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城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而且浸染著無比濃厚的文化色彩。盡管我們很難用文字復(fù)原它們的原生形態(tài)。但此書卻力圖從某種程度上還原出它們由長期歷史積淀所造就的文化氛圍,以及無數(shù)歷史風(fēng)云人物和廣大勞動人民在此鷺下的歷史印記。
第一章 夏商西周名城
1.陽城:華夏第一都
2.夏邑:啟的開國之都
3.斟鄩:兩度凄風(fēng)苦雨
4.西鄩:延續(xù)兩個世紀(jì)的輝煌
5.殷:失落的都城
6.朝歌:敲響殷商王朝的喪鐘
7.豐鎬: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8.洛邑:中國第一陪都
第二章 春秋戰(zhàn)國名城
1.洛邑:東周肇始之地
2.新鄭:盡展鄭韓風(fēng)采
3.新絳:飛揚晉國之神采
4.櫟陽:大秦帝國啟生機
5.咸陽:秦時明月一朝落
6.曲阜:禮儀策源之都
7.臨淄:神采飛揚寫春秋
8.郢:朝衣鮮而暮衣敝
9.雍:秦雄風(fēng)乍起時
10.安邑:大魏雄風(fēng)遍天吼
11.會稽:三千越甲盡吞吳
12.陶丘:天下之中
13.商丘:商之始也
14.陳城:陳楚文化之源
15.南鄭:秦之咽喉,蜀之門戶
16.邯鄲:寫滿故事的王城
17.大梁:雄圖大略終結(jié)地
18.成都:神話的國都,現(xiàn)實的傳奇
19.蘇州:長袖舞翩躚
20.晉陽:三晉名都
21.上蔡:撥土見金地
22.新蔡:煙花散盡后的寂寞
23.桂陵:一戰(zhàn)而為天下知
24.柏舉:青史著風(fēng)流
25.即墨:三齊名區(qū)
26.莒:獨具風(fēng)采秀文化
27.燕下都:自古男兒多血性
28.鄭韓故城:龍爭虎霸五百年
29.楚紀(jì)南城:瀟灑自如寫風(fēng)流
30.帝丘:中華龍鄉(xiāng)
31.朝歌:兩個帝王葬身地
32.薊:千載名城震華夏
33.丹陽:楚發(fā)祥之都
34.鄢:洪水起嗚咽
35.壽春:掘地見金
第三章 秦漢名城
1.咸陽:不該黯淡下去的名城
2.長安:每寸土地都濃縮著歷史
3.洛陽:承載著歷史的榮光與記憶
4.宛城:神采曠達飄逸的“帝鄉(xiāng)”
5.邯鄲:洗盡鉛華也從容
6.臨淄:東方古羅馬
7.彭城:虎爭龍斗幾千秋
8.長沙:楚漢名城
9.陽翟:平凡一生也英雄
10.番禺:嶺南明珠
11.廣陵:淮南江北海西頭
12.上谷:塞外名城
13.太原:控五原之都邑
14.襄城:甕城訴滄桑
15.孝感:在傳說之中誕生的城市
16.許昌:東漢沒落之地
17.荊州:荊楚風(fēng)韻
18.襄陽:傳統(tǒng)山水文化的精魂
19.鄴城:中原文化之階
20.豫章:控蠻荊而引甌越
21.雒陽:寥寥未央兮
22.會稽:江南明珠
23.垓下:四面楚歌
24.平城:塞外名城
25.昆陽:青山不墨千秋畫,澧水無弦萬古琴
26.南陽:千年玉都
27.睢陽:芒碭之巔
28.九原:晉北鎖鑰
29.襄平:塞外千古第一城
30.狄道:雄關(guān)存舊跡,形勝壯山河
31.武威:人煙樸地桑柘稠
32.張掖:一湖山光,半城塔影
33.酒泉:琵琶長笛曲相和
34.敦煌: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35.合浦: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36.番禺:貿(mào)易通途
37.平陽:古代文化的搖籃
38.陳:星火燎原地
39.溫:傲踞中原
40.江陵:七省通衢
41.吳:鬼斧神工之水城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名城
1.襄平:遼東第一城
2.洛陽:大道滿春光
3.長安:為伊消得人憔悴
4.建業(yè):南京建都之始
5.成都:濯錦江邊兩岸花
6.荊州:三國歷史的縮影
7.許昌:刻滿歷史的都城
8.長沙:三湘勝地
9.涼州:河西都會
10.幽州:崢嶸歲月譜新章
11.廬江:三國周郎故鄉(xiāng)
12.柴桑:山擁千嶂,江環(huán)九派
13.永安:托孤寄命聞天下
14.建康:潮打孤城寂寞回
15.鄴城:沉睡千年的六朝古都
16.姑臧:車馬相交錯
17.襄國:鴛水龍崗,形勝之地
18.壽春:地當(dāng)孔道,路屬沖衢
19.涪縣:巴蜀勝地留美名
20.鄧城:見證關(guān)羽的滑鐵盧之戰(zhàn)
21.平城:龍壁之城
22.廣州:金山林海,天子南庫
23.合肥:江南唇齒
24.沙苑:萬頃沙海浩淼,百里沙城逶迤
第五章 隋唐五代十國名城
1.錢塘:東南第一州
2.長安: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3.洛陽:九州腹地
4.揚州: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
5.成都: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
6.晉陽:表里山河,稱為完固
7.廣州:日銜赤浪金車沒,天拂滄波翠幕低
8.幽州:悠悠古都韻,泱泱大國魂
9.金陵:躲進東南成一統(tǒng)
10.揚子縣:綱運喉舌,東南水會
11.汴州: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河之通漕
12.杭州:魚米之鄉(xiāng),人間天堂
13.福州:雨勻紫菊叢叢色,風(fēng)弄紅蕉葉葉聲
14.長沙:忠軀義感即風(fēng)雷,誰道南方乏武才
15.楚州:魚鹽橋上市,燈火雨中船
16.大興:世界第一城
第六章 北宋和遼名城
1.東京:掩埋于地下的輝煌
2.南京:農(nóng)業(yè)文明與草原文化的交融
3.揚州:淮海名都極望遙,江南隱見隔南朝
4.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fā)祥地
5.明州:迸云佛塔金千尋,傍聳滴翠玲瓏岑
6.長沙: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定州:腕底風(fēng)云一揮灑,幾多名士出蒿萊
8.雁門:三關(guān)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guān)
《中國古代名城歷史地理研究》:
嗅出了西周王朝潛伏的危機,便將自己的家眷、奴隸和財富、商人等分別遷居到位于中原的虢(今滎陽市西北)、鄶(今新密市東南)等10個城邑里。公元前771年,犬戎聯(lián)軍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了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掘執(zhí)掌了鄭的大權(quán),這就是鄭武公。鄭武公先后攻滅了鄶和虢,建立了新的鄭國,把國都建在溱水(今黃水河)和淆水(今雙洎河)相交匯的地方。為了區(qū)別于原來建在陜西省華山一帶的鄭國,后來人們把這個地方稱為“新鄭”。鄭國在新鄭傳22世,歷395年。公元前375年,韓滅鄭后,韓國從陽翟(今禹州)遷至新鄭,仍把原來的鄭國古城作為都城,韓國在新鄭傳9世,歷145年。
新鄭故城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墻,把城區(qū)分為西城區(qū)和東城區(qū)兩部分。西城區(qū)是鄭、韓兩國的宮城和貴族居住區(qū),面積約7400余畝,考古發(fā)掘有北宮、西宮、周廟、大宮遺址,還有鄭莊公望母臺、鄭國國君授印臺等遺址;地下窖藏“凌陰井”為歷史上最早最大的地下冷庫。東城區(qū)是鄭、韓兩國平民居住區(qū)和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經(jīng)挖掘發(fā)現(xiàn),新鄭城內(nèi)各種手工業(yè)作坊、鑄銅作坊遺址達10萬多平方米,制骨作坊遺址面積7萬多平方米;戰(zhàn)國時期的鑄鐵作坊遺址面積4萬多平方米。此處還有制陶、制玉作坊遺址,出土了大批鐵器和陶范。盡管屢遭盜墓者光顧,有的遺址甚至被鉆成了“篩子眼”,但在數(shù)十年的考古發(fā)掘中,仍出土精美青銅器達上萬件之多,編鐘數(shù)十套。擁有這樣大規(guī)模制造業(yè)的古城,當(dāng)時該是怎樣的繁華:宏偉的宮殿、密集的民居、寬闊的道路、熱鬧的市場……2000多年前,鄭國的時候,新鄭有6萬人軍隊,韓國的時候有10萬人,老百姓的人數(shù)是軍隊的幾倍?傊@是個幾十萬人的大城市。
2002年9月,文物考古專家在鄭韓故城發(fā)現(xiàn)了18座鄭國貴族陪葬車馬坑、3000多座墓葬,埋葬有20多位鄭國國君,屬鄭國公族墓地。這些車馬坑距今近2800年,比秦始皇兵馬俑坑早500多年。新鄭春秋墓葬群和大型車馬坑的發(fā)掘,填補了鄭國王陵墓地的空白,由此可以確定鄭國國君墓地是聚公族而葬的,是典型的集中公墓制。
處于大國爭霸的夾縫中,又無山河之險的鄭韓,歷經(jīng)一次次這樣那樣的危機,但是新鄭作為國都能夠在血雨腥風(fēng)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延續(xù)500多年,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