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特別是50年代出生在什剎海畔的一代人,他們目睹和感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什剎海的巨大變化。什剎海對這代人來說,有著河的味道、海的胸懷,展示著自然的流水與人文的情懷;這代人生活在這里的印記是傳承者的印記、講述者的印記;他們記述的景,不單是景,而是情中之景;他們道出的情是景中獨有的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這代人拿起了筆,書寫著與他們息息相關(guān)的什剎海,展示著他們對什剎海歷史價值和人文環(huán)境的真情實感,表述著他們的鄉(xiāng)愁和眷戀。他們中間有年近和年過花甲的親歷者,也有歲在古稀甚至年逾耄耋的當事人,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用親身經(jīng)歷的平凡小事連成思想的串珠,圓一個真實的夢境,展現(xiàn)一個美麗的回歸。
趙書華,中共黨員,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國際服務(wù)貿(mào)易與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目前已發(fā)表論文50多篇,獨著和參著出版相關(guān)研究著作11本,主持和參與多個省部級服務(wù)貿(mào)易與文化產(chǎn)業(yè)方面的研究項目,受到業(yè)界的重視和好評,被聘為北京市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專家和商務(wù)部服務(wù)貿(mào)易領(lǐng)域?qū)<翌檰枴?012年退休后,傾心于對北京什剎海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研究,2017年領(lǐng)導和組織了100多位什剎海地區(qū)原住民作者完成了40萬字的《甲子情系什剎海》大型文集。2019年組織60余位作者完成了《我家住在什剎!芬粫淖珜懝ぷ,并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
??王德泉 ,中共黨員,副編審。1980年至1990年,從事成人教育工作。1991年調(diào)入北京市科委從事新聞出版工作,歷任科技潮雜志社編輯、社長助理、社長。2007年受聘于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史志辦從事《北京志·新聞出版志》編輯工作。2015年(退休)至今接受返聘繼續(xù)從事志書編修工作。在雜志社工作期間,專訪并撰寫多名著名科學家傳記文章;1997年參與為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活動出版的大型圖書《家居北京50年》撰文工作;主編《中國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在《大觀園》《北京地方志》《當代北京研究》等雜志發(fā)表文章數(shù)篇。2016年加入北京市民間藝術(shù)家協(xié)會。
第一輯 什剎;赝
我與什剎海 吳元增/文 003
古稀之年話什剎海 許文安/文 010
積水潭——西海的變遷 蘇佑明/文 017
什剎海的四季 朱 同/文 022
積水潭游泳場——兒時的樂園 潘 文/文 030
什剎海南五王府 周立中/文 036
美麗的什剎海 王麗麗 姬 紅/文 040
后海情結(jié) 王鐵成/文 045
我與什剎海的情緣 樊 瓊/文 053
昔日后海的家園 何其敏/文 060
小胡同和大樓里的孩子們 王德泉/文 066
航海俱樂部 屠式璠/文 070
從什剎海體校走出來的汪成五 汪成五/口述 楊國青/文 074
我家住在什剎海 邵 飛/文 080
藝術(shù)的虔敬與救贖 張維志/文 086
寄托精神的家園 郗仲平/文 090
第二輯 百姓的生活
德勝門下藏童趣 林育棟/文 103
守住純真的記憶 黃文平/文 107
胡同里的市井生活 李少武/文 112
家住柳蔭街 孫玉梅/文 118
從羊角燈到小新開 趙書華/文 122
吹著海風長大的北京妞 王 莉/文 131
什剎海湖畔的老宅人家 李建國/文 136
后海柳蔭慈母情 !§o/文 146
打破生命紀錄的爺爺 郭威娜/文 149
德勝橋邊的四世同堂 何國燕/文 152
遠親不如近鄰 石振桐/文 155
小翔鳳的愛 肖麗英/文 159
金絲套中情 柳玉華/文 163
銀錠橋的百姓商圈 吳勝九/文 167
這兒留下我半生的印記 郭秀榮/文 171
我的小學生活 周 力/文 179
我童年生活的搖籃 金馨鈺/文 182
銀錠觀山贊家園 王益生/文 187
后海的音樂男孩 梁金鐘/文 194
童年的小書屋 岳潔英/文 199
我的老爸是票友 白 燕/文 203
鉆研創(chuàng)新在什剎海 王濱濱/文 208
玩就得玩出彩 丁德林/口述 朱 同/文 211
后海記憶花絮 方 紅/文 217
第三輯 胡同中的大院
麻花電臺的回眸 史文芳/文 225
銀行大樓宿舍的孩子們 閆會平/文 232
大新開10號 徐小兵/文 236
兒時生活記憶 康 莉/文 243
龍頭井的四合院 謝 強/文 248
大院的變遷 苗淑慧/文 256
小時候住在大觀園 黃薇薇/文 259
老帥府內(nèi)的童趣 劉迎春/文 265
結(jié)緣恭王府 李少武/文 270
衛(wèi)生部宿舍大樓 [美]王燕平/文 275
伙伴兒 [加]王燕丁/文 281
大院里的深情厚誼 張 驪/文 289
第四輯 走進什剎海
走進什剎海 張 黎/文 297
我心中的那片海 井玉林/文 302
留下童年一段情 李建國/文 306
什剎海暢想 楊國青/文 310
心中的海 張小琴/文 315
夢中的海 石 國/文 318
我的幸福童年 劉松濤/文 322
忘不掉又回不去的地方 李 蘭/文 327
銀錠橋上如鉤月
?——紀念姐姐諸學時二三事 諸慶時/文 331
在海邊兒的季節(jié)里 鄭又福/文 336
風雨中的前行與感動 李永浮/文 343
情系什剎海 孫鳳閣/文 350
什剎!闶悄敲疵利 劉 苗/文 356
魂牽夢縈什剎海 潘 文/文 359
后 記 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 362
童年的小書屋
岳潔英/文
我從小就生長在美麗的什剎海湖畔。在銀錠橋直通南面的那條彎彎曲曲的大金絲胡同里,有一個典雅而幽靜的院落,那就是我的家,我的童年直至青年時代都是在那里度過的。
春天來了,我家院子里充滿了濃濃的春意。燕子又飛來了,忙著在北屋的房檐下筑巢。院子東面的杏樹、桃樹也在悄悄地吐著綠芽。奶奶精心栽培的一盆盆海棠花,從屋內(nèi)搬到屋外,整齊地擺放在了南屋窗下的石臺兒上,那淡粉色的小花,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嫩,俯下身來便可聞到淡淡的花香。院子北面的土地上,兩大捧馬蓮各自圍成圓形的花壇,翠綠的葉子像一條條美麗的絲帶,你靠著我,我擁著你,紫色的馬蓮花競相怒放著,不時飄過一陣陣醉人的清香……
往事如煙,歲月荏苒,半個多世紀的過往,歲月沖淡了我的許多記憶,唯有常常經(jīng)過銀錠橋到小書屋看書的這一情景,永遠也揮之不去。
我記得那是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每到放暑假,銀錠橋就會熱鬧不少。孩子們在橋上跑上跑下,你喊著二妞,他叫著順子,追逐著、打鬧著。我還會想起在橋頭賣冰棍的老奶奶,那木制的小推車,那四五個竹殼冰筒及蓋在冰筒上的白色小棉被。老奶奶花白的頭發(fā)被風吹拂著,曬得黝黑的臉上總帶著微笑,有些沙啞的聲音不停地吆喝著:“小豆冰棍兒——三分一根兒,奶油冰棍兒——五分一根……”同時,用綻滿青筋的手麻利地給孩子們?nèi)〕霾煌N類的冰棍,忙碌而快樂著。我每天上完學習小組路過銀錠橋,總會買根冰棍,然后邊走邊吃,順著前海東沿到小書屋去看書。沿途的風景很美,而前海的湖心島,遠遠望去,一片碧綠,島的四周有柳樹環(huán)抱著,柳葉隨風搖曳,像是一位位熱情的舞者,歡迎前來登島的勇士。這片水域既是游泳愛好者的天堂,也是考驗勇氣和耐力的戰(zhàn)場。年輕人會時不時變換著泳姿,奮力向島上游去。水性好的,很快就登上了小島,向還在水中的伙伴們招手,呼喊著:“加油!加油!加油!”一時間水花四濺,大家三五成群地登上島,這場景真讓我有種躍躍欲試的沖動。
不知不覺中我來到書屋附近的義溜胡同,這是從前海東沿到小書屋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義溜胡同是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前海東沿,幾十米長、一米來寬的細窄胡同,東邊高,西邊低,難怪有人叫它“一溜兒”胡同了。小書屋鋪面房在地安門外大街的西南側(cè),離它不遠處有個郵局。書屋門臉兒不算大,兩扇木門上棕紅色的油漆已經(jīng)脫落了不少,推開門,房間不大,有二十幾平方米的樣子。屋里最顯眼的是靠南墻的那三個又高又大的書架,上面琳瑯滿目地擺放著不同人群需要的書籍。大人們借閱圖書,大都拿回家看,一個星期也就花上一兩毛錢;而小孩子則會在書屋里坐上一兩個小時,一分錢一本,不停地換著圖書,直到把手中僅有的幾枚硬幣花光。書屋靠北面墻有四條長凳子,每條一米多長,能坐好幾個人,擺放成前后兩排。孩子們坐在那里“唰唰唰”地翻閱著連環(huán)畫,你坐下,他起來,不停地借換著,真是把店主人忙得夠嗆!店主人是個約50歲開外的伯伯,個子不算太高,白凈的臉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說起話來和藹可親,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他總是輕聲地提醒大家“認真看,別講話”“小同學擠一擠,往里面坐”,還時不時忙里偷閑地喝上幾口大把兒缸子里面的水,習慣地用手向上推一推眼鏡,微笑地看著我們。在書架前面有一大排玻璃柜臺,里面擺放著一些新書和雜志,在柜臺一角還擺放著一個裝零錢用的鐵盒,里面裝著不少的硬幣,一分、二分……
在小書屋,我度過的童年時光總是那么的快樂。然而,和小書屋結(jié)緣還得從我的姑姑說起。那時候我還沒上小學,姑姑常常帶著我到書屋去借閱圖書。我總是問姑姑,這幾本是什么書呀?姑姑告訴我,我就一本一本重復著書的名字,什么《家》《春》《秋》《牛虻》《金粉世家》……每次姑姑借完圖書都會陪我在那里看上一兩本小人書。那時候我總盼著姑姑早點兒去還書、借書,這樣姑姑又能陪我在那兒看書了。姑姑愛看書,還經(jīng)常把書中簡單易懂的故事情節(jié)講給我聽。一來二去的,我迷上了看書,迷上了小書屋。
記得小時候我經(jīng)常亂花零錢。奶奶很疼愛我,經(jīng)常會給我一兩毛錢。自從我知道了小書屋,我的零花錢省下來不少。我把積攢起來的零錢換成硬幣,放在一個小木盒里保存起來,小木盒中的零錢一層又一層漸漸“長”高了。轉(zhuǎn)眼間到了1964年9月,我上小學了。就在放寒假的一天下午,天上飄著雪花,氣溫挺低的。奶奶不讓我去看書了,我磨了半天,奶奶最后答應(yīng)我和胡同里的小伙伴——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一起去看書。路上我倆手拉著手,一起溜著冰雪,又時不時用雪球打鬧著,很快我們就來到了銀錠橋上。雪中的前海和后海被白雪覆蓋著,銀裝素裹,很是壯觀,好一個童話般的冰雪世界!
我們頂著風雪來到書屋前,進了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屋子中央有一個大號的煤球爐子,長長的煙囪一直伸到窗外。此時爐火正旺,從爐子的縫隙中隱約可見那通紅的火苗。小伙伴們都在認真地看著書,每個人的臉上都泛出了淡淡的紅色。因為有這么一個大爐子,屋內(nèi)顯得擁擠了許多,凳子的間隔拉近了,大家擠在一起倒也是一幅溫暖的畫面。
與此不同的是到了暑假,經(jīng)常會下雨,我偶爾也會冒著小雨去看書。記得一次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天色陰沉,當我推開書屋門的一剎那,只見屋內(nèi)燈光明亮,幾把雨傘整齊地靠在墻腳的一側(cè),我的心情豁然開朗起來。我取完小人書正準備坐下看的時候,門被推開了,只見一個個子不高的男同學,沒帶任何雨具,頭發(fā)濕漉漉地跑進來。當他站在柜臺前準備選書的時候,店主人把一條干凈的毛巾遞給他,嘴里說道:“快擦擦頭發(fā),小心別著涼了!”這親切的話語頓時使小小的書屋里充滿了溫情。我們除了看書學習增長知識,還被長輩們的關(guān)愛緊緊地圍繞著。聽著窗外有節(jié)奏的雨點聲,我們專心致志地看著每一本書,在圖書的海洋中快樂地遨游著,使我們的童年充滿了無限的幸福!我很珍惜在這里的一切一切……
我真算是這書屋的?土,店主人都認識我了,有了什么新書常推薦給我,并不時地跟我說:“別著急,慢慢看!痹谀情g書屋,我第一次看到了《三毛流浪記》,這本連環(huán)畫有許多冊。因為我當時只上小學二年級,并不認識太多的字,每當看到書中的小三毛被人欺負,我心里很難過,我很同情他。我在連環(huán)畫《西游記》中看到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大鬧天宮的畫面太有動感了,看得我的手腳都要動起來了。我看了數(shù)不清的小人書,有的只是走馬觀花,看個大概意思,但小人書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總是把兜里的最后一分錢花完才肯離去。
無論寒假還是暑假,假期對于孩子們來說總是過得飛快,每當要開學了,我知道要暫時告別那個小書屋了,心里總是戀戀不舍的,F(xiàn)在細想起來,寒暑假我要在小書屋分別花掉三四元錢,在那個年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長輩們?yōu)榱藵M足我看書的渴望,經(jīng)常給我一些零花錢。隨著認字越來越多,我看書從膚淺地看圖,到能簡單地讀懂大概意思了。偶爾我也會在假期里,借一兩本兒童讀物帶回家來看。我喜歡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小伙伴們聽,和他們分享我讀書的快樂。開學了,我的小木盒總會變得空空的。我把吃糖果的錢用來看書了,眼界開闊了,知道了外邊的大千世界,這很值得。我還會接著攢下去。直至現(xiàn)在,每當我看完一本好書,我都會與好友一起分享,都會把書中的精彩片段講述給他們聽。這就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讀書養(yǎng)成的習慣吧。
這么多年過去了,小書屋在歲月的變遷中已不知去向,然而童年美好的回憶,小書屋溫馨的畫面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感謝小書屋培養(yǎng)了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我從中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和知識的力量。再見了我成長的搖籃,再見了難忘的童年小書屋!
(作者原住什剎海大金絲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