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以“道”論角度來歸納概括道教的宗教思想核心,進而從若干層面上分析和總結道教以“道”化人思想體系,清理出座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豬肝之一的道教在狡猾領域對中國古代文明有何作用,對文明今天文明建設和教育體系的借鑒意義。
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叢書總序
序
序二
導論
第一章 道與化
第一節(jié) 道之體
一、虛無
二、其中有精
三、混融一體
第二節(jié) 道之相
一、無相
二、“其中有相”
三、恍惚
第三節(jié) 道之用
一、無用之用
二、借“有”實現(xiàn)
三、柔弱
第四節(jié) 道之全體
第五節(jié) 物之化
一、萬物的生成
二、萬物的運動及基本規(guī)律
三、萬物化生的基本路線
第二章 以“道”化人
第一節(jié) 以“道”化人的目標——得道成圣
一、圣人之心
二、圣人之身
三、圣人之行
第二節(jié) 以“道”化人的思想
一、道家一道教認識論
二、以“道”化人的思想
第三節(jié) 以“道”化人的方法和步驟
一、以“道”化人的原則
二、以“道”化人的方法
三、以“道”化人的一般步驟
第四節(jié) 以“道”化人的范圍
第三章 以“德”化人
第一節(jié) “德”與“道”
一、“德”與“道”的關系
二、“德”的內涵與表現(xiàn)
三、以“德”化人
第二節(jié) “沖氣以為和”
一、三生萬物
二、三元和合
三、如何做到君、臣、民之間的和諧
第三節(jié) “治人事天,莫若嗇”
一、天人合
二、身國同構
三、上德治世
第四節(jié) 以“德”治世模式
一、無意于為的宋徽宗治世模式
二、積極有為的改革家王安石治世模式
三、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事的丘處機治世模式
四、結語
第四章 以“仁”化人
第一節(jié) “仁”與“道”
一、“仁”的內涵
二、“仁”與“道”的關系
三、以“仁”化人
第二節(jié) “上善若水”——道教勸善書的仁化思想
一、勸善書之“善”
二、勸善書的教化內容
三、勸善書的教化特點
第三節(jié) 慈愛、仁義——全真道的仁化思想
一、“仁化眾生”——全真道的倫理教化內容
二、“不言之教”——全真道倫理教化的事跡及影響
第四節(jié) 孝忠明——凈明道的仁化思想
一、凈明之“道”——凈明道的倫理教化內容
二、忠孝凈明的實行途徑
第五章 以“術”化人
第一節(jié) “術”與“道”的關系
一、“術”的含義
二、“術”與“道”的關系
第二節(jié) 道術的分類
一、修身法
二、修心法
三、性命雙修法
第三節(jié) 內丹概述
一、內丹學的發(fā)展簡史
二、內丹的派別
三、內丹的基本理論
第四節(jié) 宋元內丹術中的修煉思想
一、南宗的內丹思想
二、北宗的內丹思想
第六章 以“美”化人
第一節(jié) 美與道
一、“美”與“道”的關系
二、以“美”化人的基本思想
第二節(jié) “頓拋俗海慕仙風,掃蕩塵緣萬法空”——虛靜之美
一、何謂“虛靜”之美
二、體驗“虛靜之美”的途徑
三、虛靜恬淡的審美境界
第三節(jié) “無極云霞為伴侶,半空風月作因緣”——靈動之美
一、何謂“靈動”之美
二、體驗“靈動之美”的途徑
三、靈動自在之美的審美境界
第四節(jié) “四般顏色雖然異,一道馨香分外濃”——和諧之美
一、何謂“和諧”之美
二、體驗“和諧之美”的途徑
三、“無待逍遙”的審美境界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