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獨三書”系列之三,蔣勛代表作百萬冊紀念版。暢銷十余年全新升級,再現(xiàn)讓我們內(nèi)心安定的力量。
2. 榮獲臺灣金鐘獎,被譽為華人的美學必修課。更有無數(shù)金句刷爆微博、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其闡釋的生活美學風靡整個亞洲。
3. 被林青霞稱為自己的“半顆安眠藥”,是三毛特別推崇的美學大師。
4. 蔣勛親自修訂,從文字內(nèi)容到裝幀設計,均親自把關(guān)。精雕細琢,用真誠詮釋品味之美。
5. 所有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忙是心靈死亡。如果失去對生活美學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會對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
6. 莫蘭迪色+專色漸變設計,書衣采用進口飄雪特種紙,內(nèi)文紙張柔軟,易于時時翻讀。
序言
近幾年在IC之音主持了一個叫作“美的沉思”的節(jié)目,其中談生活美學的部分,由遠流出版公司楊豫馨整理,編輯成這一冊《天地有大美》(簡體版再版時更名為《品味四講》)。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莊子的句子,我很喜歡,常常引用,就移來做了書名。
莊子談美,很少以藝術(shù)舉例,反而是從大自然、從一般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
莊子講美學,最動人的一段是“庖丁解!!扳叶 笔侵馀5耐婪颍谝话闳说挠∠笾,屠宰的工作,殺豬解牛,血淋淋的,似乎一無美感可言。
可是“庖丁”認真專注,在肢解牛的動作中,使當時上層階級的文惠君震動了。文惠君如果活在今天,大概是常常跑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的“藝術(shù)愛好者”吧!某一天,他或許正看完了《歌劇魅影》,或聽完了“柏林愛樂”的演奏,走回家去,剛好經(jīng)過庖丁正在解牛的作坊,他沒有匆匆走過,他停了一下,仔細觀察庖丁的動作。他訝異極了!他發(fā)現(xiàn)庖丁在肢解牛時,干凈利落,有極美好的動作,可以媲美“桑林之舞”;肢解牛時,也有極美的聲音,可以媲美“咸池之樂”。用今天的話來說,文惠君竟然在屠宰場感覺到了比在劇院或音樂廳里更美,也更動人心魂的舞蹈與音樂。
因此,每次讀完“庖丁解!,我都會問自己,我為什么還要花那么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所不在的美,三天兩頭跑劇院、音樂廳、畫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
“庖丁解!斌@醒了文惠君藝術(shù)的假象,返回到生活現(xiàn)實,尋找真正的美。
庖丁其實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他告訴文惠君:剛開始到屠宰場,負責肢解牛的身體,他是用砍的、割的,弄得一手血淋淋,的確不美。
日復一日,經(jīng)由一種專注,在工作中可以歷練出一種美。他告訴我們:牛的關(guān)節(jié),看起來盤根錯節(jié),其實可以理出頭緒。因為專注,他逐漸看不見整只牛,他只專心在局部的骨節(jié)。
他說:骨節(jié)與骨節(jié)之間,有空隙,手中的刀刃,薄到?jīng)]有厚度,因此“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我們今天還在用的成語,正是來自莊子的這段故事。
“游刃有余”是生命有了揮灑的自由,“游刃有余”是自己的身體感覺到了空間的自由。
“游刃有余”是使自己從許多牽絆與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原到純粹的自我。
“游刃有余”正是美的最純粹經(jīng)驗。我們感覺不到美,做事就綁手綁腳。我們一旦感覺到美,做任何事,都可以游刃有余。
IC之音是為新竹科技人設立的電臺,也借著“美的沉思”這個節(jié)目,有機會可以和科學園區(qū)職場中的朋友認識。
我去過幾家知名的企業(yè),了解了科技人職場生活的辛苦。
他們可不可能也是一種現(xiàn)代的“庖丁”,在科技職場血淋淋的工作中廝殺競爭?
我如果要和這些朋友談美,會不會太奢侈?
每星期一次,我懷著修行坐禪的心情,在電臺的播音室講“美的沉思”,我希望自己的語言,可以如同在屠宰場工作十九年后的庖丁的聲音一樣,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有了心靈的空間,才能有容納他人的空間;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與眾人分享。
這一集的《天地有大美》便是多次廣播的文字記錄,里面談到看來微不足道的“食、衣、住、行”,談到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但是,離開“食、衣、住、行”這些平凡又瑣碎的細節(jié),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與中心。
美,或許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生活中。
中國自古說“品味”,西方也有“Taste”一詞,都說明“美”還是要回到“怎么吃”“怎么穿”“怎么住”“怎么行”的基本問題。
謝謝豫馨費心整理,也謝謝雅棠來我家配了許多生活中的圖。我居所中隨意放置的小物件,經(jīng)他慧眼,仿佛也都有了各自存在的意義。
蔣勛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日
“美的沉思”獲金鐘獎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