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jì)60年代,旅居英美數(shù)十載的蔣彝帶著他的鄉(xiāng)愁行至日本。
拋開所有對這片土地的固有印象,他的足跡遠(yuǎn)超大多數(shù)日本國人之所及。
去東京觀看國際大都會的繁華演繹;
到古都奈良尋找千年前的一株八重櫻;
在河口湖畔等待云消霧霽后富士山的笑靨;
于十和田的風(fēng)雨里探訪傳說中耶穌的墳塋。
興之所至,
雍容古雅的伊勢神樂信手成詩;
華麗摩登的寶冢歌舞揮筆成畫。
蔣彝用他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行游方式,
一程又一程地描繪這個國度的別樣風(fēng)情。
是為《日本畫記》。
扁臉;鼻子沒有什么鼻梁;頭發(fā)烏黑,夾著幾絲白發(fā);雙眼微微地斜著,往下而不是朝上;身穿英國五十先令定制的灰色外套;走路不像英國人;興許是個白癡,因為他兩眼不眨地久久盯著一棵小楓樹,盯著湖上的三只白鴨,看的時間更長;漫步而行,仿佛大病住院了多年似的。
蔣彝自畫像
他是中國文化的國際使者,英國皇家藝術(shù)學(xué)會會員,美國科學(xué)院藝術(shù)學(xué)院院士。
他是飲譽國際的散文家、畫家、詩人、書法家,受到西方學(xué)界和藝術(shù)界的高度評價,貢布里希盛贊他才華洋溢又迷人。
他交游廣闊,朋友圈里有楊聯(lián)陞、徐悲鴻、劉海粟、梅蘭芳、熊式一、蕭乾、葉君健、吳世昌、鈴木大拙、華茲生……
他在旅行中喜歡沉默不語,拋開政治、戰(zhàn)爭等因素描繪異鄉(xiāng)的風(fēng)景人文,一系列雋永的畫記卻成功打通中西文化成為經(jīng)典,經(jīng)久不衰。
今天我們重讀他這些出版于上世紀(jì)中葉的作品,不僅僅是為了解一個遙遠(yuǎn)國度的文化歷史背景,更在于享受那份行走觀察中淡然的快樂,體悟文化與人生的心境,重新認(rèn)識周遭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8世紀(jì)中國著名的詩人李白如是道。然而,李白所構(gòu)想的天地拘于唐代中國的疆界之內(nèi),其北以戈壁沙漠為界,西抵喜馬拉雅山昆侖山脈,東垠南隅又為東海、南海所包。于彼時的國人,天地僅是地球上一方有限的疆域,而李氏亦對其外之大千世界一無所知。但在20世紀(jì),在這個囊括了那個8世紀(jì)時期中國有限疆域的世界,李氏所言,確乎真切。我有幸能降生于這個20世紀(jì)的世界,并且生活在一個比李氏所居更為敞闊的逆旅之中。我依然是李氏所知曉的人類家族中的一員。只是,他定不曾想到,我們的這個大家族會如此發(fā)展壯大,且會在世界的別處,與諸多其他人類家族共同生活。
為歡人世,便是要樂人之所見,而但求畢生無惑。此前的三十余載,我是在中國境外度過的。時輾轉(zhuǎn)于五大洲,幾近橫渡七大洋,雖不能言我之足跡已遍及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在旅途中,我親見了無數(shù)遠(yuǎn)超李白所知之物事,也尋到了比李白曾在他短暫的浮生中哀嘆過的那些逝者更多的生活樂趣。畢竟,李白決計不會知悉,中國人會被封以異邦人、難以理解的民族的稱號,更別提西方世界了。我曾對被人叫成板著臉孔之人這樣的綽號一事苦惱不已那是我棲居西方頭幾年的事情。末了,我已能對那些人付之一笑。因我憶起了一個自公元3世紀(jì)流傳至今的中國古代寓言《楊布擊狗》:
楊朱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楊朱曰:子毋擊矣,子亦猶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來,子豈能毋怪哉?
楊布在雨前雨后實為同一人,只是他家之狗不識其外衣由白轉(zhuǎn)黑這一變化。身處東方的中國人其實與西人皆為人,有異之處僅在于前者面部結(jié)構(gòu)較扁平,且母語不同。東西方人不同的外貌特征,本不該令他們對彼此如此陌生。我曾盡力閱讀過少許早期西人所寫的關(guān)于中國以及中國人的書籍。這些作者只在東方待過一些時日,就自創(chuàng)了各類名稱用語來形容中國人。這促使我想要記下我對境外迄今為止一些所到之處的個人印象。不管怎樣,我是在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的儒家思想影響下長大的。這一思想的內(nèi)涵是:人會因彼此的共性而接近,又因習(xí)性習(xí)俗之異而有所區(qū)分。然而,即便我以求同而非求異為目的開始記錄我的游歷,仍總會觀察到那些與中國人不盡相同的生活習(xí)性和生活方式:要知道,我們出生地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是不同的。我之所見,皆收錄于我的啞行者叢書中。叢書關(guān)乎我在英國湖區(qū)、倫敦、約克郡、愛丁堡、紐約、都柏林、巴黎、波士頓和舊金山的游歷。我未用母語書寫這些書稿以供國人看閱,那些國外人士倒能讀上一讀并作評論?偠灾@些書頗受好評。僅有些個評論者質(zhì)疑我為何不試著涉獵一些更深刻的話題,譬如各地的歷史、思想、宗教、政治以及社會結(jié)構(gòu)。我必須承認(rèn),我對西方生活的這些方面無從置喙。很多西方作者在中國只待過很短的時日,甚至連句中文都不會,一回本國就能寫出一堆關(guān)于中國歷史、哲學(xué)、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厚書。我則不然。雖我已在英美兩國僑居多年,能言其語,卻依然對英國的托利黨和輝格黨知之甚少,對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也了解甚微。而諸如歷史、哲學(xué)及宗教類的話題于我更有如黃金般遙不可及。每念及此,我總會憶起另一個中國古代寓言《齊人攫金》: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與這位齊人一樣,我對金子也很著迷。但我無法像他那樣攫金,因我眼中看到了周遭的眾人,興趣便轉(zhuǎn)之于人了。
此《日本畫記》新卷,專為這一方天地之人而寫。不過,本書有一點異于我的其他游記:后者都只涉足一個城市或地區(qū);本書涉及了多個城市的日本人,因我曾在不同的季節(jié)四度訪日。
蔣彝
于哥倫比亞大學(xué)
1970年11月
蔣彝(19031977),字仲雅,又字重啞,江西九江人。
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從父親習(xí)書畫,深得東方藝術(shù)之精神。
青年時期進入東南大學(xué)學(xué)習(xí)化學(xué),之后投筆從戎,加入北伐。
戰(zhàn)后歷任三地之縣長,因求變革而得罪權(quán)勢,痛心政治腐敗之下,辭官赴英,卻不承想一走竟是數(shù)十年。
旅居英美期間,以筆名啞行者出版了一系列雋永的旅行畫記,暢銷西方,成為享譽國際的散文家、畫家、詩人和書法家,堪稱中國文化的國際使者。
1975年回到闊別數(shù)十年的祖國,與妻女團聚。
1977年逝于北京,歸葬家鄉(xiāng)廬山腳下的馬回嶺公墓。
譯者:梁貝特 (1987 ),祖籍浙江溫嶺。留英七年,現(xiàn)居杭州。牛津大學(xué)古典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目前供職浙江大學(xué),擅長英漢互譯。
序
第一章
東京萬象
第二章
日光勝景
第三章
三顧箱根
第四章
小泉八云與別樣鐮倉
第五章
河口湖畔賞富岳
第六章
名古屋與明朝陳元赟
第七章
伊勢神樂
第八章
養(yǎng)珠與鳥羽
第九章
浪漫京都
第十章
楊貴妃與山口縣
第十一章
奈良櫻與鹿
第十二章
四國高松港
第十三章
宮島漂浮神社
第十四章
別府地獄溫泉與猴子
第十五章
熊本與周邊城市
第十六章
天草、島原之亂
第十七章
云仙小愛染堂
第十八章
長崎探西
第十九章
元軍與博多
第二十章
松江與出云
第二十一章
隱岐日落
第二十二章
鳥取沙丘與倉敷藝珍
第二十三章
岡山后樂園與白鷺城
第二十四章
寶冢女孩
第二十五章
大阪巨石
第二十六章
紀(jì)伊勝浦原捕鯨海岸
第二十七章
世界三大奇跡之一
第二十八章
僧侶畫師雪舟與天橋立
第二十九章
城崎近效玄武巖洞
第三十章
岐阜之鸕鶿捕魚
第三十一章
高山祭與金澤蓮
第三十二章
輪島漆器
第三十三章
佐渡島盆舞節(jié)
第三十四章
水戶與明人朱舜水
第三十五章
政宗之仙臺與芭蕉之松島
第三十六章
十和田湖與耶穌
第三十七章
擬建之海底隧道
第三十八章
昭和新山與洞爺湖
第三十九章
登別熊牧場
第四十章
白老阿伊努村與支笏湖
第四十一章
第二京都未來札幌
第四十二章
旭川與神居古潭
第四十三章
天人峽與層云峽瀑布
第四十四章
阿伊努人、球藻與阿寒湖
第四十五章
釧路丹頂鶴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