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梅蘭芳訪問美國演出,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是引起很大反響的事件。當時,不僅是歐美的戲劇界,包括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革新派,都把歐美寫實主義的戲劇奉為正宗的、完美無缺的戲劇形式。當美國的觀眾和戲劇家看到從東方來的中國京劇演員梅蘭芳的表演后,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梅蘭芳在有限的舞臺上,通過載歌載舞的表演,給觀眾以無限靈活的時空認同和美的感受;舞臺上的巾幗英雄、美貌仙子,脫去戲裝竟是須眉丈夫!
于是,喜劇大師卓別林與梅蘭芳一起探討中國戲曲表演的奧秘,美國著名的大學授予梅蘭芳文學博士榮譽學位。美國掀起了中國戲曲的熱潮。梅蘭芳訪美演出,*一次在西方的戲劇舞臺上展現了中國戲曲的巨大魅力,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強了中國人乃至東方人對以中國戲曲為代表的東方戲劇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1930年梅蘭芳訪問美國演出,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是引起很大反響的事件。當時,不僅是歐美的戲劇界,包括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革新派,都把歐美寫實主義的戲劇奉為正宗的、完美無缺的戲劇形式。當美國的觀眾和戲劇家看到從東方來的中國京劇演員梅蘭芳的表演后,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梅蘭芳在有限的舞臺上,通過載歌載舞的表演,給觀眾以無限靈活的時空認同和美的感受;舞臺上的巾幗英雄、美貌仙子,脫去戲裝竟是須眉丈夫!
于是,喜劇大師卓別林與梅蘭芳一起探討中國戲曲表演的奧秘,美國著名的大學授予梅蘭芳文學博士榮譽學位。美國掀起了中國戲曲的熱潮。梅蘭芳訪美演出,*一次在西方的戲劇舞臺上展現了中國戲曲的巨大魅力,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強了中國人乃至東方人對以中國戲曲為代表的東方戲劇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梅蘭芳之子梅紹武在《我的父親梅蘭芳》一書中記敘著名文藝評論家布魯克斯·阿特金遜當時對梅蘭芳訪美演出的評論:“梅蘭芳和他的演員所帶來的京劇幾乎跟我們所熟悉的戲劇毫無相似之處……這種藝術具有它獨特的風格和規(guī)范,猶如青山一般古老!绻隳軘[脫僅因它與眾不同就認為它可笑的淺薄錯覺,你就能開始欣賞它的啞劇和服裝的精美之處,你還會依稀覺得自己不是在與瞬息即逝的感覺相接觸,而是與那經過幾個世紀千錘百煉而取得的奇特而成熟的經驗相接觸。你也許甚至還會有片刻痛苦的沉思:我們自己的戲劇形式盡管非常鮮明,卻顯得僵硬刻板,在想像力方面從來沒有像京劇那樣馳騁自由!边@位評論家的話反映的是當時美國戲劇評論界帶有普遍性的看法。他們比照京劇而產生的對歐美寫實主義戲劇的反思,正是從梅蘭芳出神入化的神奇表演中引發(fā)的。
無疑,梅蘭芳演出引起的轟動,首先要歸結于他不懈的藝術追求所達到的精湛的藝術境界。這是人們對那次歷史性的赴美演出公認的看法。但是很多人并不太清楚那次赴美演出之前,梅蘭芳一行在國內做了周詳、細致的籌劃和準備。其中包括那次赴美演出的發(fā)起者和推動者齊如山先生具體組織進行的介紹、宣傳京劇的工作。齊如山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教育,青年時代游商歐洲,經常出入劇場,對西方戲劇有深入的了解;貒髤f助梅蘭芳創(chuàng)立“梅派”藝術,并以畢生心力從事戲曲研究,使被視為“小道”的戲曲研究躋身于學術之林。為了把“國劇發(fā)揚到國外”,讓美國觀眾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國京劇,齊如山以國劇學會的名義請來畫家將京劇的服飾、臉譜、砌末、樂器、舞蹈造型及劇場等凡是能用圖畫表現的都畫下來,以中英文對照作注解說明,制成可以懸掛的畫軸,以便以直觀、形象、方便的方式在演出劇場向觀眾介紹京劇知識。這些畫軸共183卷,繪圖1987幅,可以說是一部京劇百科畫卷,全面介紹了中國京劇,展現了中國京劇表演的美學原則。
這樣全面而又系統的對京劇知識的介紹,對于*一次接觸梅蘭芳表演的美國觀眾理解梅蘭芳的表演肯定會有很大幫助。梅蘭芳在當時已是卓有影響的京劇藝術家了,赴美之前,也已有過在日本訪問演出的成功,而且京劇的演出歷來是以演員表演為中心的,為了在西方文化環(huán)境中弘揚和介紹京劇,又做了如此全面、復雜、細致的準備,正可謂盡精微,致廣大,這是何等的責任感!確實不能不令人欽佩。
《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把70多年前梅蘭芳訪美演出前繪制的京劇畫卷中的大部分圖畫整理出版,這一部分圖畫為1092幅,是由原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前身之一)珍藏的部分,其余包括劇場形制在內的部分解放前即已流失,不知現藏何處。通過《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的出版,引出已佚部分圖畫的下落,也是我們的一個愿望。
畫冊《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的出版,不僅為廣大京劇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解京劇知識的珍貴資料,而且這些精美的圖畫還為京劇藝術今天的舞臺呈現提供了繼承、借鑒的形象范例。同樣重要的,我們還可由此記取前輩藝術家那種忠誠于京劇事業(yè),為宣傳和弘揚京劇藝術而竭盡心力、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今天,我們肩負著京劇繼承、革新、發(fā)展的歷史責任,從前輩藝術家那里學習、繼承京劇藝術的精粹和他們那為了京劇藝術甘于奉獻的思想境界,對我們來說都是重要的。
是為序。
王文章
2004年11月10日
序 Preface
增訂版前言 Revised Edition Preface
劇場 Theatre
樂器 Musical Instruments
樂譜·詞譜 Music Score Lyrics
兵械 Weapon
砌末 Prop
行頭 Costume
古裝戲衣 Ancient Costume
臉譜 Facial Painting
冠巾 Headdress
胡須 Beards
腳色名詞·扮相譜 Classification ofRoles·Make-up
舞目·舞譜 Dance List·Choreography
附錄 Append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