 090
第十六章 第二天 094
第十七章 市長第一助理 099
第十八章 國王在維里埃爾 104
第十九章 思想使人痛苦 117
第二十章 匿名信 126
第二十一章 與主人的對話 131
第二十二章 1830年的風(fēng)尚 145
第二十三章 一位官員的憂傷 157
第二十四章 省會 171
第二十五章 神學(xué)院 178
第二十六章 人世間或富人所缺少的 186
第二十七章 人生的初步經(jīng)驗 197
第二十八章 迎圣體 201
第二十九章 第一次榮升 208
第三十章 野心家 223
下 卷
第一章 鄉(xiāng)間樂趣 242
第二章 初入上流社會 253
第三章 最初的幾步 262
第四章 拉莫爾府 266
第五章 一位敏感和虔誠的貴婦 279
第六章 說話的腔調(diào) 282
第七章 痛風(fēng)病發(fā)作 289
第八章 哪一種勛章使人與眾不同? 298
第九章 舞會 309
第十章 瑪格麗特王后 320
第十一章 少女的威力 329
第十二章 他是一個丹東嗎? 334
第十三章 陰謀 340
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事 350
第十五章 這是一個陰謀嗎? 357
第十六章 凌晨一點鐘 363
第十七章 古劍 370
第十八章 殘酷的時刻 375
第十九章 滑稽歌劇 381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391
第二十一章 秘密照會 398
第二十二章 討論 403
第二十三章 教士,樹林,自由 412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421
第二十五章 道德的職責(zé) 428
第二十六章 道德的愛情 435
第二十七章 教會里最好的職位 439
第二十八章 曼儂·萊斯戈 443
第二十九章 煩惱 447
第三十章 滑稽歌劇院的包廂 451
第三十一章 讓她害怕 456
第三十二章 老虎 461
第三十三章 軟弱的痛苦 467
第三十四章 有才智的人 473
第三十五章 風(fēng)暴 480
第三十六章 悲慘的詳情 485
第三十七章 城堡主塔 493
上卷
真實,嚴(yán)酷的真實。
——丹東
第一章小城
把成千的生物放在一起,剔除了壞的,籠子里便不熱鬧了。
——霍布斯[1]
在法國弗朗什-孔泰[2]省,維里埃爾算得上是景色最為秀麗的城市之一。城里白墻、紅瓦、尖頂?shù)姆课莳毦咛厣,錯落有致地分布于小山的斜坡上。一叢叢栗樹,枝繁葉茂,勾勒出山坡的蜿蜒起伏。昔日,西班牙人在此修建的舊城墻現(xiàn)已坍塌,杜河[3]就在殘壁腳下的數(shù)百米處流過。
維里埃爾北邊有一座高山遮擋著,這是汝拉山脈的一條支脈。每年十月寒流初起,嶙峋的維拉山峰便白雪皚皚。一道湍流由山上奔瀉而下,穿過維里埃爾城流入杜河,從而給許多木鋸提供了動力。這是一種極其簡易的工業(yè),但卻給多數(shù)市民,其中更多是農(nóng)民,帶來了福利。然而,這座小城富起來并非是由于木鋸。市民們的普遍富裕主要還是靠生產(chǎn)一種名叫米盧斯的印花布,因而自拿破侖戰(zhàn)敗以來,維里埃爾幾乎家家戶戶都將房屋的墻面修葺一新。
人們一踏進這座小城,就能聽見一種嘈雜的轟隆聲,使人感到頭暈?zāi)垦。這聲音發(fā)自一臺外形可怕的機器。二十把笨重的大鐵錘,因為急流推轉(zhuǎn)齒輪帶動了它們,便一起一落,發(fā)出巨響,震得石塊鋪砌的路面都在顫動。每天,每把鐵錘生產(chǎn)的釘子成千上萬,難計其數(shù)。隨著鐵錘的起落,一些年輕貌美的姑娘將小塊鐵坯放到大錘下,轉(zhuǎn)眼間,鐵坯就變成了釘子。這種勞動看起來十分粗陋笨拙,卻是讓初次來到這個法國和瑞士交界的山區(qū)里的游客感到最為驚奇的一種工業(yè)呢。如果有人走進維里埃爾城打聽一下這座能使大路上的行人震聾耳朵的制釘廠是誰開辦的,人們就會拖長聲調(diào)告訴他:“嗨!那是市長先生的[4]。”
維里埃爾有一條大路,自杜河岸邊一直通到小山的山頂。游客只要在路上稍微逗留一會兒,十有八九就會遇見一位行色匆匆、神氣十足的顯要人物。
行人一見到他,都急忙脫帽致敬。他身著灰色套服,頭發(fā)灰白、寬額頭、鷹鉤鼻子;從總體上看,相貌還算端正。他曾經(jīng)獲得多枚榮譽勛章。初次見面,甚至讓人感到他的相貌既有小城市市長的尊嚴(yán),又有四十八至五十歲男人尚存的那種魅力。但是要不了多久,他那種自鳴得意和狹隘平庸的神情,便會使從巴黎來的游客產(chǎn)生反感,最終游客得到的印象會是這個男人的才干僅僅限于:他能讓欠他賬的人按期如數(shù)償還,而他欠別人的賬,則是盡可能地拖延還期。
這人便是維里埃爾城的市長德·雷納爾先生。他步伐莊重,穿過街心,走進市政府,身影便在游客的眼前消失了。但是,倘若這位游客繼續(xù)散步,往上再走一百步左右,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座相當(dāng)別致漂亮的住宅,從與房屋相連接的鐵柵欄望進去,可以看見景色優(yōu)美的花園;遠(yuǎn)處,便是勃艮第[5]群山構(gòu)成的一條天際線,它好像是特意雕琢而成,來讓人們賞心悅目似的。眼前的景致使游客忘卻了那已開始令他窒息的爭逐蠅頭小利的銅臭氣息。
有人告訴游客,這幢房子是屬于德·雷納爾先生的,它剛剛落成。維里埃爾市長如今能擁有這幢方石建筑的漂亮宅邸,完全是獲利于他的鐵釘加工廠。聽說他的祖輩是西班牙人,那是個古老的家族。據(jù)他本人說,遠(yuǎn)在路易十四征服此地之前,他的祖宗就來到這兒定居了。
從1815年起,他為自己身為工廠主而感到不體面了,因為這一年,他榮升為維里埃爾小城的市長[6]。他擁有的那座繁花似錦的花園,呈階梯形一層層向下伸展,直至杜河岸邊。每層花園都筑有護土墻,這也是德·雷納爾先生經(jīng)營鐵器業(yè)的成就。
在法國,您別指望像在德國萊比錫、法蘭克福、紐倫堡那些大工業(yè)城市附近那樣,能經(jīng)常見到這類明麗如畫的花園。在法國弗朗什-孔泰省,誰家筑墻越多、在自家宅地上層層疊疊壘起的石頭越高,他就越能得到鄰居的敬重。德·雷納爾先生的花園,自然是筑滿了高墻陡壁,特別是其中的幾小塊土地,是用重金購買的最好地段,因而就越發(fā)令人羨慕。就拿那個鋸木廠來說吧,它位置獨特,瀕臨杜河岸邊,在您剛走進維里埃爾城時,就給您留下了強烈的印象;您一定還注意到,廠房屋頂?shù)哪景迳嫌镁薮蟮淖煮w寫著“索雷爾”這個姓氏。在這塊六年前曾是鋸木廠的土地上,如今卻正在修筑德·雷納爾先生的第四層花園平臺的護墻。
盡管市長先生盛氣凌人,但他也不得不一再親自登門造訪老索雷爾這個倔強且又固執(zhí)的農(nóng)民,并送給他許多光燦燦的金路易,才使他同意將其工廠遷移到別處。至于推動木鋸運轉(zhuǎn)的那條公共溪流,德·雷納爾先生也依靠權(quán)勢在巴黎活動,讓它迂回改道了。在一八二幾年大選以后,這樁美事他終于如愿以償……
為了得到索雷爾這塊一阿爾邦[7]的土地,作為交換,德·雷納爾先生把杜河下游五百米處沿岸的四阿爾邦土地給了他。盡管那塊地段的位置對于做樅木板生意非常有利,但精明的索雷爾老爹(自他發(fā)財后,人們都這樣稱呼他)還是巧妙地利用了鄰居急不可耐的心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