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基督的關(guān)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個難題。本書就尼采的重要著作《敵基督》,圍繞理解尼采與基督教的關(guān)系問題而編選。
本書企圖回答:尼采攻擊基督教,針對的究竟是誰?是哪一種基督教?既然尼采肯定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無神論者——沒有“神”,對于尼采來說,生活是無法承受的——那么,尼采信奉的究竟是什么“神”?
本書所選文章,勘稱晚近分析《敵基督》的力作,有的從現(xiàn)代思想的視角來解讀尼采的反基督教論述;有的關(guān)注尼采與其前后的大思想家之間的思想關(guān)系,有助于我們從更廣闊的思想視野來理解尼采;而洛維特解釋海德格爾的尼采解放的文章,則有助于我們反省海德格爾的尼采形象的歷史和哲學含義。事實上,無論尼采尋求的是猶太教的上帝還是希臘異教的上帝,尼采的“神學”都與歐洲精神的命運緊密相聯(lián)。
基督教乃相當復雜的歐洲歷史和思想史現(xiàn)象,無論從歷史和思想形象來看,基督教都不是只有一種形象。深入研究《敵基督》,對于關(guān)心中國精神在世界宗教范圍內(nèi)的權(quán)力意志問題的漢語學者來說,意義相當重大。
劉小楓,男,1956年出生于重慶,高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務(wù)農(nóng)(1974-1977)。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外國語學院德法語系,獲文學士學位;1985年在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后任教深圳大學中文系,1988年晉升副教授。1989年赴瑞士巴塞爾大學留學,1993年獲博士學位后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職博導)。2002年轉(zhuǎn)任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學教研室主任;2009年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古典學專業(yè)委員會會長,2017年卸任后任該會總顧問迄今。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詩學、政治思想史、比較古典學。早年以《詩化哲學》(1986)《拯救與逍遙》(1988)蜚聲學壇,迄今出版以《設(shè)計共和》《共和與經(jīng)綸》《施特勞斯的路標》《海德格爾與中國》《以美為鑒》《巫陽招魂》《擁彗先驅(qū)》等為核心的學術(shù)專著(文集)30余種;編修教材《凱若斯:古希臘語文讀本》《雅努斯:古典拉丁語文讀本》等,選編并組譯譯文集近百種;創(chuàng)設(shè)并主持大型古典學術(shù)譯叢“經(jīng)典與解釋”、CSSCI中文來源輯刊《經(jīng)典與解釋》和學刊《古典學研究》等,至今合計出品六百余種,影響被及文學、哲學、法學、史學等多個領(lǐng)域。
2008年受聘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2012年榮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2019年獲評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目 錄
編者前言 劉小楓
尼采的敵基督教登山訓眾 洛維特
墻上的書寫——《敵基督》與歷史語義學 莎皮羅
尼采與帕斯卡爾 沃格林
基爾克果與尼采——對虛無主義的哲學和神學克服 洛維特
海德格爾《尼采的話“上帝死了”》一文中
所未明言 洛維特
神義論失敗后的審美神話——布魯門貝格的《馬太受難曲》與尼采 伯倫貝格
永恒復返與上帝國 阿爾蒂澤
狄俄尼索斯對抗被釘十字架者 弗拉狄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