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lián)璧》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全書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次第為經(jīng),以對所收格言的詮釋為緯,涵蓋了人生從讀書修身到處世、理家、治國、平天下的各個方面,其內(nèi)容包括學識、涵養(yǎng)、品格、訓誡等十篇,條分縷晰,情給理明。該書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后人之良范,對于青少年修身養(yǎng)性、處事做人、治家從政具有很好的參考借鑒價值,讀者也可從中可學到正確適用的生存之道。
學問類
存養(yǎng)類
持躬類
攝生(附)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齊家類
從政類
惠吉類
悖兇類
文藝自多,浮薄之心也;
富貴自雄,卑陋之見也。
[原注]
此二人者,皆可憐也,而雄富貴者,尤鄙。滿面富貴氣,此是市井小兒,不堪入有道門墻。
[譯文]
憑著自己的文才自負,這是浮躁淺薄的表現(xiàn);憑著位高財多而傲視別人,這是市井小兒的卑劣習氣。
位尊身危,財多命殆。
[原注]
田靜持云:位高未必危人,而禍常加之。家富未必樹怨,而怨常集之者,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廉也。故處世宜知退,律身須知廉。
張夢復云:人生適意之事有三:曰貴,曰富,曰多子孫。然是三者,善處之則為福,不善處之則反足為累。至為累,而求所謂福者,不可見矣。何則?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往往望而卻步。況有榮則必有辱,有得則必有失,有進則必有退,有親則必有疏。若但計邱山之得,而不容銖兩之失,天下安有此理?但己身無大譴過,而外來者平談視之,此處貴之道也。前人以貨財為五家公共之物,一曰國家,二曰官吏,三曰水火,四曰盜賊,五曰不肖子孫。夫人厚積,則必經(jīng)營布置,生息防守,其勞不可勝言,則必親戚之請求,貧窮之怨望,僮仆之奸騙,大而盜賊之劫取,小而穿窬之鼠竊,經(jīng)商之虧拆,行路之失脫,田禾之災傷,攘奪之爭訟,子弟之浪費,種種之苦,貧者不知,惟富厚者兼而有之。人能知富之為累,則取之當廉,而不必厚積以招怨。視之當?shù)槐厣钼逡岳坌,思我既有此財貨,彼貧窮者不取我而誰?不怨我而誰怨?平心息忿,庶不為外物所累。儉于居身,而裕于待物,薄于取利,而謹于蓋藏,此處富之道也。至子孫之累,尤多矣!少小則有疾病之慮,稍長則有功中之慮、浮奢不善治家之慮、納交匪類之慮,一離膝下則有道路、寒暑、饑渴之慮,以至由子而孫,輾轉(zhuǎn)無窮,更無底止。夫年壽既高,子息蕃衍,安保無疾病痛苦之事?賢愚不齊,升沉各異,聚散無常,憂樂自別。但當教之孝友、教之廉讓、教之立品、教之讀書、教之擇友、教之養(yǎng)身、教之儉用、教之作家,其成敗利鈍,父母不必過為縈心,聚散苦樂,父母不必憂念成疾。但念己無甚刻薄,后人自當無悖出之患;己無甚偏私,后人自當無攘奪之患:己無甚貪婪,后人自當無蕩盡之患。至于天行之數(shù),稟賦之愚,有才而不遇,無因而致疾,延良醫(yī),慎調(diào)治,延良師,謹教訓,父母之責盡矣。父母之心盡矣,此處多子孫之道也。予每見世人,處好境而郁郁不樂,動多悔吝憂威,必皆此三者之故。由不明斯理,是以心褊見隘,未食其報,先受其苦。能靜體吾言,于擾擾之中,存熒熒之亮。豈非熱火坑中,一服清涼散7苦海波中,一架八寶筏哉?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