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心理學 演講策略 溝通技巧 思維訓練 自我營銷 KOL速成法則 大眾心理學
定 價:52 元
身處一個人人都有想法的時代,如何更順利、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成為很多人需要掌握的技能。演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習得的,需要通過不斷地訓練來掌握。除了語言的使用,公共場合的演講技能訓練還應包括清晰的邏輯思維、敏銳的洞察力、對于聽眾需求的分析能力以及對聽眾情緒的把控,以上這些技能都離不開應用心理學的理論支撐。本書作者基于應用心理學理論,對演講者以及聽眾兩方面進行了心理分析,從而為人們提供了一系列在公開場合說話、演講時可以使用的策略,以此幫助那些平時不敢,或者不善于在公開場合發(fā)言的大眾破除心理障礙,勇敢開口,并成功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美國應用心理學之父沃爾特·D.斯科特經(jīng)典著作剖析演講者心理與大眾心理提供一系列公眾場合說話和演講的策略幫助讀者克服心理障礙,抓住大眾心理,準確表達自己,終在演講中脫穎而出
導 言
心理學這一術語總是讓人望而生畏。人們通常以為它意味著神秘、不祥,且與黑魔法之類的事物有關。然而,心理學實際上是一項性格研究,旨在記錄不同人在面對某一對象時所受的影響。本書作者的青少年時光在村鎮(zhèn)度過,后來他去鄰近的城市,讀了高中和師范。鄉(xiāng)里人只知道他打算成為一名教師,而在畢業(yè)后,他就杳無音信。一直到大約十年之后,他才回到童年的故鄉(xiāng),與一些老友重逢。在那時,他已經(jīng)完成了國外院校的學業(yè),拿到了博士學位,并成為美國某所大學里的一名普通的心理學教授。當熟人們得知作者成了一位心理學教授時,大家的反應實在不是蒼白無力的語言所能描述的。作者從前的主日學校老師是位可愛的老太太,她很感興趣地詢問作者的工作。當作者告訴她自己在教授心理學時,老太太吃驚地捂住嘴,訝異道:天底下還有這種玩意兒?天底下?作者自嘲地想,好吧,心理學與上蒼可沒什么關系,倒也不值得一個虔誠的年輕人去關心。當其他熟人問他你在教什么時,作者總是回以心理學一詞。一個老農(nóng)場主驚呼:那到底是什么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這句話倒也算是一種鼓勵,至少表明在這位農(nóng)場主心中,心理學是個東西。但是,東西這個評價可上不了臺面,很顯然,這個農(nóng)場主并不對作者的工作抱有欣賞的態(tài)度。另一個老熟人曾讀過一些以巫術、心靈感應、占星術等為主題的文章,他相信沒有人比他更懂心理學。于是,這位老友向作者問道:你你干嗎要教那些愚蠢的東西?人們普遍對心理學抱有偏見,這有其歷史依據(jù),也很好理解。心理學早由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他將其定義為靈魂的科學。對于普通人來說,亞里士多德的論文太過抽象,晦澀難懂。后來,各種各樣的學說打著心理學的旗號登上舞臺,所有心智上的異常行為以及許多假定存在的行為也被歸入了心理學范疇。此類情況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于到了今天,人們對心理學的印象變得十分寬泛,認為它主要與心靈感應、潛意識思考、催眠術、雙重人格等具有類似特征的主題有關。直到近,心理學才超越了亞里士多德賦予它的模式,或者說超越了它在前幾個世紀所采用的模式那時心理學與黑暗的中世紀的一切荒謬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通常情況下,介紹一本書或一系列文章的位置是在結(jié)尾。因而,本章不會直接介紹后續(xù)一系列章節(jié)的內(nèi)容,但會就公共演講心理法則的性質(zhì)和價值提出一些觀點。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我們今天所研究的心理學,是所有科學中實用且吸引人的。心理學是對心理過程的研究,研究者會持續(xù)地觀察自己和周圍人的心理過程。近年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得到改進,知識寶庫有所擴充,研究領域在不斷擴大,心理學應用于實踐后所取得的成果也令人鼓舞。現(xiàn)在,權(quán)威人士們發(fā)覺,即便心理學知識不是一項技能,但一定程度的掌握對所有教師而言都是有益的。此外,在過去的幾年里,研究者還耗費了大量精力來推進針對商業(yè)人士的心理研究。心理學在醫(yī)學上的應用效果也一年比一年顯著。人們逐漸意識到,對于所有人來說,研究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都是令人愉快且有益的。本書的讀者是一組經(jīng)過篩選的人員,他們的職業(yè)大多與實用心理學研究相關。這些讀者多是勤奮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他們的成功部分歸功于其在心理學方面的才能。他們了解聽眾的想法,知道如何影響聽眾。因此,本書的功能不是呈現(xiàn)一些全新的東西,而是對這門只研究了幾個特殊且有限的議題的學科產(chǎn)生幫助。完成這樣一本專著并非作者的癡心妄想,而更多的是一種嘗試。成千上萬的研究者們在心理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幫助下,經(jīng)過共同努力,發(fā)現(xiàn)了這一領域的偉大真理,而本書試圖以系統(tǒng)的形式呈現(xiàn)它們。從亞里士多德與昆體良的時代伊始,幾乎每一位卓越的心理學家或演說家都把新的真理添加到我們現(xiàn)在能有幸探索的心理學寶庫中。1880年,世界上個心理實驗室在德國萊比錫建立,當時僅有4名學生在那里接受指導。而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心理學教學都是以心理實驗室為基礎而進行的。十年前,大多數(shù)美國院校還沒有這種心理實驗室。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本書的大多數(shù)讀者并沒有接觸過所謂的新心理學。正因如此,本書承諾不會假定有讀者會熟悉目前所教授的心理學主題,而是會嘗試先充分介紹每一個主題,然后再向公共演講者們介紹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主要討論心理學理論,而在其他情況下,則主要探索心理學理論的應用。例如,在接下來的兩章里,我們將專門介紹由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在1880年發(fā)現(xiàn)的并被其他心理學家證實的心理學事實。這兩章主要是理論性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高爾頓爵士發(fā)現(xiàn)了人類在思考方法上存在的一些個人差異,而這些差異對于演講者來說至關重要,它們與演講者把控自身思維和影響聽眾的能力密切相關。因此該主題被放在本書的一系列章節(jié)之首。我要舉的另外一例為第九章,它將介紹一個直到留聲機等精確儀器被引入研究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心理學主題,這使得我們能夠?qū)Ξ敶恍┭菡f家所使用的演講方法進行科學研究。本書作者并不是一個杰出的演講者,但長期以來對公共演講抱有濃厚興趣,并且他從演講的失敗中得到的要比從成功中學到的多得多。本書收錄了一系列作者認為對演講者有價值的心理學文章。據(jù)作者所知,此前沒有任何以此為主題的著作出版,也沒有專門為演講者撰寫的心理學書籍。這使得作者在寫作中需要重寫許多業(yè)已確立的心理學事實,同時需要尋找許多真理的全新應用方向和表達方式,因為這些真理的其他形式對于演講者沒有任何特殊參考價值。演講者的全部任務就是影響聽眾的心智。心理學與之相同,是對這一過程的系統(tǒng)研究。因此,不可妄加判斷心理學對演講者毫無益處。心理學與演講之間的聯(lián)系是如此直接,以至于我們可以通過仔細鉆研演講內(nèi)容、演講過程及其對聽眾的影響所體現(xiàn)的心智活動,來擴展心理學這門科學研究。同時,每一個演講者都將從對有關人類心智的知識的系統(tǒng)化過程中受益,因為演講者的成功與否就取決于他與這種人類心智打交道的能力。
作者簡介:沃爾特D斯科特博士是應用心理學家和教育行政管理專家。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校長,被公認為工業(yè)及商業(yè)心理學之父。他是位將心理學應用于廣告的人,并研究如何用心理學方法進行人事選擇,是世界上位應用心理學教授。他一生著成《效率-提高工作績效的12個途徑》和《廣告心理學》等暢銷經(jīng)典,為他奠定了在工商業(yè)心理學和廣告學領域的先驅(qū)地位。
譯者簡介:馮陶然,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碩士階段主要研究中外小說的譯介與傳播,在文學以及社會學領域有著豐富的翻譯經(jīng)驗。現(xiàn)為自由譯者。
導言章 心理意向第二章 演講中的心理意象第三章 現(xiàn)代情緒理論第四章 情緒及其表達控制第五章 情緒及其恰當?shù)谋磉_方法第六章 達爾文與馮特的情緒表達原理第七章 注意力的波動第八章 節(jié)奏第九章 寫作和演講中的節(jié)奏第十章 心理暗示第十一章 如何使聽眾易受暗示第十二章 群體心理學與觀眾心理學第十三章 記憶第十四章 記憶心理學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