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實驗實習指導》教材圖文并茂,全彩印刷。內容包括植物形態(tài)解剖和系統(tǒng)分類、植物學野外實習實訓、附錄三大部分。植物形態(tài)解剖和系統(tǒng)分類部分選編了植物學基本實驗技術、植物細胞結構、植物的組織、種子的形態(tài)結構和幼苗類型、根尖和根的構造、莖尖和莖的構造、葉的結構、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變態(tài)、花與花序、果實的結構與類型、藻類和菌類、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特征、被子植物分類、植物標本制作等17個實驗。植物學野外實習部分設計了6個與野外實習實訓相關的主題。附錄部分介紹植物學實驗室規(guī)則和安全事項,植物學實驗常用試劑配制,以及植物各類標本的采集及其制作技術流程等。重點實驗內容均有相應的彩色實物插圖,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本教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區(qū)域植物特色和專業(yè)特色,注重實用性和地域特色性。通過實施本教材教學,力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本教材可作為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生物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的植物學實驗實習教材,也可供農林類、中醫(yī)藥類本科及高職院校相關專業(yè)教學參考,并可作為中學生物教師和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邵玲,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肇慶市高層次人才,肇慶學院教學名師,華南師范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從事高等教育20多年,主講植物學、植物學實驗、嶺南藥用植物學等課程十余年,指導學生實習和畢業(yè)論文工作。從事南藥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南藥種業(yè)提質和GAP種植技術體系研發(fā)及推廣工作。近五年主持省廳級項目3項、市級項目4項。在《中藥材》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0篇(SCI收錄2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件,制定省級團體標準2項,南藥種質提升成果獲得轉化應用。榮獲肇慶市科協(xié)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項。兼任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教育學會生物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教育廳本科高校植物生產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第一部分 植物形態(tài)解剖和系統(tǒng)分類 001~112
實驗一 植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002
實驗二 植物細胞結構 014
實驗三 植物的組織 022
實驗四 種子的形態(tài)構造和幼苗類型 027
實驗五 根尖與根的結構 032
實驗六 莖尖及莖的結構 040
實驗七 葉的結構 047
實驗八 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變態(tài) 053
實驗九 花與花序 060
實驗十 果實的結構與類型 068
實驗十一 藻類植物 075
實驗十二 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 079
實驗十三 裸子植物 086
實驗十四 被子植物(一) 091
實驗十五 被子植物(二) 095
實驗十六 被子植物(三) 102
實驗十七 植物標本制作 107
第二部分 植物學課程野外實習 113~140
一、植物學野外實習的準備 114
二、如何進行植物學野外實習 115
三、被子植物常見科的野外辨識 120
四、華南地區(qū)常見植物名錄 125
五、廣東封開黑石頂生物學科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簡介 137
六、華南國家植物園簡介 138
第三部分 附錄 141~161
附錄1 植物學實驗室規(guī)則和安全事項 142
附錄2 植物學實驗常用試劑配制 144
附錄3 葉脈標本制作技術流程 149
附錄4 植物浸制標本制作技術流程 151
附錄5 根莖類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制作技術流程 154
附錄6 大型菊科植物臘葉標本制作技術流程 159
參考文獻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