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風險治理中公眾對專家的信任研究:以我國十省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調(diào)查為例》從氣候變化風險治理視角出發(fā),研究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問題,將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結(jié)合,運用問卷調(diào)研法和定量模型分析法,分析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以及影響中國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得出中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態(tài)度與主要因素,特別是城鄉(xiāng)差異對公眾信任有顯著影響,這一點明顯不同于發(fā)達國家,對此進行的分析成為本研究的又一亮點,具有很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在胡繩同志倡導和主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組成編委會,從全國每年畢業(yè)并通過答辯的社會科學博士論文中遴選優(yōu)秀者納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項工作已持續(xù)了12年。這12年所出版的論文,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科學各學科博士學位論文水平,較好地實現(xiàn)了本文庫編輯出版的初衷。
編輯出版博士文庫,既是培養(yǎng)社會科學各學科學術(shù)帶頭人的有效舉措,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積累,很有意義。在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之前,我就曾饒有興趣地看過文庫中的部分論文,到社科院以后,也一直關(guān)注和支持文庫的出版。新舊世紀之交,原編委會主任胡繩同志仙逝,社科院希望我主持文庫編委會的工作,我同意了。社會科學博士都是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社科學者是我們社會科學的未來,我們有責任支持他們更快地成長。
每一個時代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馬克思語)。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研究帶全局性的戰(zhàn)略問題,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希望包括博士在內(nèi)的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密切關(guān)注、深入研究21世紀初中國面臨的重大時代問題。離開了時代性,脫離了社會潮流,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就要受到影響。我是鼓勵青年人成名成家的,這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但問題在于,什么是名呢?名,就是他的價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如果沒有得到社會、人民的承認,他的價值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所以說,價值就在于對社會重大問題的回答和解決。一旦回答了時代性的重大問題,就必然會對社會產(chǎn)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你也因此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在這方面年輕的博士有很大的優(yōu)勢:精力旺盛,思維敏捷,勤于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但青年學者要多向老一輩學者學習,博士尤其要很好地向?qū)煂W習,在導師的指導下,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研究重大問題,就有可能出好的成果,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過去12年入選文庫的論文,也說明了這一點。
什么是當前時代的重大問題呢?縱觀當今世界,無外乎兩種社會制度,一種是資本主義制度,一種是社會主義制度。所有的世界觀問題、政治問題、理論問題都離不開對這兩大制度的基本看法。對于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者和資本主義世界的學者都有很多的研究和論述;對于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者和資本主義世界的學者也有過很多研究和論述。面對這些眾說紛紜的思潮和學說,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從基本傾向看,資本主義國家的學者、政治家論證的是資本主義的合理性和長期存在的“必然性”;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當然要向世界、向社會講清楚,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一定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中華民族一定能通過社會主義來實現(xiàn)全面的振興。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用自己的理論來解決,讓外國人來解決中國的問題,是行不通的。也許有的同志會說,馬克思主義也是外來的。但是,要知道,馬克思主義只是在中國化了以后才解決中國的問題的。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同樣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教條主義是不行的,東教條不行,西教條也不行,什么教條都不行。把學問、理論當教條,本身就是反科學的。
在21世紀,人類所面對的最重大的問題仍然是兩大制度問題:這兩大制度的前途、命運如何?資本主義會如何變化?社會主義怎么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么發(fā)展?中國學者無論是研究資本主義,還是研究社會主義,最終總是要落腳到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與未來問題。我看中國的未來就是如何保持長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只要能長期穩(wěn)定,就能長期發(fā)展;只要能長期發(fā)展,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就能實現(xiàn)。
王娟(1985-),河北石家莊人,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政策與管理。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工程研究》《科普研究》等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 理論背景
二 現(xiàn)實背景
三 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一 全球氣候變化
二 風險治理
三 公眾對專家的信任
四 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一 研究內(nèi)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信任在風險治理中的作用
第一節(jié) 信任對風險治理的影響
一 信任影響風險感知
二 信任影響風險溝通
三 信任影響風險治理
第二節(jié) 風險治理中各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
一 風險治理中的公眾參與
二 各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
第三節(jié) 氣候變化風險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三章 風險治理中信任相關(guān)理論和模型的建立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信任的相關(guān)理論研究
一 公眾與專家的風險感知差異
二 信任相關(guān)的風險文化理論
第二節(jié) 信任理論模型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 SVS模型
二 TCC模型
三 SVS模型和TCC模型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與啟示
第三節(jié) 關(guān)于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影響因素的經(jīng)驗型研究
一 影響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
二 本書主要考察的變量
第四節(jié) 小結(jié)
第四章 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調(diào)查
第一節(jié) 調(diào)查目的和調(diào)查變量
一 調(diào)查目的
二 調(diào)查變量
第二節(jié) 研究假設
一 公眾的風險感知越高越不信任專家
二 風險溝通越順暢,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越高
三 價值的相似性程度越大,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越高
四 事件的可信度越高,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越高
五 風險治理的評價越高,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越高
六 居住在城市比居住在農(nóng)村的公眾更加信任專家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一 抽樣方案
二 抽樣步驟
第四節(jié) 調(diào)查的基本情況
第五節(jié) 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一 可信度檢測
二 氣候變化知識的知曉度
三 氣候變化風險的擔憂度
四 風險溝通狀況
五 文化價值的測量
六 信任度的測量
七 風險治理的評價與建議
八 個人信息的考察
第六節(jié) 小結(jié)
第五章 影響中國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
第一節(jié) 影響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假設
一 社會基礎變量
二 認知心理變量
第二節(jié) 回歸模型
一 相關(guān)性分析和回歸分析
二 影響因素的確定
第三節(jié) 因果關(guān)系模型
一 因果關(guān)系的概念模型
二 因果模型的驗證性分析
三 因果模型的討論
第四節(jié) 信任相關(guān)模型的驗證
一 SVS模型的驗證
二 TCC模型的驗證
第五節(jié) 公眾對專家信任的綜合模型
第六節(jié) 小結(jié)
第六章 關(guān)于影響信任因素的討論
第一節(jié) 信任在特定的背景下對風險感知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風險感知影響公眾對專家的信任,但不是唯一因素
第三節(jié) 顯著價值一致性是影響信任的核心因素
第四節(jié) 信任影響信心的建立
第五節(jié) 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影響風險溝通
第六節(jié) 信任影響公眾的風險決策和風險治理
第七節(jié) 社會基礎變量對信任的影響
一 總體分析
二 個案分析
第八節(jié) 民族和宗教對信任的影響
第九節(jié) 中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
結(jié)語
附錄
附錄1 調(diào)查問卷樣本區(qū)域分配表
附錄2 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我國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度調(diào)查問卷
參考文獻
索引
在校期間所獲科研成果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