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中期,正當中國歷史大一統(tǒng)格局定局前夜,群雄逐鹿,百家爭鳴,時人心中謎團百結:血流漂杵、白骨盈野的戰(zhàn)爭何時終了?歷史將走向何處?人性和文化將有何種變遷?
本書忠實再現(xiàn)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將相的縱橫捭闔、生死榮辱,及眾多士人、刺客、隱士非同凡響的行跡,呈現(xiàn)了一部全息互動的百年戰(zhàn)國史,也展現(xiàn)了思想與歷史的微妙互動,歷史對人性的深刻影響;演繹了莊子一生行跡、思想形成過程、與諸子百家的思想互動,及其對時代與人性的冷眼旁觀與獨特評議,復活了一個傲視王侯一身骨氣、學無不窺chaoyue百家、卓然自立于整個戰(zhàn)國時代乃至人類精神世界至高處的至人莊子形象。
莊子看透了戰(zhàn)國謎局,也洞察到變局對人性和文化的戕害。他不卷入時代,自覺置身局外,以超然的姿態(tài),在他自身克服了他的時代。
1. 莊子是中國文化史和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自由之魂、無冕之王。他學無不窺,卻絕不游仕干祿,始終拒絕與他的時代合流。他面黃肌瘦,卻視權勢為腐鼠,送上門的相位也嚴詞拒絕。他白眼向世,居陋巷編草鞋,卻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他毒舌無敵,寓言、諷刺、冷幽默和語言迷宮,迷倒古今中外無數(shù)超級IP:司馬遷、嵇康、阮籍、陶淵明、李太白、蘇東坡、金圣嘆、曹雪芹,卡夫卡、王爾德、博爾赫斯、梭羅、毛姆、尤金·奧尼爾、布萊希特……
2. 本書以莊子84歲的生平為主線,以百年戰(zhàn)國風云為背景,生動還原莊子及其弟子與諸子百家、王侯將相的全息互動,于讀者深入把握莊子思想與其時代的深刻關系、全面理解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本源大有裨益。
3. 本書細致梳理老子、范蠡、列子、楊朱、子華子等道人物,孔子、子夏、孟子、荀子等儒家人物,墨子、孟勝、田襄子、宋钘、惠施、公孫龍等墨家人物,十數(shù)位先秦諸子的生平思想,再現(xiàn)百家爭鳴盛況。
4. 本書全景呈現(xiàn)戰(zhàn)國七雄、莊子母邦等15個諸侯國的百年興衰,及其彼此間合縱連橫的復雜過程,再現(xiàn)戰(zhàn)國中期波瀾壯闊、血雨腥風的歷史巨變。其間還穿插著72個王侯、94個將相的縱橫捭闔、生死榮辱及眾多士人、刺客、隱士非同凡響的行跡。
余世存序:大年生存史觀中的個人
遠山先生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也是個人的。他不倉促草率,不是研讀三年五年即宣布發(fā)現(xiàn)即推出產(chǎn)品,他是“準備半生,寫作八年”。厚積薄發(fā),因此,他的寫作每一個字都經(jīng)過心思長久的注視,都是心血之作。
這部作品是一個異數(shù)。它既是文學,也是歷史,更是哲學。這里有一個人的思想史,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的知識學問。這部作品也恢復了漢語的尊嚴。
若干年后看,張遠山先生的《相忘于江湖:莊子與戰(zhàn)國時代》a 可能是當代漢語寫作中的一件大事。但在今天,這部著作是以報攤圖書的樣式出現(xiàn),而市場江湖的存在又非時髦、流行,因為它印著“紀念莊子逝世2300 周年”的莊嚴廣告b。這幾乎是莊子“材與不材”的散木象征,又是魯迅的橫站意象。
歷史上有很多人格、精神、產(chǎn)品……被掩沒的現(xiàn)象。陶淵明在其當時人眼里,只是二三流的詩人,《詩品》的作者把他列為中品;六七百年后,到了宋代,陶淵明才真正躋身一流詩人的序列。直到今天,墨子這樣的思想家、馮夢龍這樣的作家仍是被大大低估的人物。歷史的接受之路并不平直,而是曲成萬物。指望一個時代的主流知識界或市井文化給民族歷史巨大的精神個體以公正的待遇,本身并不公正。因為這些精神個體之闊大多與民族集體意識的惰性、狹隘形成反差。
a 編者注:原文“《莊子傳》”,為本書初版時主書名,現(xiàn)改為與本版一致的書名全稱。下同,不另注。
b 編者注:指初版封面及其廣告語。
對我們中國文化這樣一個豐沛的存在而言,老子、莊子一類的道家學派人物的被低估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實,它反證中國文化在最近的兩千年間為儒法等精神趣味綁架。中國精神至今未能走出秦漢之制的陰影,而超邁三代,將五六千年的文明史“清一”、“匯通”,催生出日新又新的文明。
出于對莊子的興趣、發(fā)現(xiàn),張遠山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從事他的“莊子工程”。自2008 年起,《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注譯》先后問世,最近的成果,則是這部《相忘于江湖:莊子與戰(zhàn)國時代》。這樣的工作本身即是當代社會的奇觀。在當代社會流行成功流行小康等等的“鍍金時代”,遠山先生以一己之力,以自由作家之身,寂寞地為莊子作注、平反、作傳,既是時代的奇觀,也是我們漢語世界真正的安慰。
《相忘于江湖:莊子與戰(zhàn)國時代》以編年史體和章回體來寫歷史和人物,逐年敘述戰(zhàn)國史事和莊子生平。從中可見作者的功力之深厚,傳統(tǒng)敘事在他筆下得心應手,而人物風貌亦舊亦新,跟我們相通。未來的研究者,將會比較這部作品跟司馬遷人物紀傳的關系,將會比較作者語言風格跟金庸小說風格的區(qū)別。
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新顯而易見。戰(zhàn)國時代變遷與莊子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時代的風云與歷史人物們的表現(xiàn),新的變化與思想家們的應對,以及人物的悲歡離合的細節(jié)……栩栩如生。它還原了戰(zhàn)國時代,使《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道德經(jīng)》、《論語》、《春秋》、《國語》、《戰(zhàn)國策》、《孟子》、《莊子》等經(jīng)典文獻鮮活起來,經(jīng)典真正還原為歷史敘事。
作品里敘寫了不少人的丑陋、罪惡,也寫了不少人的思考,讀來令人拍案。
由于秦國吞并巴蜀,有了糧草接濟,東方戰(zhàn)爭的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不必春耕秋戰(zhàn),而能連年久戰(zhàn)了。由于春秋以來的戰(zhàn)爭加劇,到戰(zhàn)國動輒“斬首”上萬,中國最優(yōu)秀的思想家們在對人性的思考中不再停留在孔子“亂臣賊子”階段,而開始質(zhì)疑人性本身的善惡。而像匡章那樣的人開始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后來為了保家衛(wèi)國,一步步走入廟堂,前后判若兩人,也成為當時人思考的對象,說明“廟堂爭權奪利毫無底線,乃是逆淘汰的大染缸”……這些現(xiàn)象都為作者捕捉到,并寫進了作品。
歷史的發(fā)展當然重要,但在作者筆下,它已經(jīng)更多地屬于背景,真正烘托的,是時代一流人物們的生活和思考。甚至儒墨的爭競也多屬于背景,作者著力敘述的,是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人物們的生活和思考。在孟子的義利之辨外,在墨家巨子的變異之外,道家人物冷眼旁觀世道人心,而活出了尊嚴。這個尊嚴,即是書中一再稱贊的“真德”。在時代社會的熱鬧之外,作者高揚了人的尊嚴。
這種尊嚴,是還原,又是追認。即在春秋戰(zhàn)國泥沙俱下中,在人命如草芥中,在處處有篡改、歪曲中,莊子們葆全了人性的真。在君臣父子快成為天經(jīng)地義的羅網(wǎng)里,莊子們活出了自由,自適其適,活出了尊嚴。這一尊嚴在后來兩千年大盜、鄉(xiāng)愿合謀的中國生活中,尤其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求做奴隸而不得以及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位置的兩種生存中,仍有第三種生存,有人性的真實美好。
這種尊嚴感,無疑更是對當下生活的態(tài)度。
顯然,《相忘于江湖:莊子與戰(zhàn)國時代》跟當下的戲說歷史著作判然有別,也跟知識界的影射寫作判然有別。戲說歷史者在市井求利,影射寫作者在主流求名。無論是證明儒教憲政主義,還是證明道家自由主義,都不過是挾自以為是的“知識正確”去裁剪先人著作。更不用說,那些借古人名頭說事的歷史小說、通俗歷史,他們都以今人之心去輕薄古人。
遠山先生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也是個人的。他不倉促草率,不是研讀三年五年即宣布發(fā)現(xiàn)即推出產(chǎn)品,他是“準備半生,寫作八年”。厚積薄發(fā),因此,他的寫作每一個字都經(jīng)過心思長久的注視,都是心血之作。在寫作上的嚴肅和尊嚴,當代人中,大概只有少數(shù)人可與之相提并論。
在分科分工的當代,這部作品是一個異數(shù)。它既是文學,也是歷史,更是哲學。這里有一個人的思想史,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的知識學問。這部作品也恢復了漢語的尊嚴。在理性主義的眼里,中國早期君主的重要講稿《尚書》實在“詰屈聱牙”,記錄歷史的《春秋》不過是“斷爛朝報”,即使群經(jīng)之首的《易經(jīng)》,也是要么晦澀,要么托命一如游戲……先秦在不少人眼里,既無古希臘人的理性,又無古羅馬人的法治精神。至于高居廟堂的儒學偽道,即使當下占據(jù)知識界主流的學術,充斥市井的文藝,更是跟西方的理性、自由和個體本位大異其趣。但張遠山的作品,則向我們表明,以莊子為代表的中國思想家,在先秦所抵達的成就足以證明,漢語自有風骨、理性和關懷。
如作者《后記》所說,莊子主張“至知忘知,自知無知”,“吾生有涯,知也無涯”,略同于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莊子主張“自適其適,以德為循”,反對“適人之適,役人之役”,略同于尼采的“不要跟隨我,跟隨你自己”。作者感嘆:“隱于江湖的莊學真道,卻與歐西古今大哲莫逆于心。”
從兩千年來的儒學氛圍中走出來并不容易,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開始,孔子被請回諸子行列。但對孔子和諸子的解讀經(jīng)歷了反復?梢,我們民族要沖破大盜和鄉(xiāng)愿的羅網(wǎng),仍任重道遠。兩千年間,我們中國人一直活在倫理本位、儒家本位、王權本位、官吏本位的“差序格局”里,個人本位一直屬于個案存在。甚至百年間的現(xiàn)代化轉型,我們也是在儒家本位、革命本位、階級本位等羅網(wǎng)中沉浮,這種迷失影響到我們的文史哲學思考,影響到我們官產(chǎn)學精英的存在狀態(tài)。
我們今天知道,一個共同體的個體存在狀態(tài)與其整體相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二者異質(zhì)同構。是以中國人規(guī)模之巨,百年來千年來能稱得上獨立個體的人屈指可數(shù)。莊子說:“無知眾人,因其無名無功而自卑,不敢因循內(nèi)德,自適其適,而是迎合外境,適人之適,以便求取功名。適人而無技,必定無功無名,仍為無知眾人。適人而有技,必有小功小名,于是成為小知。適人而有術,必有大功大名,于是成為大知。小知之學技,大知之學術,都是老聃所言‘為學者日益’,因而自矜其知,自矜功名,對下則自得而役人,對上則自卑而適人,仍是終身迎合外境而適人役人,不能盡其所受乎天,只能虧生、迫生,乃至受刑早夭。”將莊子這段話跟百年來中國的現(xiàn)代化轉型做參照,可知大部分人抽離了現(xiàn)代化的真精神,即自由的、尊嚴的精神,即“真德”,而落入到各類現(xiàn)代說辭中去了。
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眾多的漢語作品,都是求名求利的,少有明心見性之作,少有安慰、關懷和激勵。《白鹿原》乃至莫言的作品只是半部杰作,它們多停在革命反思和故事本位中,尚未反思到個人本位;《拯救與逍遙》只是青春意氣,它并未夯實人的價值。這類反思和意氣,難以跟莊子們對匡章的同情理解和批評相提并論。
張遠山的工作是少數(shù)例外之一。如果我們知道,張遠山、莊子等人的生存,在漢語里被稱為“至知”,只不過是“道術為天下裂”前的自然狀態(tài),是現(xiàn)代性最為平實的自由精神;甚至儒生們稱道的圣賢,也只是現(xiàn)代性最為健康的公民人格……我們大概能理解,兩千年來、百年來我國的世道人心跟文明之間的距離,我們國人的人生跟自由自尊人生的距離。兩千年來,在人生中及格的國人學人屈指可數(shù)。
莊子、遠山等人的努力正大,然而對這個積重難返的共同體來說,仍不足以撼動它固有的軌跡。這也是遠山的“莊子工程”在當下被邊緣化的原因之一。
這樣說,絲毫不減遠山和莊子們的意義。事實上,在今天中國人邁向新生之旅中,遠山們的工作已經(jīng)成為火把、明燈,成為我們生存可信賴的營養(yǎng)和財富。
遠山自承他的愿心是“顛覆秦火漢黜偽造的歷史謊言”、“治療廟堂偽道導致的民族內(nèi)傷”、“接續(xù)江湖真道傳承的先秦元氣”……這是一種大時間觀。市井文化多失去跟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通泰、美好。用莊子的語言,這是一種“小年生存史觀”。但遠山的工作是“大年”大時間觀照下的個體安頓,這一工作如燃燈,如報春的燕子,是貞下起元的先聲,他傳達的是春天的消息,是元氣淋漓的自由人生。
以此賀遠山的《相忘于江湖:莊子與戰(zhàn)國時代》問世!
作者簡介:
余世存,1969 年生,學者,作家,代表作《非常道》、《類人孩》、《老子傳》、《大民小國》、《家世》等。
張遠山,1963年生于上海,1980年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開始廢寢忘食地閱讀,日讀18小時,以讀哲學書為主,其他文理經(jīng)典為輔。至1984年大學畢業(yè),仍與公元前中外諸子糾纏不休。預計完成讀書計劃尚需十年,于是一邊教書,一邊按計劃繼續(xù)讀書。從1980年到1994年,15年間日讀不輟,不看電視、不讀報紙、不聞文壇聒噪,唯以橋牌、圍棋略作調(diào)劑。
1995年按計劃離職開筆寫作,1999年4月出版第一部先秦思想札記,至今已出版哲學、史學、文學著作18部,海內(nèi)外版本31種。
研究先秦道術(前2070年—前221年),創(chuàng)立新莊學、新老學,遍涉諸子百家,厘清戰(zhàn)國訛史,代表作《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注譯》、《莊子傳:戰(zhàn)國縱橫百年紀》、《老莊之道》等;研究華夏古道(前6200年—前2070年),創(chuàng)立伏羲學,解密伏羲太極圖、伏羲六十四卦,貫通夏《連山》、商《歸藏》、周《周易》,梳理炎黃史,破譯陶器、玉器、青銅器紋樣,代表作《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銅之道》(即出)等。
余世存序 大年生存史觀中的個人//I
吳勵生序 正本清源,天道絕對//VII
楔子 莊前略史//001
引子 楚父宋母(前381—前370)
一 楚悼王崩吳起死楚,宋休公歿莊全逃宋//007
二 周封田齊宋后攝政,戴驩相宋莊全居蒙//011
三 白圭使宋戴驩親楚,田和聘賢子綦逃名//015
四 田齊伐燕三晉共救,戴驩用術固位專權//019
五 趙伐中山魏救同宗,九方卜幸子綦祈福//023
六 季真使宋越王再弒,子綦治生梱子被劫//027
七 田午弒君子綦悲子,韓哀滅鄭御寇避寇//031
八 史儋叛周作讖媚秦,聶政刺韓由相及君//036
九 宋桓成丁耽溺宮幃,輪扁論孔教誨田午//041
十 徐無鬼諷諫魏武侯,楚莊全娶妻宋狶韋//045
十一 魏武伐楚趙成攻秦,狗猛酒酸子綦解惑//049
十二 魏武侯死戴驩玩火,楚肅王崩莊母懷胎//053
第一部 棄儒學道(前369—前351)
一 烈王崩周田午叱主,趙韓遷晉莊周生宋//059
二 宋桓嘉孝鄭緩驟貴,顯王立威趙韓伐周//062
三 趙韓劫王周分二國,櫟陽雨金秦祭五帝//066
四 蘇宮落成蔡姬娛民,楊朱過宋子綦會友//071
五 魏惠伐宋攻取儀臺,孟軻慕孔莊周敬墨//076
六 秦獻效戎恢復斬首,莊全述祖抱愧范蠡//081
七 宋桓有為兼用儒墨,莊周學弈初聞陰陽//086
八 鄭緩役人遣弟學墨,莊全適人命子習儒//090
九 趙韓伐秦魏遷大梁,莊讀《詩經(jīng)》質(zhì)疑君臣//095
十 戴驩罷相剔成專權,莊讀《尚書》質(zhì)疑本末//101
十一 商鞅入秦進言三道,莊習禮樂得聞真君//105
十二 商鞅變法剔成親魏,莊讀《春秋》質(zhì)疑圣賢//109
十三 助魏伐韓宋取黃池,莊讀《周易》質(zhì)疑泰否//113
十四 四國朝魏孫臏歸齊,轉師子綦莊聞九階//118
十五 齊威振作鄒忌變法,田襄死宋墨家移秦//123
十六 助魏伐趙宋桓騎墻,莊讀《歸藏》領悟泰道//127
十七 桂陵勝魏齊威稱王,莊讀《老子》得聞舌教//131
十八 襄陵勝齊魏惠止敗,悔斥散木匠石改宗//136
十九 魏趙和解韓昭變法,欲為文木曹商易師//141
第二部 娶妻為吏(前350—前340)
二十 秦廢井田宋桓黜儒,莊周成丁再聞泰否//149
二一 秦遷咸陽韓姬弒夫,孟軻休妻莊周娶婦//155
二二 秦增口賦韓昭朝秦,子綦喪我莊聞三籟//160
二三 晉室絕祀剔成變法,漆園入官莊周為吏//164
二四 趙肅朝周咸陽冬花,曹商敗家莊周慰友//169
二五 五國謀齊淳于止伐,剔成擅刑子綦見微//172
二六 商鞅陷魏魏稱夏王,華子諫韓韓識輕重//177
二七 親附強魏剔成囚君,貶斥犧牲子綦悲宋//182
二八 秦儲朝周魏惠伐趙,庖丁解牛宋桓悟道//186
二九 馬陵決戰(zhàn)齊再勝魏,兔死狗烹范蠡先知//191
三十 商鞅詐友敗魏封君,剔成篡宋子綦盡年//195
第三部 辭吏拒相(前339—前331)
三一 惠施相魏志在偃兵,莊周釣魚心寄鴻鵠//201
三二 孝公死秦商鞅車裂,戴偃逐兄莊周辭吏//205
三三 不害死韓君偃養(yǎng)虎,莊周羨技庖丁慕道//209
三四 宋社崩壞周鼎沉水,魏初朝齊楊朱悲歧//213
三五 魏再朝齊君偃行仁,戴盈相宋莊周拒聘//219
三六 魏三朝齊徐州相王,曹商扮孝莊周勸友//223
三七 楚威伐齊犀首相秦,莊周葬父骷髏托夢//229
三八 齊威攻魏淳于諫止,楚威伐越莊周勸阻//235
三九 君偃市恩司馬刖足,楚威聘賢莊周辭相//240
第四部 循德達道(前330—前322)
四十 張儀入秦犀首返魏,莊子斥秦藺且拜師//247
四一 秦攻河東魏伐楚喪,孟軻游齊戴盈訪莊//253
四二 張儀相秦孟軻仕宋,君偃稱王莊子斥賢//259
四三 張儀詐魏宋王易轍,莊子斥君朝三暮四//264
四四 孟軻喪母離宋歸鄒,曹商獻玉莊斥卞和//268
四五 秦惠稱王齊魏伐趙,雕陵射鵲莊子悟道//273
四六 孟軻仕滕恢復井田,莊子游魏諷諫惠施//278
四七 五國相王三強結盟,莊子諷魏蝸角爭雄//284
四八 張儀相魏惠施逃楚,射稽合道莊子斥術//291
第五部 莊惠初游(前321—前305)
四九 惠施返宋莊子棄魚,莊惠辯用天人兩行//303
五十 滕文問責孟軻至魏,莊惠辯儒孔子改宗//309
五一 伐齊大敗魏惠憤死,不知魚樂惠施返魏//315
五二 犀首合縱五國伐秦,秦宋結盟曹商驕莊//322
五三 宋王動武燕噲讓國,莊子訪友木雁兩難//329
五四 墨家助秦伐滅巴蜀,宋王驕橫強奪民妻//334
五五 張儀連橫秦魏攻韓,孟軻惡禪齊宣伐燕//341
五六 齊宣滅燕謀于孟軻,樂毅存燕敗于張儀//346
五七 張儀使楚懷王受騙,秦楚將戰(zhàn)宋钘偃兵//353
五八 楚懷伐秦九國混戰(zhàn),燕昭復國孟軻離齊//360
五九 蜀相叛亂秦惠早夭,天下饑荒莊子借糧//369
六十 金蟬脫殼張儀歸魏,示弱保民衛(wèi)侯貶號//375
六一 秦武休兵樂毅諫趙,顏斶斥齊莊子諷宋//382
六二 秦窺周鼎甘茂伐韓,宋殺唐鞅莊子斥奸//389
六三 秦武入周舉鼎暴死,趙武變法胡服騎射//394
六四 秦昭篡位甘茂逃齊,楚懷滅越齊宣謀秦//402
六五 秦平內(nèi)亂趙伐中山,大梁盛會施龍辯名//409
第六部 莊惠再游(前304—前293)
六六 燕昭招賢謀報齊仇,惠施歸宋與莊為鄰//419
六七 孟嘗伐楚宋王射天,莊子言雞惠施聞道//424
六八 蘇秦易主離齊仕燕,莊子喪妻鼓盆而歌//429
六九 四國伐楚宋取淮北,趙破中山蘇秦使齊//434
七十 太子死韓列強爭儲,惠施歿宋莊子悼友//439
七一 秦劫楚懷趙禪幼主,屈原見放莊子著書//445
七二 孟嘗返齊三國伐秦,仇赫相宋莊子疑趙//453
七三 縱橫待趙齊湣聽竽,魏牟隱楚東郭問道//458
七四 趙滅中山五國破秦,宋并滕國莊子憐民//462
七五 主父餓死孟嘗伐燕,蘇秦相燕莊子哀宋//468
第七部 宋滅莊歿(前294—前286)
七六 田甲亂齊孟嘗罷相,鯤魚化鵬逍遙南溟//479
七七 白起屠韓楚宋伐薛,天道真宰齊一萬物//485
七八 蘇秦重齊屈原自沉,喪我存吾養(yǎng)生有主//491
七九 秦再伐魏孟嘗借兵,免刑全生至人間世//497
八十 孟嘗使詐借秦伐齊,不事王侯德充之符//502
八一 孟嘗技窮魏韓朝趙,葆德日進宗師天道//509
八二 秦王僭帝齊湣伐宋,息黥補劓因應偽帝//514
八三 五國謀秦齊再伐宋,悲民疾苦莊哀為臣//523
八四 齊湣滅宋康王死魏,復歸鴻蒙莊子化蝶//536
尾聲 藺魏弘莊(前285—前282)
一 蘇秦謀齊詐立三帝,藺且釋莊撰文五篇//545
二 樂毅破齊蘇秦車裂,魏牟慕莊師事藺且//551
三 李兌誅趙孟嘗死薛,魏牟改宗盡棄方術//559
四 公孫偃兵游說趙燕,魏牟弘莊編纂《莊子》//565
煞尾 莊后略史//571
后記 知人論世,鑒往知來//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