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這樣寫道:“我借來一把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里,預備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樣高聳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時常沿著鐵軌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這個鎖鏈和社會相互聯(lián)絡。”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對立的戀人,也是相互為鄰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觀看自然、體驗自然,才能認識自然,也只有認識到自然的殘酷和恐怖,才能冷靜細膩地抽象出自然的秩序、宇宙的原理,最終找到人自身的位置。這就是梭羅去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本質,也是他畢生的事業(yè)。本書爬梳梭羅14卷日記與全部作品,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重現(xiàn)梭羅觀察自然、書寫自然、研究自然的完整經歷,探尋梭羅的文學理想、生態(tài)思想和生活哲學,試圖還原他復雜多面的人生,以及由他的生活觀、生死觀、處所觀和含混的生態(tài)觀所展現(xiàn)出來的自然的美與暴烈,使我們看到,認識自然是投入生活的基本路徑。
梭羅那里的自然與文明
何懷宏
梭羅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喜歡到對他的任何原著被新譯過來以及對他的任何研究取得進展我都感到高興,F(xiàn)在對這本唐梅花以其博士論文為基礎的新著出版自然也是如此,而且我認為它對中國的梭羅及生態(tài)思想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貢獻。研究梭羅的人大多是對他有一些熱愛的,這本書的作者也是如此。作者在哈佛訪學期間,依據(jù)大量有關梭羅的第一手文獻資料,借助現(xiàn)代的生態(tài)批評理論,梳理了梭羅的生態(tài)思想,尤其集中地分析了其中多維性和含混性的特點。
該書以《白松與鐵軌》命名。白松是梭羅建造他在瓦爾登湖邊上的木屋的基本材料,而鐵軌當年也已開始臨近湖邊。今天白松在美國已經變得稀少了,鐵路則大行其道,如果說它已經不像19世紀那樣大發(fā)展,那是因為空中的轟鳴替代了地上的轟鳴。梭羅不完全反對鐵軌所代表的文明,這是梭羅的矛盾性或者如書中所說的“含混性”(ambiguity),其中就產生了一種思想的張力。
我與梭羅的因緣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我讀到梭羅《瓦爾登湖》的第一個譯本——徐遲先生的譯本。那時這本書還是寂寞的,所以在《讀書》上發(fā)文介紹他:“想為一本寂寞的書打破一點寂寞”。后來因為有的學者針對梭羅早已為人所知的事實對他的為人提出質疑,我又寫了一篇文章為他辯護。前幾年我寫《文明的兩端》一書,專門有一節(jié)談到梭羅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反省與抵制。但我并沒有對他的思想做系統(tǒng)和連貫的研究,這里只是想談談梭羅那里的自然與文明。
梭羅踐行一種簡單的生活,但他的思想并不簡單,而是相當復雜的!昂唵巍敝皇侵肝镔|生活簡單,他的精神世界卻是無比豐富的。他喜歡“給生活做減法”,但“給思想做加法”。他一生只活了44歲,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但他留下了數(shù)百萬字的日記和手稿。其實我一直有一個自私的想法,就是梭羅這樣一個特別的人和他特別的文字和思想,也許留出時間只讀他就夠了。我愿意努力地欣賞他,閱讀他,雖不能踐行那種生活......
唐梅花,文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
緒論 被低估的自然吟游詩人——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研究起點/001
美國學者生態(tài)視角的梭羅研究/003
梭羅在中國的接受與研究/015
小結/028
第一章 像一株植物那樣單純——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形成原因/035
鐵路時代/037
康科德/043
業(yè)余的自然主義者/049
借來的思想/055
小結/087
第二章 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部史詩——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多維表現(xiàn)/097
誰聽到了魚的哭聲/100
自然知道最好的/122
我來到瓦爾登湖畔的樹林里/140
簡單些,再簡單些,更簡單些。165
小結/177
第三章 我是文明的匆匆過客——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含混特征/189
文明世界的過客/194
這里才是真正的樂園/214
我有了負罪感/226
最明智的依然是關于人類/236
小結/255
第四章 詩人總能擷取最美好的事物——梭羅生態(tài)思想的深遠影響/265
現(xiàn)代自然書寫的先驅/268
每個城鎮(zhèn)都應該有個公園/276
生態(tài)學出現(xiàn)之前的生態(tài)學家/279
最富中國特色/282
小結/285
結語/290
附錄一 梭羅年表/295
附錄二 生態(tài)批評的產生與發(fā)展——梭羅生態(tài)思想研究的理論基礎/299
參考文獻/324
后記/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