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歐洲議會門前立著一座歐羅巴的雕像,那是21世紀初克里特島居民的捐贈,意在彰顯小島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畢竟,歐洲得名于傳說被宙斯帶到克里特島的歐羅巴,米諾斯文明則得名于她的兒子。然而,歐羅巴神話成為歐洲象征,是19世紀的事;在希臘先民眼中,米諾斯也并非原始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對古典世界、對西方文明源頭的認知,既源于過往,也出自當下。
驅(qū)動古典世界向前發(fā)展的,不是我們對他們歷史的了解,而是先民們自己對歷史的了解。鑿出我們?nèi)缃袼f西方文化基石的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也有他們的神話,他們的過往,他們自己的記憶和歷史。要理解他們的世界,就要先理解他們的記憶。
從公元前第二千年中期到公元5世紀早期,從青銅時代到羅馬帝國的一代又一代先民站在當下,回望過去,重構(gòu)過往,不斷定義自己和自己所居的世界。從泥板、遺跡、陶器、著作中,我們探尋跨越兩個千年的歷史,也探尋記憶留下的痕跡。像今天的我們一樣,古時的人講述、美化、利用著對過去的記憶。而古典歐洲,就誕生于這樣層層疊疊的記憶之中。
前 言
2005 年10 月,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所在地外面,人們?yōu)橐蛔娩撹F、青銅和玻璃制作的巨大雕像舉行了揭幕儀式。這座雕像是克里特島上的圣尼古勞斯鎮(zhèn)(Agios Nikolaos)捐贈給歐洲議會的,描繪的是神話中的公主歐羅巴。由青銅鑄造而成的歐羅巴騎在一頭用鋼鐵和玻璃做成的牛背上。從前(據(jù)傳說),主神宙斯愛上了這位名叫歐羅巴的美麗少女。為了贏得她的芳心,宙斯將自己變成一頭膘肥體壯、高貴華麗的公牛,并將她背過大海,到了克里特島。根據(jù)一些傳說,歐羅巴和宙斯育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名叫米諾斯(Minos),后來成為克里特的國王。因為歐洲大陸就得名于歐羅巴,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標志著歐洲歷史的真正開始,所以斯特拉斯堡的這座雕像優(yōu)雅地象征著克里特島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
斯特拉斯堡這座騎著公牛的歐羅巴雕像給參觀者提供了一個簡潔的古典歐洲的定義:一個以一位希臘神話人物(歐羅巴)命名的地區(qū),而這個地區(qū)的第一個偉大文明則得名于她的兒子。當然,這個被現(xiàn)代人輕松接受的故事里有一些真實的成分,但是對這個傳說需要進行更加認真的考察。斯特拉斯堡的歐羅巴雕像與這個故事的希臘和羅馬版本相去甚遠。前 言
在古代希臘世界,歐羅巴和公牛的故事廣為人知,F(xiàn)存最古老的希臘文學(xué)作品(荷馬的《伊利亞特》)中提到了歐羅巴被誘拐之事,希臘的藝術(shù)作品也經(jīng)?坍嬤@一主題,例如陶瓶畫或雕塑。因此,這是泛希臘神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傳說在希臘世界的不同地區(qū)廣為人知,人們講述的動機有很多種。這個故事最知名的版本正是來自克里特的。在公元前5 世紀到公元前3 世紀之間的克里特島,很多城邦都鑄造以歐羅巴為主題的硬幣,有時她騎在公牛背上,有時則躺在一棵梧桐樹下。顯然,就是在這棵梧桐樹下,歐羅巴和宙斯第一次躺在了一起。在宣稱自己是這個故事的發(fā)源地方面,戈耳提恩城(Gortyn)尤其成功,而這棵樹則成為那里一個十分顯著的地標。在羅馬時期,這棵樹因為永不落葉而受到贊頌,人們剪下它的枝條,種植到克里特島的其他地方。換句話說,通過宣稱戈耳提恩是這個著名的泛希臘神話的發(fā)源地,戈耳提恩人為自己在廣闊的希臘世界爭得了一個特殊的地位。正是在戈耳提恩,就是在這棵樹下,宙斯使歐羅巴懷上了米諾斯和他的兄弟。戈耳提恩與附近的克諾索斯(Knossos)和斐斯托斯(Phaistos)一直競相宣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發(fā)源地,上述說法顯然是在競爭中提出的。如果戈耳提恩是宙斯與歐羅巴發(fā)生激情故事的真正地點,那么克諾索斯和斐斯托斯在這場競爭中就落敗了。這段敘述提醒我們,希臘人沒有把他們的神話視為神話或是虛構(gòu),而是將其視為關(guān)于遙遠過去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可能植根于真實的地點和事件。在戈耳提恩城的舊址之上,這個故事的當?shù)匕姹疽廊槐划數(shù)貙?dǎo)游所津津樂道。他們會指著某一棵大樹,說就是在這棵樹下,歐羅巴躺在了宙斯的懷抱里。
歐羅巴的故事也很受羅馬作家的歡迎。在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腓尼基推羅(Tyre)國王的女兒歐羅巴在海邊與女伴們一起玩耍,宙斯看上了她,想勾引她,于是就把自己變成一頭膘肥體壯的公牛,混進他事先安排在海邊吃草的牛群。歐羅巴愛上了這頭美麗的動物,很快就爬到了它的背上,之后公牛背著這個驚慌失措的女孩越過大海,來到了克里特島。在這里,宙斯恢復(fù)了原形。奧維德講述的這個故事和戈耳提恩、克諾索斯和斐斯托斯當?shù)氐陌姹径即笙鄰酵。這是一個游移無根的版本,沒有偏向于克里特島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而只是構(gòu)成《變形記》一系列變形中一個優(yōu)雅(并且有點暗示性)的小插曲。正是因為奧維德對這個故事以及其他神話故事的講述是游移無根的,在文藝復(fù)興時期及以后的日子里,它們才獲得了正統(tǒng)的地位。正是奧維德的版本賦予了像提香和倫勃朗這樣的畫家以靈感。
西蒙普萊斯(Simon Price)
生前為牛津大學(xué)古代史教授,專研希臘羅馬宗教史。著有《儀式與權(quán)力》《古希臘人的宗教生活》等,為《牛津古典神話與宗教詞典》的編者之一。
彼得索恩曼(Peter Thonemann)
牛津大學(xué)古典學(xué)系古代史副教授,著有《希臘化時代》《邁安德河谷:從古代到拜占庭的歷史地理學(xué)》等多部著作
企鵝歐洲史系列中文版總序
《古典歐洲的誕生:從特洛伊到奧古斯丁》導(dǎo)讀
致 謝
前 言
第一章 愛琴海地區(qū),米諾斯人、邁錫尼人和特洛伊人:約公元前1750 年前1100 年
第二章 地中海、黎凡特和中歐:公元前1100 年前800 年
第三章 希臘人、腓尼基人與西地中海:公元前800 年前480 年
第四章 希臘、歐洲與亞洲:公元前480 年前334 年
第五章 亞歷山大大帝與希臘化世界:公元前334 年前146 年
第六章 羅馬、迦太基與西方:公元前500 年前146 年
第七章 羅馬、意大利半島和帝國:公元前146 年公元14 年
第八章 羅馬帝國:公元14 年284 年
第九章 羅馬帝國晚期:公元284 年425 年
插圖清單
延伸閱讀
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