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語篇結構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其在交替?zhèn)髯g技能習得階段和夯實階段對于教學材料難度的影響。全書共分為六章。第1章是對本書研究的整體介紹,包括研究起源、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第2章回顧前人文獻,闡明本書的研究問題是如何在口譯難度影響因素研究交替?zhèn)髯g教學和口譯能力發(fā)展交替?zhèn)髯g過程和評估研究語篇結構研究四大領域文獻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第3章是本書研究的理論基礎,將認知視角下的口譯過程和修辭結構理論相結合,搭建理論框架,同時對本書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第4章對本書研究所采用的兩大研究方法實驗法和調查問卷法進行了詳細描述,包括實驗材料的選擇及變量控制、實驗過程和實驗對象、問卷內容等。第5章是數(shù)據(jù)分析和討論。首先通過統(tǒng)計學檢驗方法驗證語篇結構的兩大核心要素信息層級和邏輯關系在交替?zhèn)髯g教學的不同階段是否會對教材難度造成影響,然后運用文本分析法探討了存在影響背后的原因。第6章是對研究結論的概括和評價,既討論了本書研究對于口譯教學實踐與理論的貢獻,也分析了其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本書對口譯教學中科學合理選擇口譯材料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書適合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翻譯專業(yè)師生以及從事翻譯研究與實踐的社會人士閱讀使用。
教材開發(fā)是口譯教學實踐與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由于口譯教學屬于技能型教學,教學材料的難度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與階段性教學目標以及口譯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匹配。隨著口譯教學日漸走向科學性,教學材料的選擇也從經(jīng)驗式向客觀標準過渡。但是,正如諸多學者所言,口譯作為一項復雜的認知活動,其任務難度受到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從微觀層面來說,不僅包括詞匯多樣性、句法結構、語篇結構、講話主題等文本相關因素,還包括語音語調、語速、肢體語言等講話人相關因素;從宏觀層面來說,口譯任務難度還受到工作場合、工作模式、譯員能力等因素影響。因此,確認各因素如何單獨作用于口譯任務難度,多因素如何共同影響口譯難度,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口譯教學材料難度的分級指標是口譯研究者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的問題。
口譯教學材料屬于教學情境下的口譯任務,其難度的設定與甄別應該符合口譯教學的特點。本書將研究范圍設定為交替?zhèn)髯g教學。面對多且復雜的難度影響因素,教師應該根據(jù)交替?zhèn)髯g的性質和教學目標,首先考察主要因素的影響,這也符合教材開發(fā)過程中將因素逐步納入以增加難度的原則。交替?zhèn)髯g的信息處理對象是語篇。交替?zhèn)髯g中,譯員對信息的處理并不是線性加工,而是根據(jù)語篇結構對信息由主及次的提取與整合。因此,語篇結構是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的關鍵。在交替?zhèn)髯g技能習得階段,聽辨理解、短期記憶、筆記等分項基礎技能都要求學生首先識別源語的語篇結構,以獲取講話人的交際意圖并存儲信息;在交替?zhèn)髯g技能夯實階段,不同語篇結構類型的源語是檢驗學生技能綜合運用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書將語篇結構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其在交替?zhèn)髯g技能習得階段和夯實階段對于教學材料難度的影響。
全書共分為六章。第1章是對本書研究的整體介紹,包括研究起源、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第2章回顧前人文獻,闡明本文的研究問題是如何在口譯難度影響因素研究交替?zhèn)髯g教學和口譯能力發(fā)展交替?zhèn)髯g過程和評估研究語篇結構研究四大領域文獻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第3章是本書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將認知視角下的口譯過程和修辭結構理論相結合,搭建理論框架,同時對本書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第4章對本書研究所采用的兩大研究方法實驗法和調查問卷法進行詳細描述,包括實驗材料的選擇及變量控制、實驗過程和實驗對象、問卷內容等。第5章是數(shù)據(jù)分析和討論。本章首先通過統(tǒng)計學檢驗方法驗證語篇結構的兩大核心要素信息層級和邏輯關系在交替?zhèn)髯g教學的不同階段是否會對教材難度造成影響,然后運用文本分析法探討了存在影響背后的原因。第6章是對本書研究結論的概括和評價,既討論了本書研究對于口譯教學實踐與理論的貢獻,也分析了其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由于樣本量較小,而且為保證實驗的生態(tài)效度,實驗材料無法完全受人為控制。因此,本書研究只是口譯教學材料難度領域的一項探索性研究,其結論還需要更多實證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口譯技能的習得需要大量練習,而口譯教學材料無疑是學生練習的指向標,教學材料過難或過易都會使口譯訓練事倍功半。與此同時,忽略口譯本質或教學階段探討口譯教材難度無異于隔靴搔癢。誠然,口譯難度研究涉及諸多復雜問題,本書研究也只是盲人摸象,但是我希望本書能夠為口譯教學中科學合理選擇口譯材料提供些許參考。
書稿付梓之際,我要感謝我的博士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柴明颎教授。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完善而成,論文從選題到研究問題的提出,從謀篇布局到實驗設計,每一步都離不開柴老師的悉心指導。感謝我的碩士導師穆雷教授,穆老師在學術上對我的引導和訓練讓我受用不盡。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穆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啟發(fā)。此外,我還要感謝英國利茲大學語言、文化和社會學院口譯及翻譯研究中心講席教授王斌華老師。每次向王老師請教問題,他總是傾囊相授。和王老師的交流使我從信息處理的視角解讀口譯過程,更清楚地認識到了語篇結構在其中的作用。感謝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給與我方方面面的關心和幫助。感謝我的家人一路對我的理解和支持。最后,我要特別感謝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是他們的專業(yè)水平和敬業(yè)精神才得以讓本書順利出版。由于個人水平所限,書中還存在諸多不足。懇請各位同行專家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原蓉潔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翻譯系
2021年11月
原蓉潔,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講師、明園晨暉學者。翻譯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口譯理論與教學。在《中國翻譯》、《東方翻譯》、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Trainer 等期刊發(fā)表多篇文章,主持上海市哲社青年項目、全國翻譯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項目等多個課題。具有近十年的會議口譯經(jīng)驗,在經(jīng)貿、法律、教育等領域提供同傳和交傳服務。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起源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1.3 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
1.4 研究意義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口譯中的源語語篇
2.2 翻譯難度及其影響因素
2.2.1 翻譯難度
2.2.2 筆譯難度的影響因素
2.2.3 口譯難度的影響因素
2.2.4 前人研究對口譯難度研究的啟示
2.3 交替?zhèn)髯g與語篇結構
2.3.1 交替?zhèn)髯g實質與語篇結構
2.3.2 交替?zhèn)髯g認知過程與語篇結構
2.3.3 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與語篇結構
2.3.4 交替?zhèn)髯g質量評估與語篇結構
2.4 交替?zhèn)髯g教學與語篇結構
2.4.1 交替?zhèn)髯g教學的基本原則
2.4.2 交替?zhèn)髯g教學材料的特點
2.4.3 交替?zhèn)髯g教學階段與語篇結構
2.5 譯員能力與語篇結構
2.6 語篇結構理論
2.6.1 語篇結構理論綜述
2.6.2 修辭關系對語篇加工的影響
2.7 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3章 理論框架
3.1 理論基礎
3.1.1 認知視角下的交替?zhèn)髯g過程
3.1.2 修辭結構理論
3.2 理論框架
3.3 工作定義
3.3.1 交替?zhèn)髯g源語語篇
3.3.2 交替?zhèn)髯g源語難度
3.3.3 學生譯員
3.3.4 交替?zhèn)髯g教學階段
3.3.5 語篇結構
3.4 研究路徑
第4章 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收集
4.1 實驗法
4.1.1 實驗選材
4.1.2 實驗對象
4.1.3 實驗步驟
4.1.4 實驗結果評分
4.2 調查問卷法
4.3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第5章 數(shù)據(jù)分析
5.1 技能習得階段
5.1.1 實驗一數(shù)據(jù)分析
5.1.2 實驗二數(shù)據(jù)分析
5.1.3 實驗三數(shù)據(jù)分析
5.2 技能夯實階段
5.2.1 實驗四數(shù)據(jù)分析
5.2.2 實驗五數(shù)據(jù)分析
第6章 研究結論
6.1 研究結論
6.2 主要貢獻
6.3 研究局限性
6.4 對未來研究的啟示
附錄1 7篇實驗材料的原文轉寫
附錄2 教師評分標準說明
附錄3 受試學生口譯產(chǎn)出質量評分
附錄4 難度調查問卷
附錄5 受試譯員對語篇的難度判斷
附錄6 受試譯員口譯產(chǎn)出轉寫示例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