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本是文盲,后來能寫一筆不錯的字,能說簡單的英語,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結(jié)果,據(jù)說他任河南督軍時,每日苦學(xué)兩小時,學(xué)習(xí)時門口掛一牌子,上書“馮玉祥死了”。
學(xué)者劉半農(nóng)不僅吟詩作詞,且為攝影高手,1927年,他在《半農(nóng)談影》一書中說:“所謂消遣,乃是吃飽了飯——或者說,吃不飽飯——尋些事做,把寶貴的光陰在不寶貴中消磨了。八年前,魯迅在紹興館抄寫六朝墓志,我問他目的安在,他說:這等于吃鴉片而已。嗚呼,吾于攝影亦云然。”
藏書家周叔把書比作女人,他對另一位晚輩藏書家黃裳說:“刻板好,等于先天的身材好;如果印工好,就是說極清朗的初印本,那就是后天的發(fā)育好;再加上很好的裝修,像傅沅叔的那種灑金綢面、金鑲玉之類的裝訂,就好像是穿上了很好的衣服;經(jīng)過名人收藏,鈐上朱紅的印記,就等于胭脂花粉;要是再有名人的題,那就更添上豐韻了!
《去趟民國2》為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去趟民國》的續(xù)編,體例風(fēng)格一仍其舊!度ヌ嗣駠防塾嬘∷41000冊,自2012年出版以來,除了斷貨,長期盤踞在韜奮書店的暢銷榜上。生動有趣,作者劉仰東表示工作不忙的話,可以再編下去。
劉仰東,祖籍遼寧,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長大。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史系、清史研究所,獲博士學(xué)位,現(xiàn)為人民政協(xié)報高級編輯。
自序
1.男女
2.飲食
3.穿戴
4.居所
5.出行
6.家境
7.家事
8.癖好
9.做派
10.性情
11.聚會
12.玩樂
13.交游
14.恩怨
《去趟民國2》:
張勛講究吃,無論早點、午餐、午點、晚餐,概不對付。在天津時,午餐點心,必乘汽車到特一區(qū)公館去吃。張晚年居天津,懷念老家鄉(xiāng)味。他二弟每逢過年都從江西奉新寄來烘鰍魚、臘肉、辣椒末、豆豉、米粉等。入夏則經(jīng)撫州運去大批馬瓜。張勛偏好的一道菜即“西瓜盅鴨”,做法為用大而完整的瓜皮,塞入除去內(nèi)臟的肥鴨,再加燕窩、江貝、海參等配料,放入瓷缽,隔水清燉。張家還用鉗好的燕窩熬糕,凍后切成塊,名之日“燕糕”,它與羊羔、豬肉松都成為張勛佐餐的妙品。張家丫鬟來喜因須鉗凈大批燕窩,日積月累,致眼睛失明。張家在熱天請客時,有一道名品叫“荷葉稀飯”,又稱“翡翠粥”,選用整批嫩荷葉,洗凈切碎,煎成濃綠色的湯,拌以太谷白糖,再和著無錫出產(chǎn)的香稻米,煮成有色、香、味的粥。張家廚師取揚州手藝,雜以江西、北京做法。燕窩、魚翅、熊掌等,都是別人送的精品,非同于市面的大路貨。
袁世凱吃東西神速,用大海碗吃面條,幾嘴就能吃光。他喝粥或喝湯時,往往汁液四濺,弄得胡子、身上到處都是。他也從不用手絹,大鼻涕過河,就用衣袖一抹了事。由于速度快,袁世凱不論在家在外,飯桌上總是頭一個吃完,他有時候說些閑話,等大家吃完了才起身;有時候吃完了立刻離席。這大概要視他的心情而定。袁平時不喝酒,逢年過節(jié)也只喝一點兒紹興酒。
宋子文的內(nèi)弟張遠西曾任九江市長。日偽時期,張遠西在廬山當(dāng)寓公。張生活歐化,有人在他家吃了一頓西餐后嘆道:不但喝的酒是自己釀的,罐頭也是自己做的!芭e凡一切與市上所售不同,味道兩樣,是夕所費,何止千金,豪門生活,固如是也!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央黨部坐落丁家橋,院內(nèi)樹木花草,池塘亭閣,網(wǎng)球場、籃球場等應(yīng)有盡有,廚房和食堂也十分清潔。有人參觀了中央黨部廚房后的評價是:“你們的廚房比人家的客廳還講究。”中央黨部食堂的飯菜種類,按三大流域區(qū)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是哪個流域的人,可隨意按口味吃哪個流域的飯。
張學(xué)良生長于東北,口味偏重,愛吃湯面。他還時不時玩一把烹調(diào)。一次與周大文、胡若愚下廚,各做一道菜。張學(xué)良做了個大醬燒土豆茄子,是典型的東北菜。胡若愚做炒雞蛋,出鍋時烹一點酒醋,據(jù)說別有風(fēng)味。周大文是無錫人,名旦劉長瑜的父親,名店玉華臺的創(chuàng)始人,自然也是烹飪高手。他做了一道滑熘肉片。為這幾道菜,廚房內(nèi)五六個師傅圍著三個掌勺的轉(zhuǎn),忙作一團。事后有廚9幣說:“就怕這幾位再到廚房來,比做幾桌酒席還忙得多!
1932年馮玉祥去洛陽,路過開封,河南省主席劉峙請馮吃飯。菜中有一道紙包雞,馮連紙帶雞一起吃。飯后劉鎮(zhèn)華說,馮是故意裝相,他不信馮沒吃過紙包雞。也有人認為馮可能真沒吃過這道菜,因為馮很少下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