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品質的閱讀教學——中學語文名師課例深度剖析》是一本呼吁教師保持理性的書,這是一本敦促名師保持謙遜的書,這是一本希望語文老師一起來探討閱讀教學品質的書。作者通過對中學語文名師課堂中失敗與成功案例的對比分析,提煉出頗多可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要素。
探索語文學科的學理
思考語文教學的章法
1.來自一線的教學經(jīng)驗分享:羅曉暉,曾任成都七中語文組組長,有著豐富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現(xiàn)擔任成都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
2.提供新視角和新觀點:作者通過對名師課例的剖析,深入探索語文學科的學理,認真思考語文教學的章法,為教師保持良好的教學判斷力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觀點。
3.顏值高:小16開設計,小巧精致,攜帶方便,閱讀體驗感更好。
序
這是一本呼吁教師保持理性的書。
這是一本敦促名師保持謙遜的書。
這是一本希望語文老師一起來探討閱讀教學品質的書。
我們認為,深入探索語文學科的學理,認真思考語文教學的章法,對于保持良好的教學判斷力,絕對是有必要的。
長久以來,名師課例作為教學的示范性案例,具有廣泛的影響。應該說,這些課例發(fā)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形塑了許多教師的教學理解。然而,名師課例遠非完美,多數(shù)課例中還存在著學理的隔膜,乃至知識的謬誤。為了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利益,名師課例的得失,需要被嚴格審視。
這是一本剖析語文名師課例的書。在書中你看到的,更多的不是贊揚而是批評。在這個世界上,虛假而動聽的話太多,但真誠而有益的批評太少。我們認為盲目的贊揚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悅耳卻不恰當?shù)馁潛P,是對廣大教師的誤導,同時也是對名師們的羞辱。求真求實,這是做專業(yè)工作所必需的態(tài)度。只有尊重學理的批評,才能推動教學的進步。
本書中的課例,都遵循以下標準來選擇:第一,該課例所涉及的課文,均屬于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且盡量覆蓋散文、小說等教材文本的主要類型。第二,該課例的執(zhí)教者,均在最為著名的語文名師之列,且在語文教學上被公認有所建樹。第三,這些課例均有相當大的影響,為很多教師所熟悉。第四,課例多屬文本分析課、文本評價(鑒賞)課這兩大著眼于能力發(fā)展的基本課型。這樣的選擇標準,更有利于廣大教師獲得更為全面的專業(yè)思考機會。要在此強調,本書對所有課例均秉持理性來展開分析。但任何分析都不可能回避分析者自身的觀點,不持立場是不可能的。
對于每個人來說,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是進步的路徑。
真理才是唯一的權威。
各位名師與包括我們在內的廣大教師同是語文人,都在為語文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斷探索?鬃诱f,“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谶@一觀點,我們不揣淺陋地講出我們對名師課例的意見,并提出我們對提升閱讀教學品質的一些看法。
我們要批評,我們也歡迎反批評。
讀者若有指教,我們將熱烈歡迎。我們尤其歡迎質疑和批評。謝謝!
羅曉暉 馮勝蘭
2019年9月12日
序 說
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語文教學中,大量的時間花在了閱讀教學方面。追求更高品質的閱讀教學,是提升語文教學整體品質的關鍵。
我們認為,名師課例的評析是一個好的抓手。首先,這些課例都是名師們精心打造的,代表了這些名師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水平、實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語文教育界閱讀教學的最高水平,它們在相當多的語文教師中被認為是“高品質”的,因而具有評析的價值。其次,這些課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同樣也具有代表性——存在于名師課例中的問題也一定普遍存在于普通教師的閱讀教學中。它們多半屬于語文教學中未被注意或未被解決的問題,只有關注并解決了這些問題,才有可能把我國的閱讀教學往更高品質推進。
一、學科課型:這堂課是“大雜燴”嗎?
語文學科中,究竟存在哪些課型,依據(jù)怎樣的標準來劃分課型,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我們認為,課型的合理劃分,有助于教師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科思維,進而達到切實的教學效果。
學科知識與能力,始終是學科教學的第一要義。依據(jù)語文學科本身的知識與能力要求來劃分課型、實施教學,是最為恰切的。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綜合性是多重維度的,包括學科素養(yǎng)的整合、課程目標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課程知識的整合、課程實踐的整合,等等。我們認為,在現(xiàn)行教材的編排體系下,一個單元內部的整合,是教學首先要面對的任務。針對一個單元,我們通過知識與能力類型的梳理,整合設計出七種語文課型(最后兩種屬語文教學所必有,非單元教學所必有),具體如下:
(1)預習與語言基礎知識學習課;
(2)文本分析課(對文本的分析,涉及與語義提取相關的部分語用知識的理解);
(3)文本評價鑒賞課(對文本的評價和鑒賞,涉及與鑒賞相關的部分語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可能涉及作為背景知識的部分文學知識、文學史知識和文化常識);
(4)文學知識與文化知識學習課(上述環(huán)節(jié)結束后進行的對該單元涉及的文學知識、文化常識等的學習與討論);
(5)訓練課(例題講解,以及包括語文知識練習、閱讀與表達練習在內的學生練習,及對練習的講評);
(6)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以語文學習為主要目標的綜合實踐性課程);
(7)語文學科閱讀課(包括語文知識讀物與校本語文讀物的閱讀、名著導讀、整本書閱讀等)。
其中,預習與語言基礎知識學習課,屬于前置課型。在這一課型中,學生以單元為單位,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整個單元的自主閱讀,自主解決屬于語言基礎知識的字詞問題,勾畫、圈點、做批注,提出有待解決的各種問題。從能力層級上來說,這一課型主要立足于“識記”和“理解”,讓學生自主體驗文本,自主體驗學習。
文本分析課和文本評價鑒賞課,屬于閱讀教學的兩個主體課型。文本分析課,以單篇課文為教學材料,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實現(xiàn)對文本的準確理解。從能力層級上來說,這一課型,主要立足于“分析與綜合”。文本評價鑒賞課,可以單篇課文為教學材料,也可以單元內多篇課文為教學材料,旨在培養(yǎng)學生評價、鑒賞(著眼于藝術形式的評價)文本的能力。從能力層級上來說,這一課型,主要立足于“評價鑒賞”和“探究”。這兩種課型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分析與綜合”屬于思維發(fā)展中最核心的部分,“評價鑒賞”和“探究”本質上也是靠“分析與綜合”支撐的。
文學知識與文化知識學習課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的,在文本分析與評價鑒賞完成后,對該單元涉及的文學知識、文學史知識、文化常識等進行統(tǒng)一教學。從能力層級來說,這一課型主要涉及“識記”“理解”。我們反對在文本分析之前,就開始進行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的介紹,這不利于學生運用自身的分析綜合能力來實事求是地理解文本。關于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的知識,不是文本閱讀教學的主體性知識,而是關于文本的背景知識,不可以喧賓奪主。在文本理解與評價鑒賞完成之后,再來理解文本及作者的文學史地位,從具體文本遞升到文學史,我們認為這樣的順序更為合理。
訓練課、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著重體現(xiàn)能力層級中的“表達”“運用”。語文學科閱讀課,屬于綜合性和拓展性課程。對于閱讀教學來說,這幾種屬于延伸課型,除訓練課之外,都屬單元教學之可有,非單元教學所必有。
我們主張,任何一堂語文課,都必須定位于以上七種課型中的一種,做到課型的“純化”,以此確保教學目標的高度聚焦,學習任務的高度統(tǒng)一,能力指向的高度明確。按這樣的課型來實施,有利于學生在知識與能力上獲得顯著的進步。
我們據(jù)此觀察,本書中的名師課例,大量存在“課型雜糅”的現(xiàn)象:《皇帝的新裝》《阿房宮賦》《咬文嚼字》,這些課例均設立了四個以上的教學任務。這樣的課,容易使得教學遍地開花而不結果,全面用力而無突破。這是不利于學生的知識理解與能力發(fā)展的。
每一篇課文,“可教之處”不可謂不多,名師們尚且如此難以取舍,何況普通的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經(jīng)常問自己:這堂課是不是一個“大雜燴”?對此,我們的課型分類,算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一堂閱讀課究竟教什么,執(zhí)教者首先要思考課型定位,據(jù)此設定教學內容,確立學科能力(思維)發(fā)展目標。
二、學科立場:這是在教語文嗎?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句話其實蘊含了兩層含義:一是語文學習的內容,二是語文學科的性質!皩W習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定了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應該是“語言文字運用”,而絕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歷史課、地理課等其他課。每位執(zhí)教者有義務時刻追問自己:我這堂課究竟讓學生學到了什么語文知識,培養(yǎng)或提升了什么語文能力?一堂課究竟是不是“語文的”,在多大程度上是“語文的”,課堂教學究竟在何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學科理性,這是非;镜慕虒W問題。
在語文學科素養(yǎng)中,“語言”是最核心、最基礎、最“學科”的。關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們的觀點是:任何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都是指運用該學科的符號系統(tǒng)(學科的知識系統(tǒng))處理相關任務的能力,亦即從該學科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智能(能力)。語文課應該牢牢抓住這一點。
本書所列的名師課例中,《背影》講深沉的生命哲學,《老王》宣稱哪怕處于“活命”狀態(tài)也可以“高貴”,都是脫離文本或偏離文意的思想引導。我們完全理解執(zhí)教者的人文關切,也理解他們展現(xiàn)人文高度的企圖心。但是,任何學科的人文性,都是建立在學科理性的基礎之上的,都必須符合學科教學的性質。
三、學科方法:這樣的方法是恰切的嗎?
閱讀教學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方法。教師如果能夠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那么這堂課就是成功的。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重視方法的總結和提煉。
從本書剖析的名師課例中,我們觀察到一種現(xiàn)象:名師們都熱衷于總結各種方法給學生,但名師們所總結的方法,要么本身存在問題,要么根本不能運用于實踐之中去解決問題。對于知識的內在肌理、知識的結構關系所決定的知識理解路徑和能力形成方法,一般都不得要領。如果教師所總結的方法不能夠被學生有效運用,那么,這樣的方法,就不能叫作方法。
例如《老王》課例中提到的“咬文嚼字”,只是提出了一個方向,即要求學生的閱讀必須精細到字句層面,而不是關于怎么“咬”、怎么“嚼”的具體方法。再如《咬文嚼字》中提出“宏觀把握、微觀推敲”的文本理解方法,也只是文本理解的一般性原則,并非可操作的具體方法!段业氖迨逵诶铡分小靶蕾p短篇小說展開故事的視角”“欣賞短篇小說不同人物的性格”等,均只是“任務描述”而不是“方法描述”。只有明確的、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徑,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四、學養(yǎng)和學理:是不是在“炫才”“炫技”?
本書所選課例,皆出自名師之手。在學養(yǎng)上,名師可謂遠超于一般教師。但我們遺憾地看到:不少名師學科功底不足,有的表現(xiàn)為對文本理解不透徹,有的表現(xiàn)為對文本特質把握不準確,有的表現(xiàn)為對概念、術語的理解混淆不清,有的表現(xiàn)為缺乏基礎性的學理思考。
比如《雨霖鈴》課例中,有學生提出“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屬豪放風格而出現(xiàn)在婉約派詞作之中是否有些矛盾,教師的回答卻是,“豪放”和“婉約”是后人的評論,“沒有必要拘泥于風格的劃分”。這明顯回避了學生的提問。我們認為,教師對學科問題的回避,通常是學養(yǎng)不足造成的。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課例中,師生多次提到了“鋪墊”“襯托”“烘托”和“對比”等術語,而教師本人對術語的含義無力厘清,因而也采用了回避的方式。
文本理解是否到位常常決定了教學內容是否正確,而文本特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文本的教學價值。文本特質把握不準導致教學價值偏低、教學定位失當?shù)睦,本書中有《咬文嚼字》《阿房宮賦》等課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科修為不足這個“硬傷”是較難解決的,相比之下,教師的技巧和才華展示卻很容易博得聽課者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因而多數(shù)語文公開課中,觀課者都容易看到教師本人的才華展示。
在本書的課例中,不少名師也有才華展示。《皇帝的新裝》課例中,展示教師自己撰寫的故事結局;《老王》課例中,教師讓學生動情朗讀自己所撰寫的讀后感等——兩位老師的才華都讓我們贊嘆。教師有才華,這是好事,但課堂上教師才華展示的宗旨,應該是為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服務的。如果教師在講臺上光彩奪目,盡情展示自己,學生卻成為被老師才情震懾的觀眾,這除了能讓學生們敬佩教師的才華,并無更大的教學意義。
和教師才華展示一樣,名師們也熱衷于在教學設計上推陳出新,這常常是很多評課者和一線教師津津樂道的地方。在本書的課例中,多數(shù)課例都設計精巧,別具匠心。但是,我們務必懂得一個簡單的道理——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再精巧的設計,也必須符合學理,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比如《雨霖鈴》課例,我們認為這堂課著意表現(xiàn)教學“新理念”卻忽略了基本的學理思考。在學校教學中,學生的“學”始終置于教師的“教”的引導之下,教師的“自覺”與學生的“自發(fā)”是不對等的,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因而這堂課的基本定位就是有問題的。
在課例8中的《“望”“見”詩心》中,執(zhí)教者創(chuàng)新地整合了《春望》和《飲酒》兩首詩進行教學。因此有了“望—見—詩心”的教學設計,實際上這不過是討巧的做法——這兩首詩中恰好有“望”和“見”兩個關聯(lián)視覺的動詞,把兩個動詞聯(lián)結起來,執(zhí)教者就覺得似乎找到很好的突破口了。其實,《春望》的詩心,不在于“望”而在于絕望;《飲酒》的詩心,不在于“見”而在于“見”背后的“真意”。這個設計雖然巧妙,但在學理上是存在問題的。
有才華可以展示,有技巧以顯匠心,按理說都是好事。但我們應該懂得,通達學科,是學科教師的首要追求。“君子務本”,對于學科教師來說,學科是本。學科通透了,才有通透的學科教學。一位真正有才華的教師,不用刻意展示才華,他的才華,會自然顯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至于教學設計的討巧,有一句話令人深思:大巧若拙。閱讀教學有必要回歸一種“精致的樸實”——精致,就是素養(yǎng)精深,符合學理;樸實,就是不要搞太多的花架子。
羅曉暉,成都市語文教研員,成都文理學院特聘教授,成都七中原語文備課組長。主要著作有《高考作文經(jīng)典材料“百變通”》《方法與案例:語文經(jīng)典篇目文本解讀》《高中作文要義:思維、材料和技巧》《高中古典詩歌教程》《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等。
馮勝蘭,成都市武侯區(qū)教科院發(fā)展所教研員,成都市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語文骨干教師。曾獲全國微課大賽西南賽區(qū)一等獎、全國總決賽銅獎。發(fā)表有多篇學術文章,與羅曉暉老師合著《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編著有少兒國學讀物《萬方名物》《千秋詩歌》《九州故事》等。
序 1
序說: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重要問題3
課例1
肖培東《皇帝的新裝》
一、教學流程概述3
二、主要視角:語文課型5
三、以課型為主要視角的觀察和評論7
四、回歸學科,審視得失16
課例2
韓軍《背影》
一、教學流程概述21
二、本課的課型定位25
三、文本分析的主要問題26
四、本課的其他問題36
課例3
郭初陽《愚公移山》
一、教學流程概述43
二、關于本課的文本分析與評價46
三、文本評價課怎么上?50
四、小結57
課例4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
一、教學流程概述61
二、本課亮點65
三、課型定位及教學重點的處理66
四、本課得失:關于文本評價鑒賞課71
五、小結79
課例5
黃厚江《阿房宮賦》
一、教學流程概述83
二、課型定位86
三、本課的兩個問題88
四、本課的其他問題91
五、小結97
課例6
王君《老王》
一、教學流程概述101
二、課型定位及教學重點105
三、本課的文本細讀問題107
四、本課的其他問題113
課例7
尤立增《咬文嚼字》
一、教學流程概述121
二、課型定位及教學重點124
三、作為文本分析課的兩大問題126
四、“咬文嚼字”實例分析131
五、本課的其他問題136
六、小結141
課例8
詩詞教學課例批注與評析
一、程紅兵《雨霖鈴》教學實錄批注145
二、肖培東《詩詞五首》之《飲酒》《春望》評析164
后 記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