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創(chuàng)作的隨筆集。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zhì)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論幸運》《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隨筆/基礎教育閱讀工程》共五十八篇,內(nèi)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fā)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 他的心靈史、精神成長史 。在資訊高度發(fā)達、網(wǎng)絡 和移動終端普及的今天, 中小學生在繁重的課業(yè)之 余,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書 閱讀,如何讓自己的精神 世界更豐盈飽滿,而不被 繁重的課業(yè)搞得很焦慮, 不被游戲、娛樂資訊等占 用寶貴的時間,搞得身心 疲憊,甚至偏離正常的生 活軌道。這是擺在教育者 、家長和學生面前的一道 難題,解決之道便是讀好 書。 經(jīng)典閱讀在人的成長 過程中的重要性怎么強調(diào) 都不過分,前人有關這方 面的論述很多,最知名的 是培根的名言:“讀史使 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數(shù)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 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 ,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中國論讀書的名言也 很多,像“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論 語》),“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杜甫),“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 過不知難”(陸游),“數(shù) 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 件好事還是讀書”(張元 濟),等等,不勝枚舉。 *****語文教材 在每個單元后都向中小學 生推薦了閱讀書目。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 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又發(fā) 布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 書目”。這些人類文化史 上的經(jīng)典是很多專家根據(jù) 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而建 構的知識體系,孩子們閱 讀這些經(jīng)典作品后會受益 終身。 中譯出版社編輯出版 的“基礎教育閱讀工程”叢 書立意高遠,收入了教育 部發(fā)布的《中小學生閱讀 指導目錄(2020年版) 》中的很多經(jīng)典著作,它 是中譯出版社多年積淀的 寶貴精神財富。據(jù)我所知 ,中譯出版社是一家以中 外語言學習和中外文化交 流為出版特色的出版社, 數(shù)十年如一日,出版了大 量國內(nèi)外文學名著、社會 科學經(jīng)典著作、科普名作 、名人傳記等,是一家講 究出版品位的出版社。基 于對出版社和這些作品的 信任,我向廣大中小學生 推薦這套書。 是為序。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他出身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又接受律師訓練,成了律師,之后進入政界,1618年任大法官,獲封男爵,1621年罷官鄉(xiāng)居,5年后去世。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巨人中,培根被視作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崇尚科學與知識,同時,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等領域也頗有建樹。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廣泛的人生問題,并以詩人的語言,寫了諸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
《真理是一顆日光下的珍珠》是一本談論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教育、倫理的隨筆集。培根作為英國隨筆文學的鼻祖,其隨筆行文緊湊,文字雋永,警句迭出,兼具哲思與詩意,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
一 談真理
二 談死亡
三 談宗教統(tǒng)一
四 談報復
五 談厄運
六 談作假與掩飾
七 談父母與子女
八 談結(jié)婚與獨身
九 談嫉妒
十 談愛情
十一 談高位
十二 談膽大
十三 談善與性善
十四 談貴族
十五 談叛亂與騷動
十六 談無神論
十七 談迷信
十八 談旅游
十九 談君權
二十 談諍諫
二十一 談拖延
二十二 談狡猾
二十三 談利己之道
二十四 談革新
二十五 談快捷
二十六 談假聰明
二十七 談友誼
二十八 談花銷
二十九 談國家的真正強大
三十 談養(yǎng)生之道
三十一 談猜疑
三十二 談話語
三十三 談殖民地
三十四 談財富
三十五 談預言
三十六 談野心
三十七 談假面劇與演武會
三十八 談人的天性
三十九 談習慣與教育
四十 談幸運
四十一 談放債
四十二 談青年與老年
四十三 談美
四十四 談殘疾
四十五 談建房
四十六 談園林
四十七 談協(xié)商
四十八 談隨從與朋友
四十九 談求情辦事者
五十 談學養(yǎng)
五十一 談黨派
五十二 談禮貌
五十三 談贊揚
五十四 談虛榮
五十五 談榮譽和名聲
五十六 談司法
五十七 談憤怒
五十八 談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