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和“2011計劃”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共同舉辦的“陸學藝學術講座”,邀請了包括蔡昉、李培林、景天魁、關信平、王思斌、謝壽光、趙穗生等在內的諸多知名專家學者,對就業(yè)結構、民生建設、社會治理、散流化社會、中美關系等領域展開了深刻的剖析與解讀。本書即是這些學者講座的合集之一。
序
陸學藝先生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在人文社會科學界享有盛譽。自2000 年來,陸學藝先生擔任北京工業(yè)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14 年,為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陸學藝先生生前一直關心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與發(fā)展,并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積極推進北京市級“2011 計劃”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培育工作。該中心以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學科為重要依托而建設,于2013 年年中獲批并運行。為了紀念陸學藝先生的杰出貢獻并傳揚他的學術精神和道德情操,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建立了“陸學藝學術思想研究中心”,該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對陸學藝先生生前領導開展的“三農”、社會分層和社會建設等重要領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匯總和整理,在此基礎上對陸學藝先生的學術思想進行總結和傳播,同時為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為了更好實現這一初衷,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聯合向學校提出申請,開設“北京工業(yè)大學陸學藝學術講座”(簡稱“陸學藝講座”),作為全校人文社會科學共享的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陸學藝講座”于2013 年正式設立。在此過程中,經過北京工業(yè)大學與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陸學藝社會學發(fā)展基金會、中國社會學會及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通力合作,“陸學藝講座”已開始走出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現在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承辦城市和承辦單位,更加充分地發(fā)揮了其作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交流平臺的影響和作用。
自2013 年10 月28 日起,已有25 位學者在“陸學藝講座”上做了專題學術報告,征得演講者同意陸學藝學術思想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推出講座輯錄。輯錄以速記文本為基礎形成,帶有比較明顯的口語化色彩,這也正是講座輯錄的特點所在。為避免意義的扭曲,中心和出版社僅對文本中明顯的字詞錯誤先后進行改正,最終文本的潤色則由演講者本人完成。讀者面前的《“陸學藝學術講座”輯錄》即因此而成形,第一輯共收入10 篇演講。以此為起點,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陸學藝學術思想研究中心會將陸學藝先生的學術思想研究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不斷推向前進。
在“陸學藝講座”籌備和舉辦的過程中,學界諸位同人給予寶貴支持,他們是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景天魁研究員,陸學藝先生的長子、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陸雷副研究員,北京市陸學藝社會學發(fā)展基金會高鴿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研究員、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研究員,社科文獻出版社謝壽光社長等;校內也有許多教師在聯絡專家、組織協調、宣傳報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是錢偉量教授、楊茹書記、鞠春彥博士、胡建國博士、李君甫博士、曹飛廉博士、李升博士、李曉婷博士、李阿琳博士、姚愛華副書記、王靜老師等;出版社的編輯人員也為輯錄的面世付出了辛勞,他們的代表是佟英磊編輯;當然,令講座延續(xù)、輯錄面世的最重要力量無疑來自欣然接受中心邀請在“陸學藝講座”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其真知灼見的專家學者,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持,講座和輯錄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詳盡的名單和介紹載于輯錄主體部分,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畢竟,參與這項工作的熱心人士眾多,難以盡舉。值此《“陸學藝學術講座”輯錄》付梓之際,我謹代表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以及陸學藝學術思想研究中心向所有那些參與、支持這項薪火相傳事業(yè)的同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是以為序。
唐 軍
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院長
首都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執(zhí)行主任
2017年4月
如何應對結構性的就業(yè)困難【蔡 昉】/1
散流中的社會:如何建設【石秀印】/41
源頭治理——社會治理有效性的基礎和前提【景天魁】/72
中美關系【趙穗生】/96
民生建設與中國夢【李培林】/120
當前我國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與社會政策的發(fā)展【關信平】/149
新常態(tài)下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王思斌】/18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分層演變及其分層研究取向的變化【李春玲】/216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社會體制改革議程與社會治理現代化【謝壽光】/253
社會轉型中的性別與勞動問題【劉愛玉】/273
附錄1 北京工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簡介/309
附錄2 北京工業(yè)大學陸學藝學術思想研究中心簡介/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