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xiàn)代基督教的中國化 》是2013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福建 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合辦的“近現(xiàn)代基督教的中國 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部分論文的結(jié)集。
中國是一個疆域廣大、主體文化悠久穩(wěn)定、地域 風俗各異、民族多樣的國家,異域宗教信仰在各個地 域呈現(xiàn)出的不同蛻變形態(tài),在不同歲月對中國社會引 起的“沖擊與反應”差異頗大,對整個中國基督宗教 史進行宏觀和微觀的描述并非易事。本文集包含了基 督宗教在不同時代呈現(xiàn)的政治、文化、社會現(xiàn)象,為 觀察近代社會變遷做了多方面和深入的討論。
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譯著《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等。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經(jīng)濟學動態(tài)》《清史研究》、Journal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等發(fā)表中英文論文50余篇。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吳耀宗卷》《趙紫宸卷》、論文集《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等6部。
郭榮剛,福建沙縣人,歷史學博士學位,F(xiàn)任福建師范大學中國基督教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宗教學碩士生導師。
如何理解今日中國之基督教
“基督教中國化”研究芻議:以近現(xiàn)代中國基督教為切入點
基督教中國化之淺見
割斷與帝國主義的聯(lián)系: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的初始
論毛澤東對基督教的認識與思考——兼談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基督教本土化
革命的基督教與中華現(xiàn)代性:一個思想史的評述
艾儒略入閩時間考:兼論葉向高致政的原因
禮儀的對話:張象燦及其《家禮合教錄》
修女與姑婆:日據(jù)時期臺灣天主教女性傳教人員考述
《吟詠圣詩三百首》初考
民國時期華西基督教聯(lián)合機構(gòu)的本色化
20世紀前期中國基督教風尚改良運動述略
女青年會百多年來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軌跡探尋及思考——以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為例
論晚清官員分析教案問題的三個基點——兼評蔣廷黻、朱維錚、呂實強等人的觀點
中國自由派基督徒的蘇俄想象與認同政治——以國際形象為中心(1918—1949)
Activity Space and the Mapping 0f Minnan Protestantism in the Late Qing
《近現(xiàn)代基督教的中國化》:
提升信仰層次、深化信仰內(nèi)涵,成為當今中國基督教面臨的重大課題。20世紀90年代丁光訓主教提出的神學思想建設,正是為了解決這樣一個困擾教會多年的難題。雖然是由丁光訓主教提出,但其實是中國基督教界精英們基于教會堪憂的現(xiàn)狀及前景提出的集體性的戰(zhàn)略思考。當然,神學思想建設不等于神學的政治化,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基督教神學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趨同,基督教神學更不應當成為執(zhí)政黨政治主張的注腳。神學思想建設的目的是使中國廣大的基督徒能夠聆聽到真實的福音信息,使基督教成為中國人的信仰,并能夠?qū)χ袊鐣陌l(fā)展和建設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中國教會的危機來源于神學思想建設的危機。神學思想建設的危機來源于人才的危機。今天在中國對基督教的神學研討、爭執(zhí)、辯論,更多、更活躍的是在非基督徒的學者隊伍中,在所謂的“亞波羅”之中。這是不夠的。真正能夠?qū)χ袊浇套呦虍a(chǎn)生影響的,是教牧人員能夠滿足廣大信眾精神需求的神學修養(yǎng),而不是沙龍里的學者漫談。今天的基督教牧者們,要思考廣大信徒所面臨的問題,思考中國基督教的當今處境及未來走向,反思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經(jīng)驗,豐富和發(fā)展神學的內(nèi)涵,以其建立能夠影響廣大信眾的中國神學。只有這樣,中國的教會才有希望,才能在新的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
二從政治層面談基督教的中國化問題
基督教不是政治,但離不開政治。如果我們回避政治,中國基督教的有些問題是解不開的。
基督教的中國化,除了本地化、本色化之外,還有處境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