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赤子心:小牛楊凱丞與慈濟的教養(yǎng)人文》是一個親子之間,關于愛、尊重與學習“放下”的故事。
在美國北加州出生成長的楊凱丞,昵稱“小!保煨匀彳浬屏,說話輕聲細語,媽媽蘇美娟擔心凱丞如此的天性,無法在現(xiàn)今的功利社會中生存,期望他“強悍”,甚至“社會化”;凱丞到北加州圣荷西慈濟人文學校學習中文,進而認識慈濟,他的天性在慈濟中得到歸屬感,在佛法中獲得認可。才十二歲的凱丞,更立志以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宏愿,作為他往后的人生志向。
不熟悉慈濟也不認識佛法的美娟天人交戰(zhàn),難以接受凱丞的選擇,內(nèi)心彷徨、抗拒、掙扎。最終,出于對孩子的“愛”與“尊重”,美娟決定放手讓凱丞走在他認定的路上,給予祝福。
后來,美娟赫然發(fā)現(xiàn),凱丞與慈濟的因緣,開拓了她自己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她更從中體悟到,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把孩子放在充滿“善知識”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學習慈濟的“軟實力”,以圓融的佛法待人處世,就是對下一代好的教育!
第一次遇見凱丞是在靜思精舍,轉(zhuǎn)眼已是近兩年前的事,當時我第一眼就被凱丞清澈、純真又有些靦腆的眼神所吸引,覺得這個小孩與一般孩子有些不同。如何不同?真的很難形容,但你就是可以感覺得到!
我想除了凱丞與生俱有的特質(zhì)外,凱丞潔凈剔透的赤子心,是由他的媽媽與家人的感恩、包容、尊重與愛的因緣交織而成;通過后天教養(yǎng),將一塊璞玉去蕪存菁,讓此瑰寶逐漸孕育綻放光芒,凱丞的媽媽蘇美娟無疑是背后堅定的推手。
十二歲的凱丞話不多,我看到他時,他總是以專注的眼神,靜靜地聆聽上人說法;他也默默地觀察慈濟志工師姑師伯的分享,并隨時做筆記,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專注用心的功力連大人都自嘆弗如,凱丞居然很輕松地做到了!這真是“甘愿做,歡喜受”的最佳體現(xiàn)。
凱丞生長在美國,母語是美語而非中文,學習中文時間也不長,但是二〇一三年七月上人行腳時,上人臨時要他在上千位慈濟人面前分享“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四弘誓愿”及“六個警惕心”,只見他鎮(zhèn)定如常、侃侃而談;當時我對他提出的“六個警惕心”——要防止傲慢心、倒退心,防止心迷(迷惘心)、躁動心、暴動心、懈怠心,印象至為深刻,內(nèi)心感動不已。無怪乎證嚴上人給凱丞的法號叫“誠愿”,期許他發(fā)愿堅守原本清凈之心。從凱丞的身上再一次印證,“因緣”與“業(yè)力”的不可思議。
由于凱丞大部分時間在美國念書,我遇到他的機會也僅止于暑假他回臺期間,慶幸有這本書的出版,讓我能更進一步認識凱丞與美娟媽媽。美娟媽媽在書中分享其教養(yǎng)子女的心路歷程,如何從一開始的彷徨、迷惘,最終找到陪伴凱丞的方向:書中仔細地描繪凱丞與媽媽的互動,時而充滿焦慮與矛盾,但更多的時間,我看到的是親子之間的愛、尊重、包容與感恩。
本書記錄著一位小孩,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一段人生故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與不變,也可以讓為人父母者去思索,如何在五濁惡世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來教養(yǎng)我們的下一代。是要在暴力色情電玩泛濫,充滿謾罵叫囂與煩躁不安的惡劣環(huán)境中培育我們的孩子嗎?還是替孩子尋找一個充滿“善知識”的環(huán)境呢?
書中提到,“凱丞的英文老師在課堂上念了一篇殺人取樂的驚悚故事,同學聽了竟拍手叫好;同學罵凱丞‘你是笨蛋!’(You are Nuts。缓⒆觾r值觀偏差,覺得沒有人性的殘殺‘好酷,視打蟲子為樂子,視生命為無物”。
邱淑宜,自由撰稿人,著有《善的循環(huán)》《草根的力量》《清凈赤子心——小牛楊凱丞與慈濟的教養(yǎng)人文》等書。
推薦序 小牛給臺灣社會的啟示
推薦序 不計較的大智慧
推薦序 感恩那一年,我們相遇在慈小
第一部 發(fā)現(xiàn)初心所在
第一章 初識慈濟
第二章 隨緣,成就好因緣
第三章 新環(huán)境,心生活
第四章 親近本性,找到“心靈的家”
第二部 人生方向的沖突
第五章 媽媽的掙扎
第六章 出師不利的“改造計劃”
第七章 愛與尊重,讓媽媽放手
第八章 孩子,謝謝你
第三部 放手,是得不是失
第九章 媽媽永遠在這里
第十章 佛法是最圓融的社會學
第十一章 人文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理念
第四部 回歸清凈赤子心
第十二章 師公上人的小牛
第十三章 最小的隨師弟子
第十四章 令人驚嘆的心得分享
第十五章 向小牛看齊
《清凈赤子心:小牛楊凱丞與慈濟的教養(yǎng)人文》:
凱丞在圣荷西的人文學校上了i年課程后,雖然能跟臺灣阿公簡單地講電話,但還不到聽說讀寫都順暢無礙的程度。小學二年級時,由于學習進度超前,美國的學校老師建議美娟,可讓凱丞跳級或利用小學三年級的時間做其他學習。美娟不想讓凱丞跳級,以他善良的個性去和大小孩互動,一定吃大虧!拔蚁,干脆用這一年帶他回臺灣好好學中文,也可以跟臺灣的親人多相處!泵谰暾f。遠渡重洋返臺就學
美娟于是計劃帶凱丞回臺灣讀小學三年級;和美國的校長、老師協(xié)調(diào)好,凱丞回美國可以接著上四年級之后,她隨即展開準備工作。凱丞阿公家在臺北市萬隆,美娟原本打算讓凱丞就讀阿公家巷口的公立小學,進入一個最道地的全中文學校;請家人詢問臺灣校方后得知,從美國回去插班讀一年沒問題,唯一要解決的是午餐凱丞希望吃素的問題。美娟和凱丞討論,結果,凱丞提議回臺灣讀慈濟小學(簡稱慈。,一來解決午餐的問題,二來他說自己會比較安心。
美娟覺得凱丞的考量有理,尤其他已經(jīng)習慣,也很喜歡慈濟的人文教學環(huán)境,回臺灣讀慈濟小學,應該可以很快進入狀況。當下她答應了凱丞,但上網(wǎng)搜尋后,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臺北并沒有慈濟小學!原本她認為慈濟這么大的團體,全球都有據(jù)點,在發(fā)源地臺灣,慈濟小學也應該全臺到處都有,沒想到只有花蓮跟臺南有慈濟小學,臺北居然都沒有!
這下頭痛了,好不容易有一年的時間回臺灣,不留在臺北就近入學,跑去人生地不熟的花蓮或臺南念慈小,要如何說服長輩接受?真是一大難題。即使如此,還是要先解決就讀慈小之事,如果沒有入學機會,她也不必煩惱如何說服臺北的家人。兩通電話,敲定入學及住處
花蓮跟臺南都沒有親戚朋友,該讀哪一所慈?美娟看地圖,花蓮離臺北比較近,心想從花蓮回臺北應該比臺南快,因而選擇花蓮慈小。事后她才發(fā)現(xiàn),花蓮往返臺北只能靠火車,不像臺南有高鐵!
她自己打電話去花蓮慈小教務處詢問,沒想到一通越洋電話就敲定了凱丞讀慈小的事:凱丞可以轉(zhuǎn)學生的身份入學,學校唯一的要求是媽媽全程在花蓮陪伴孩子,學校隨后就以電子郵件寄送人學申請表請美娟填寫。
確定入學沒問題后,接下來要尋覓住處。到花蓮住哪里?此時美娟想到了幾年前在花蓮靜思堂遇到的慈濟師兄。
二〇〇七年暑假,凱丞四歲半時,美娟全家曾回臺探視親友,與家族成員到花蓮太魯閣旅游,當時凱丞姨婆找的旅行社承辦人恰好是慈濟人,行程中安排了參觀花蓮靜思堂和靜思精舍。美娟在靜思堂遇到譚師兄,他從美國帶女兒回臺讀慈小,覺得孩子受益良多,建議凱丞也到花蓮慈小念書;當時美娟委婉表示不可能,如果哪一天有了這樣的計劃,也只可能在臺北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