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藝術史文集:觀看繪畫(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精講名家名畫!100余幅精美彩圖、細節(jié)圖。
定 價:75 元
叢書名:克拉克藝術史文集
純粹的愉悅!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爵士回歸藝術鑒賞的原點觀看繪畫。怎樣觀看一幅藝術杰作?在那些杰作的畫布里,隱藏著藝術家怎樣的巧思妙想?這是一部以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引領讀者觀看繪畫的大師指南。提香《基督下葬》、委拉斯開茲《宮娥》、拉斐爾《捕魚神跡》、華托《熱爾桑的招牌》、維米爾《畫室里的畫家》、倫勃朗《自畫像》……克拉克爵士以其獨特的藝術史家之眼,精選十六位藝術大師的經(jīng)典杰作,細致闡析了每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技法特點、藝術價值、后世影響等,慷慨而生動地分享了觀看繪畫的門道與樂趣。
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精講提香、拉斐爾、維米爾、波提切利等名家名作100余幅精美彩圖、細節(jié)圖揭開名畫奧秘從創(chuàng)作背景、技法特點到藝術價值、后世影響,以大師之眼觀看大師之作,體會觀看繪畫的門道與樂趣
毫無疑問,觀看繪畫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沒有所謂正確的方法。過去那些留下繪畫見解的偉大藝術家,從列奧納多?達?芬奇到丟勒、普桑,從雷諾茲到德拉克洛瓦,經(jīng)常為自己的偏愛給出理由。但是,對在世的藝術家來說,他們則不一定都會認同這些理由。偉大的批評家也一樣,無論是瓦薩里或洛馬佐,羅斯金或波德萊爾。然而,他們生活在一個繪畫標準高于當下的時代。批評作為一項事業(yè),在他們眼中,也比當下大部分批評家所認為的要嚴格。他們或多或少欣賞同樣的藝術作品;但在判斷標準上,他們之間的差異甚至超過了畫家之間的歧見,后者起碼在某些技術問題上還有些共同之處。有句話曾經(jīng)風行一時,即他因為錯誤的原因而喜歡它,這不僅暴露了說話者的傲慢,也揭示了他對歷史的無知。但是,這并不代表我認為相反的性格,即一個自稱憑直覺就能了解他所喜愛的東西的人,在這個領域,乃至在任何領域中,是正確的。任何人,只要曾對某個對象投入過一些思考,并經(jīng)歷過獻身于它的風險,就不會對他的對象說出這樣的話。任何職業(yè)的長期實踐都能培養(yǎng)出一點點技巧。人們可以學著烹飪或打高爾夫球,或許學得不是很好,但也比完全不學要強得多。我堅信,人們能夠以加強或延長藝術帶來的愉悅為目的,來學習如何與一幅畫作進行交流;如果藝術要做的不僅僅是提供愉悅(我剛才提到的那些偉大人物肯定會同意這一點),那么,知道人們喜歡什么,將不會讓你有更多收獲。藝術不是棒棒糖,更不是一杯蒔蘿利口酒。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含義,或是其中我們能夠理解的那一丁點,必須通過聯(lián)系于我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增加我們的精神能量。觀看繪畫需要積極的介入,而且在初始階段,還需要一定量的訓練。我并不認為這種訓練有任何原則可循;但或許,一位堅定的繪畫愛好者的經(jīng)驗能夠充當某種向?qū),這就是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所要提供的。面對十六幅偉大杰作,我盡可能準確地記錄下我的情感和思想歷程。這些作品是我從盡可能廣泛的范圍中挑選出來的,所以相應地,我對每幅作品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時,我從主題開始,比如委拉斯開茲的《宮娥》;有時,對藝術家性格的了解決定了我對其作品的態(tài)度,比如德拉克洛瓦。但總體上,我發(fā)現(xiàn)我的情感落入了一種固定的影響模式:仔細審查,展開聯(lián)想,再次更新。首先,我會看畫面整體。在我辨認出畫作的主題之前,我會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這主要取決于色調(diào)和范圍、形狀和色彩之間的關系。這種影響是非常直接的。我可以誠實地說,如果一件杰作掛在櫥窗里,即使在一輛以每小時三十英里的速度行駛的公共汽車上,我也能夠感受到它。我必須承認,這種體驗有時也是令人失望的:我跳下車往回走,卻發(fā)現(xiàn)我的印象被辜負了,畫面的處理要么缺乏技巧,要么缺乏好奇心。所以,在初的震撼之后,緊接著是一段時間的審查。我會一一觀看畫面中的各個部分,欣賞那些色彩的和諧之處,以及那些素描攫住了所見之物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我開始意識到畫家想要再現(xiàn)的是什么。如果他巧妙地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增加我的愉悅,而且可能片刻之間,就會將我的注意力從繪畫品質(zhì)轉移到畫作的主題上。但是很快,我的批評能力就開始運作。我發(fā)現(xiàn)我會尋找某種主導動機或核心理念,這是一幅畫的整體效果的來源。在看畫的過程中,我的感官很可能會開始感到疲勞,如果我想繼續(xù)有反應地看下去,就必須用一些準確信息來強化自己。我自負地認為,一個人享受(所謂的)純粹審美感的時間,不會長過享受一只橙子的香味的時間。于我而言,這個過程不超過兩分鐘;但是,觀看一幅偉大的藝術作品,必須要花更長的時間。歷史批評的價值就在于,它能讓人們的注意力繼續(xù)集中在作品上,而感官將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緩過勁來。當我開始回憶畫家的生平事跡,試著將面前的作品放入它在畫家的發(fā)展過程中所處的位置,并且思索畫面的某些部分是否出自學徒之手,或者是否曾被修復者損壞過時,我的接受力開始逐漸地自我更新。猛然間,它會令我注意到一些美麗的素描或色彩,要不是這種知識性的借口使我的眼睛下意識地持續(xù)介入畫中,我可能就會錯失這些美妙的體驗。后,我完全被作品浸透,以至于我看到的一切都要么完善了它,要么受到了它的渲染。我發(fā)現(xiàn)我會看著自己的房間,仿佛它是維米爾的一幅畫,會把送奶工人看成是羅希爾 ? 范德魏登畫中的捐贈人,就連火爐中燃燒的木條那碎裂的形狀也像是在提香的《基督下葬》中出現(xiàn)過的。但這些偉大的作品都是深刻的。我對它們的理解越是深入,我就越是意識到,它們的核心本質(zhì)隱藏在更深的地方。我用這些陳腐的文字工具,觸及的不過是它們的皮毛。因為,將視覺經(jīng)驗轉化成語言是極其困難的,更何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缺陷。對于某些偉大的杰作,我們甚至無法言說。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無疑是世界上美麗的圖畫之一,我曾懷著一種我們祖輩所說的崇高情感,日復一日地觀看它,并且持續(xù)了數(shù)月有余;但是,它在我腦海中激起的那點平庸之詞,連一張明信片都填不滿。所以,在選擇文章的主題時,我必須確定,對于入選的畫作,我要有話可說,而且不能有太多辭藻的堆砌,以及浮夸的修辭或奇思妙想。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限制因素。我需要避免某些畫家,比如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因為我已經(jīng)寫了太多有關他的東西。出于同樣的原因,我也不能選擇任何包含裸體的畫,盡管這剝奪了我寫魯本斯的樂趣。有些作品我非常欣賞,卻無法接觸到。還有一些,比如喬托在阿雷納禮拜堂里的壁畫,則是我們無法脫離開其整個語境單獨來談的。還有一點也無法避免,這就是,我只能選擇有主題的繪畫,畢竟,關于塞尚的靜物畫,除了站在原作面前之外,我們又能說些什么呢?它的高貴,建立在精確的色調(diào)和每一筆的品質(zhì)之上。因此,我擔心插圖的重要性似乎被夸大了,只因為用文字表達更容易。除一篇以外,大部分文章都首發(fā)于《星期日泰晤士報》,我要感謝編輯允許我在這里將它們收入書中。它們原本被設計成占用一個整版的篇幅,而且在體量和連貫性上與報紙的其他部分保持一致。出于某種原因,一篇在一頁報紙上看起來相當充實的文章,印成書時似乎縮水不少。所以書中的文章看起來比它們被廣告包裹時要短得多;而事實上,幾乎所有文章都被相當程度地擴展了。這本書是為了紀念羅杰?弗萊而寫的。他一定不會同意我所講的大部分內(nèi)容,而且還會因為我選入透納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而感到一絲震驚,他的心對這兩位畫家是完全關閉的。但在我的記憶中,他會熱切地傾聽哪怕荒誕的觀念。正是隨著他對普桑的《大衛(wèi)的勝利》以及塞尚的《高腳果盤》的神奇剖析,我才次意識到,面對一件藝術作品,當業(yè)余愛好者的那種愉快時刻過去之后,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的東西還有很多。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20世紀杰出的藝術史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主持人。二十七歲即任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館長,三十歲出任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主持了戰(zhàn)時藝術家計劃,保障了藝術收藏品的安全。戰(zhàn)爭結束后,曾任牛津大學斯萊德教授。進入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作了多部藝術類電視紀錄片并擔當主持人。1969年,隨著關于藝術的大型彩色電視紀錄片《文明》的面世,克拉克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2014年,英國泰特美術館舉辦專題展覽紀念肯尼斯·克拉克,稱譽其為具有世紀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大家,并感謝他在將藝術帶給大眾事業(yè)上做出的杰出貢獻。
導 言章 提香 《基督下葬》第二章 委拉斯開茲 《宮娥》第三章 羅希爾·范德魏登 《基督下十字架》第四章 德拉克洛瓦 《十字軍占領君士坦丁堡》第五章 拉斐爾 《捕魚神跡》第六章 華托 《熱爾桑的招牌》第七章 埃爾·格列柯 《脫掉基督的外衣》第八章 維米爾 《畫室里的畫家》第九章 康斯特布爾 《躍馬習作》第十章 戈雅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第十一章 修拉 《安涅爾浴場》第十二章 透納 《暴風雪》第十三章 列奧納多·達·芬奇 《圣母子與圣安妮》第十四章 庫爾貝 《畫室》第十五章 波提切利 《神秘的基督降生》第十六章 倫勃朗 《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