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巨人傳:徐霞客》徐霞客經(jīng)30年考察撰寫成的260多萬字,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tǒng)考察祖國地貌地質(zhì)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yōu)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nèi)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游圣,步徐霞客足跡,瀏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游界的嶄新時尚。
徐霞客年I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少年時便心懷暢游天下的理想,從20歲到54歲,30余年間,他徒步游遍天下,閱盡中華美景,并在旅行過程中寫下大量日記,這些日記后來結(jié)集成60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既是一部紀實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客觀詳實地記錄我國地學面貌的科學著作,還是一部描寫華夏名山大川的旅游文學佳作。其中尤屬地理學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可以說,它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對徐霞客及其游記評價很高,說他(徐霞客)的游記讀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更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由于《徐霞客游記》所代表的地理學思想非常先進,因而不僅在中國廣為人知,在國外也享有很大的聲譽。
縱觀徐霞客一生的求學、游歷軌跡,大致可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8歲之前,除年少求學時必須研讀的儒家經(jīng)典外,他廣泛閱讀了方志、游記、輿圖等古代地學經(jīng)典,如:《水經(jīng)》、《山海經(jīng)》、《禹貢》、《漢書地理志》、《大唐西域記》等。這些書開闊了他的眼界,為他打開了除四書五經(jīng)外通向另一個學術世界的窗戶,并奠定了他暢游四海的志向。21歲那年,徐霞客開始在寧海、太湖、臺山等地做短途旅游,這一段時間的游歷并未留下多少文字記錄。目前我們所知,也是在后人總結(jié)徐霞客一生的文章中透露出來的。
第二階段為28~48歲之間,即公元1613~1633年間。這段時間歷時20年,目的地主要是現(xiàn)今的華東、華北、西北,以及中原等地,對象以名山大川為主,如黃山、嵩山、五臺山、華山、恒山等名山。此時的游歷是間歇性的,因徐霞客掛念家中老母,往往出游前便定好歸期,以免母親擔憂。這一段時間徐霞客寫下了17篇游記,對所游歷的山川景物描寫詳盡,幾乎篇篇為記游文學的佳作。但綜觀《徐霞客游記》,這段時間的作品在整部游記中所占比例不大,僅集為一卷,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54歲,即公元16361639年,歷時4年,為畢生游歷的最后階段。在這一段時間的游歷中,徐霞客將主要精力放在地學考察上,主要目的地是如今的江蘇、浙江、湖廣、云貴等地,尤其以云南為重中之重。期間,徐霞客寫下了九卷游記,可以說,這九卷游記是《徐霞客游記》的精華,也奠定了它成為我國地學巨著的基礎。
徐霞客一生的旅行足跡遍及現(xiàn)今19個省、市、自治區(qū)。他以驚人的毅力,不畏艱險,雖三次遇盜,數(shù)次絕糧,仍一往無前;以嚴謹、敏銳的態(tài)度,不夸飾、不杜撰,在游記中真切詳實地記錄下了觀察的結(jié)果,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53歲的徐霞客在二上云南雞足山時,終因長年的野外生活,積勞成疾,喪失了行動能力,被麗江土司木增派人送歸故里。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病逝于家中。
徐霞客去世前夕,將《游記》托付于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氏根據(jù)徐霞客的遺稿,因地分集,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初次編定成集,但原稿在清兵入關后遭戰(zhàn)火焚毀。好在日記還未出版,就有文人爭相抄閱,從而留下抄本。經(jīng)徐霞客后世子孫的多方搜集以及歷代文人的增刪修補,形成目前約60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如今,就讓我們循著《徐霞客游記》中的軌跡,重現(xiàn)他光輝燦爛的一生。
前言
江陰望族
志在山海間
二至天臺山
三訪雁蕩山
登黃山天下無山
武夷之美在山水輝映
廬山自清涼世界
尋夢九鯉湖
難舍五岳情結(jié)
才下五臺又上恒山
贛地訪賢
湘江遇盜
楚地探秘
桂林山水甲天下
黔旅歷險
云南之行一
云南之行二
最后的日子
千古游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