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北宋政治變革的慶歷更新、熙寧變法、元祐更化三階段,將北宋儒學的主流思潮與之對應(yīng),即范仲淹、孫復、石介及李覯等人為先導的慶歷學術(shù),王安石為代表的新學派學術(shù),以及分別以蘇氏父子和程氏兄弟為中堅的元祐學術(shù)。在此基礎(chǔ)上,進而把北宋儒學復興的實質(zhì)內(nèi)涵歸結(jié)為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重建,在理論創(chuàng)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擺脫了意識形態(tài)的狹窄視野,建立了大儒學的概念,而且凸現(xiàn)了儒學的豐富內(nèi)涵,促使學界對儒學的認識由內(nèi)容單薄的心性之學或道德形上學轉(zhuǎn)而關(guān)注其所固有的文化歷史功能。
展讀全書,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新人耳目,有新的思路,新的問題,新的看法,也有新的話語系統(tǒng)。與同類的著作相比較,作者的這種努力,可以說是為儒學研究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盧國龍,1959年生,湖北黃梅人,1984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儒道研究》主編。主要著述有《中國重玄學》(1993年)、《郭象評傳》(1996年)、《宋儒微言》(2001年)、《中華道藏》(合編,2004年)、《道教哲學》(2007年)等及論文多篇。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青年稱號。
【目錄】:
緒論 政治變革中的北宋儒學復興
第一章 慶歷學術(shù)與慶歷新政
第一節(jié) 慶歷學術(shù)新氣象
第二節(jié) 師古與用今的理論思考
第三節(jié) 慶歷新政的啟示及影響
第二章 王安石由是而之焉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jié) 祖宗不足法的變革主張
第二節(jié) 由是而之焉的運思理路
第三節(jié) 天道之義涵
第三章 王雱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jié) 新學派中的《老》《莊》之學
第二節(jié) 窮理的本體論哲學
第三節(jié) 盡性的精神哲學
第四節(jié) 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學
附錄一 陸希聲的《道德真經(jīng)傳》
附錄二 陳景元的道家學術(shù)
第四章 張載理一而分殊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jié) 名教可樂問題
第二節(jié) 以《易》《莊》相發(fā)明的本體論哲學
第三節(jié) 以禮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程顥程頤體用一源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jié) 警告危機 呼吁改革
第二節(jié) 對熙寧新法的批評
第三節(jié) 政治改良的大中之道
第四節(jié) 孔顏所樂何事
第五節(jié) 對佛道教的批判和吸收
第六節(jié) 體用一源 顯微無間
第六章 蘇軾蘇轍推闡理勢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jié) 蘇軾蘇轍的人格
第二節(jié) 蜀學之駁雜與一以貫之
第三節(jié) 蜀學的思想邏輯
第四節(jié) 蜀學與儒道思想
第五節(jié) 蘇軾《東坡易傳》的政治哲學
第六節(jié) 蘇轍《老子新解》的政治哲學
征引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