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科課程群(實施和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培育中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校課程發(fā)展叢書)
定 價:58 元
- 作者:張燕麗 著
- 出版時間:2019/9/1
- ISBN:9787567594456
- 出 版 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633.602
- 頁碼:31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建構數學學科課程群,就是把數學學科課程內容聯(lián)結數學內涵發(fā)展、學校文化、區(qū)域優(yōu)勢、成長需求,把單一的數學課程內容豐富并統(tǒng)整成具備數學課程核心特點的結構化、網絡化、體系化的“群”課程,其指向的是現代數學教育關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標,追求的是拓展、開放、個性、多樣的成長與視野。
《數學學科課程群》集合16所學校數學學科課程建設的架構,基于學校原有的數學課程基礎,連接大量與實際生活、社會經驗、數學文化等內容,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去探索,發(fā)現數學學科知識技能的真正價值,為一線學校開發(fā)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課程和形成數學學科課程設置。
實施和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培育中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數學學科課程群》通過16所學校的數學學科課程建設方案的案例展示,從學科課程哲學、學科課程目標、學科課程框架、學科課程實施四個維度對課程建設進行闡釋,致力于學校數學課程結構化、品質化、精細化建設,讓數學課程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更加系統(tǒng)、規(guī)范和科學,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chuàng)造更合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的平臺。
叢書總序
課程改變,學校改變
學校課程變革有三種形態(tài): 一是1.0,這種形態(tài)的課程變革,以課程門類的增減為標志,學校會開發(fā)一門一門的校本課程,并不斷增減;二是2.0,這種形態(tài)的課程變革,學校會圍繞某一特定的辦學特色或項目特色,開發(fā)相應的特色課程群;三是3.0,此種形態(tài)的課程變革,學校課程發(fā)展以多維聯(lián)動、有邏輯的課程體系為標志,這是文化創(chuàng)生形態(tài)的課程變革。
學校如何邁進3.0課程變革?我們在鄭州市金水區(qū)中小學與幼兒園進行了多維度的探索與實踐,得出了一些規(guī)律,有了一些感悟和體會。
1. 家底清晰化:很多時候起點決定了終點
發(fā)展是既定基礎上的再提升,學校課程深度變革必須清晰“家底”。根據各種不同的辦學基礎給學校課程發(fā)展準確定位,是邁向3.0的學校課程變革所面臨的首要任務。我們運用SWOT(強項、弱項、機遇、危機)分析,對學校的地理環(huán)境、在地文化、政策環(huán)境、課程現狀、行政領導、學生需求、教師現狀等因素分別進行SWOT分析,把握學校課程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問題所在。同時,我們注重課程發(fā)展思路的研究,把破解影響當前學校課程發(fā)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制約課程發(fā)展的重大問題,貫穿于調研過程的始終,以增強課程發(fā)展情境研究的宏觀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以準確合理的目標體系引導學校課程變革,切實做到清晰把握學校課程發(fā)展的“起點”。須知,很多時候起點決定了終點。
2. 愿景具象化:讓課程哲學映照鮮活的實踐
課程愿景是學校課程使命的具象,是與學校教育價值觀聯(lián)系的、可以調動師生情感的圖景。如果說,目標提供過程的滿足,那么愿景則提供事業(yè)的動力。推進學校課程深度變革,我們需要明確學校的課程愿景,并將課程愿景具象化。學?梢杂镁呦蠡姆绞较胂笳n程、觀察課程、思考課程、分析課程、建構課程。當我們在與師生溝通的時候,要善于用具象化的愿景去說明學校課程究竟是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我的體會是:“課程即品茶,需哲思;課程即吟詩,需想象;課程即力行,需實踐。”人們總是會被偉大的愿景所感動。校長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表現得具體些,把看不見的、不容易理解的東西變得看得見、容易理解,讓學校課程理念帶著一股清香,透著一種詩意,變成激發(fā)師生的動力和情愫。推進學校課程變革,您所要做的便是找到大家信奉的課程哲學,并用課程哲學映照課程變革實踐。
3. 結構圖譜化:改變課程的碎片化格局
如果把課程視為書本,孩子們可能會成為書呆子;如果把課程視為整個世界,孩子們可能會擁有駕馭世界的力量。為此,每一所學校都應致力建構豐富的“課程圖譜”。按照一定的邏輯,理順學校課程縱向與橫向關系是學校課程變革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在橫向上,如何將學校課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地分類;在縱向上,如何將學校課程按照年級分為不同層級,努力形成一個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課程階梯。具體地說,在橫向上,重構學校課程分類,讓孩子們分門別類地學習把握完整的世界之格局;在縱向上,強調按先后順序,由簡至繁,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保持學校課程的整體連貫。這樣,我們就可以形成天然的、嚴密的學校課程“肌理”,讓課程有邏輯地、立體地“落地”,這樣有利于克服課程碎片化、大雜燴問題。
4. 類群聚焦化:聚焦核心素養(yǎng)建構課程群
類群聚焦化,也就是圍繞核心素養(yǎng)建構課程群。什么是課程群?課程群是以特定的素養(yǎng)結構為目標,由若干門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彼此連接、相互配合、深度呼應的連環(huán)式課程集群。課程群是一種思維,是一種工具,是一種面向碎片化課程的思維方法和操作工具。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倡導,課程改革越來越要求考慮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完整性,課程群構建已成為中小學深化課程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計的一條有效途徑。中小學構建課程群需要關注四點。首先,聚焦目標。聚焦核心素養(yǎng),聚焦育人目標,聚焦課程目標,是課程群建設的首要原則。課程群建設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先發(fā)展對某項目標具有關鍵的支持作用的課程。 其次,建構鏈條。也就是確定課程群內各門課程的相關性,課程之間縱向銜接與橫向聯(lián)系,以及自成體系。再次,組合搭配。課程群是具有關聯(lián)關系的課程之組合與搭配。在涉及課程序列的安排上,關鍵是要找到“課程時序”上的銜接點,即根據學時的配比度與開課時序,各門課程在整體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從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來安排課程。通過標明課程之間的內在關系、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課程時量等邏輯關系來描述課程之間的內在關系,經過這樣的組合搭配,有助于揭示課程之間的重復、脫節(jié)、斷線和時序安排上的不合理現象。最后,整合優(yōu)化。課程群是一個基于特定目標而組織化了的課程系統(tǒng),僅僅把幾門有邏輯聯(lián)系的課程召集一處,只是一個“課程集合”。只有課程間完成了相關整合,成為一個體系,實現課程功能的優(yōu)化,才能稱之為“課程群”。因此,課程群建設應將重心放在相關課程之間內容的整合以及功能的優(yōu)化上。
5. 內容整合化:還原完整世界的真實面貌
課程是濃縮的世界圖景。3.0的課程是富有統(tǒng)整感的課程,是多維連結與互動的課程。不論是學科課程的特色化拓展,還是主題課程的多學科聚焦,都應盡可能回到完整的世界圖景上來,努力將關聯(lián)性與整合性演繹得淋漓盡致,讓孩子們領略“世界圖景”的完整結構。一般地說,課程整合有兩種常見方式:一是射線式整合,即以學科知識為圓點,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而進行多維拓展與延伸;二是聚焦式整合,即以特定資源為主題,多學科、多活動聚焦,以加強孩子們與社會生活的多學科關聯(lián)與整合。從表現形式來看,既有學科內統(tǒng)整,又有學科間統(tǒng)整;既有跨學科統(tǒng)整,又有學科與活動統(tǒng)整,以及校內與校外統(tǒng)整等。
6. 操作手冊化:讓課程變革變得易于操作
學校課程變革應是多維主體參與的變革。如何讓師生參與、家長參與,是需要一套可以清晰告知如何操作的課程資料來指導的。我們倡導的學校課程指南就是學校課程手冊化的一種做法。一所學校的課程指南包含如下內容:學校簡要介紹、學校課程理念、學校課程目標、學校課程圖譜、學校課程項目(將每一門課程的綱要精煉地呈現出來)。
7. 實施立體化:整個世界都是教室
英國課程學者斯基爾貝克說:“設計課程的最佳場所在學生和教師相處的地方。”的確,我們讓孩子們采用多樣的、活躍的學習方式,如行走學習、指尖學習、群聊學習、圓桌學習、眾籌學習、搜索學習、聚焦學習、觸點學習、實作學習、儀式學習……但凡孩子們在生活世界里精彩紛呈、活躍異常的“做事”方式,都是課程實施與學習的可能方式。須知,課程實施不僅僅是那些概念化了的“自主、合作、探究”。杜威說:“一切學習來自經驗!睂嵺`、沉浸、對話、互動、參與、體驗是課程最活躍、最富靈性的形式,也是課程實施的最重要方法。重視孩子們直接經驗的獲得,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走進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擴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和見識,是3.0課程的重要表征。
8. 經驗模型化:有邏輯地推進學校課程變革
一所優(yōu)質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課程模式,應該建構基于特定課程哲學而組織化了的課程系統(tǒng),將各課程有機地結合成一個聯(lián)系緊密的、有邏輯的育人圖景。學校課程哲學、課程結構、課程功能、課程實施及課程管理與評價是課程模式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其中,學校課程哲學是課程模式的靈魂,課程功能和課程結構框架是課程模式的主體內容,課程實施是課程模式的必要落實,課程管理與評價是課程模式的基本保障。建構學校獨特的課程模式,是由學校內涵提升與特色發(fā)展的要求所決定的。學校課程變革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把自己的經驗模型化,形成自己獨特的課程模式。一所學校構建了自己的課程模式,并有邏輯地推進課程變革,學校課程發(fā)展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格局,學校發(fā)展就會呈現不一樣的態(tài)勢。在鄭州金水,我們看到的結果是:課程改變,學校改變;課程燦爛,學校燦爛!
學校課程發(fā)展叢書是鄭州市金水區(qū)教育體育局和鄭州未來教育研究院以及全國品質課程聯(lián)盟團隊通力合作的成果,是“品質課程”區(qū)域探索與實踐的又一個成功例證。
祝愿金水教育的明天更燦爛!
楊四耕
2019年7月5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叢書主編 楊四根,筆名楊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yè)畢業(yè),獲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
前言 生命成長的本質是思想成長
第一章 給予成長動力的數學
數學教育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基礎,為其成長提供重要源動力。數學課程能夠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刻給予學生有益的力量、營養(yǎng)和動勢,助力其發(fā)展之路走得堅實而長遠。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逐步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
第一節(jié) 能動數學: 給予每顆種子破土的力量
學科課程哲學 讓數學富有活躍感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激活學生的心靈能量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能動的數學學習圖景
學科課程實施 讓學生真正領略數學的魅力
第二節(jié) 經緯數學: 讓數學成就世界的長遠
學科課程哲學 學習讓生命呈現理性之成就
學科課程目標 經緯成就數學學習的本真
學科課程框架 讓思維體操飛舞
學科課程實施 與數學深度遇見
第二章 賦予思維能量的平臺
培養(yǎng)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數學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要目標,更是時代賦予數學教育的使命。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發(fā)和拓展,抓住數學的本質,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師生共同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fā)思維碰撞,感悟數學思想,讓思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得以升華,讓每一個生命在智海中自由飛翔,讓數學課程煥發(fā)新時代的魅力和力量。
第一節(jié) 智趣數學: 讓每一個生命在智海中自由飛翔
學科課程哲學 智趣共生的能力成長
學科課程目標 讓數學揚起學生智慧的風帆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智趣數學學習圖景
學科課程實施 智慧中聰穎,快樂中成長
第二節(jié) 火花數學: 讓思維生長出絢麗的火焰
學科課程哲學 促進學生思維生長的能量場
學科課程目標 讓學生思維火種生長綻放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思維生長的多維坐標系
學科課程實施 助力生命成長
第三章 蓬發(fā)探究活力的數學
數學是工具,亦是其他知識工具的泉源。這里將為學生展開一個豐富而炫目的世界,圖形、數字、運算、關系……各種元素蓬發(fā)而出,多么的美妙與神奇,又是如此的震撼和愉悅。數學以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推理、交流反思,使學生獲得多元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形成多維度的思維方式和能力。蓬發(fā)探究活力的數學,讓學生與科學家一起尋覓世界的秘密,在變化中探尋真理。
第一節(jié) 萬象數學: 讓學生走近數學世界的內心
學科課程哲學 生命與數學世界連通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打開學生的繽紛世界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萬象數學的學習通道
學科課程實施 真實體驗數學的包羅萬象
第二節(jié) 繽紛數學: 綻放“理”花的芬芳
學科課程哲學 讓數學學習精彩紛呈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煥發(fā)思維光芒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品質數學景象
學科課程實施 充分體驗數學的鮮活
第三節(jié) 立體數學: 探尋神奇的數學世界
學科課程哲學 讓生命獲得多維數學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立體的數學學習圖景
學科課程實施 讓學生習得立體的數學
第四章 煥發(fā)理性之光的智行
數學享有“鍛煉思維體操、啟迪智慧鑰匙”的美譽。慧,即聰明、有才智。慧數學,是開啟智慧、激發(fā)靈性的數學,是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數學,是促進學生情智共生的數學。它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央,打開視野、拓寬思路、豐富學習體驗,將數學學科思想和精神衍生,與課程完美融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在發(fā)現中增加智慧,在思考中豐盈智慧,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超越智慧。
第一節(jié) 啟慧數學: 讓智慧遠航
學科課程哲學 讓數學助引智慧的風帆
學科課程目標 點燃智慧的心燈
學科課程框架 讓學習成為智慧的樂園
學科課程實施 讓智慧的風帆啟航
第二節(jié) 慧美數學: 在前行中慧智盡美
學科課程哲學 讓學生具有智慧生長力
學科課程目標 引領學生實現慧美愿景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豐盈多彩的數學學習境際
學科課程實施 感悟數學的智慧之美
第三節(jié) 靈慧數學: 開啟生命智慧
學科課程哲學 讓少年具有智慧的靈氣
學科課程目標 潤養(yǎng)靈慧少年
學科課程框架 組建靈慧數學學習藍圖
學科課程實施 多元舞臺促生命成長
第五章 領悟學用交融的力量
數學課程的學習,不僅賦予學生知識和思維的力量,更贈予學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賦能大腦、學用交融,在分享交流的碰撞中追尋數學的本質,繁中求簡、返璞歸真。教學過程中堅定以“學”為本,堅持以“思”為先,堅守以“用”為標,使學生在“樂思啟智”的奇妙之旅中,體會數學的奧秘,讓智慧和力量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然融合,學生與數學共執(zhí)前行,踏入精彩的未來。
第一節(jié) 智慧數學: 在思維的風帆中實踐前行
學科課程哲學 在學思用中走出智慧的第一步
學科課程目標 使數學成為智慧形成的源泉
學科課程框架 構建多彩豐富的智慧課程
學科課程實施 行進在智慧快樂的旅途中
第二節(jié) 智味數學: 開啟樂思啟智的奇妙之旅
學科課程哲學 讓生命體會數學智慧的味道
學科課程目標 助力學生智味成長
學科課程框架 開啟數學學習盛景
學科課程實施 智味中涵養(yǎng)思維品質
第六章 感悟開放世界的絢麗
“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當然,數學也是講道理的學科,引導學生理清蘊含在數學中的因果、邏輯、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言之有理、落筆有據、推演有法;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思考中體悟、在表達中提煉,進而在數學智慧的生長中感悟數學的統(tǒng)一美、協(xié)調美、抽象美;讓每一個學生如美麗的花朵“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在數學領域中漸進、納新、吐蕾、綻放。
第一節(jié) 智趣數學: 散發(fā)理智思維之光
學科課程哲學 讓生命具有理性的智慧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點燃學習情感的火花
學科課程框架 構建智趣交融的數學學習藍圖
學科課程實施 促進理智思維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智美數學: 在智慧生長中感悟數學之美
學科課程哲學 讓生命成為智慧與美的契機
學科課程目標 用智慧點亮美麗人生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生活數學的大課堂
學科課程實施 遇見最美自己
第七章 融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空間
數學教育擁有時代賦予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責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獨立思考是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觀察、猜想、歸納、概括并加以驗證是掌握創(chuàng)新的方法。數學,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展數學思維,積累活動經驗;數學,讓學生與探究相知,探中得能力,探中促提高;數學,讓學生與創(chuàng)新相遇,體驗智慧生命的靈動,在創(chuàng)新與探究中體驗數學的奧秘。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探數學: 在創(chuàng)新與探究中體驗數學的奧妙
學科課程哲學 創(chuàng)生動力,探得能力
學科課程目標 讓創(chuàng)新萌芽,讓探索健步
學科課程框架 搭建學生探索數學的階梯
學科課程實施 步入多彩奧妙的數學樂園
第二節(jié) 靈動數學: 引領學生與數學美好相遇
學科課程哲學 觸動學生數學學習靈性
學科課程目標 用數學打造學生靈智的思維
學科課程框架 建構靈動的數學學習樂園
學科課程實施 走進美妙的數學之旅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