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真實記錄了清華大學學生領導力“唐仲英計劃”近30位學生在畢業(yè)后前往公共服務部門工作的經歷與體會。“唐仲英計劃”設立10年來,始終聚焦學生成長實際與發(fā)展需要,不斷優(yōu)化育人體系、豐富育人資源,目前,已有200余名畢業(yè)學員奔赴全國2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公共服務部門工作。本書通過訪談和個人自述的形式,展現(xiàn)了學員們在校期間接受培養(yǎng)的經歷和畢業(yè)后在“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yè)中奮斗的故事,展現(xiàn)了清華大學基于因材施教項目等教育實踐活動,貫徹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蘇軾是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他文名蓋世,書畫精絕,且為人友善,待人溫厚。他心憂百姓、關注民生,每到一地,都造福一方。他熱愛生活,無論到哪里,都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即使遭遇烏臺詩案這一巨大人生挫折,也能坦然應對,笑道一蓑煙雨任平生,并自創(chuàng)東坡肉、東坡羹等著名美食。他的為人親切和藹,性格詼諧幽默,不僅受到他所在時代普通百姓喜愛,也為后世稱頌。
本書主要講述了享譽海內外的能源專家林昌榮教授為國家“找油”的人生故事。它通過匠心獨具的結構安排,展示了林教授三十八年來厚積薄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源人”生涯,以及林教授研發(fā)的頗具傳奇色彩的利用“地震數(shù)據(jù)體波形結構特征預測油氣”的專利技術。具體內容包括:渤海灣盆地900米深處有個大油層;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先導試驗;地震數(shù)據(jù)體波形結構特征異常的秘密;大口吞錢的油氣井;南海多年潛心研究的科學家;心中有只熊在低吼等。
本書生動地再現(xiàn)了東北地區(qū)抗日英烈們英勇悲壯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本書扎根齊魯大地文化,對齊魯工匠精神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解讀,從追溯齊魯工匠的歷史出發(fā),分析新時代齊魯工匠精神內涵,以齊魯工匠的工匠精神養(yǎng)成經歷案例為特色,打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路清晰、內容生動的勞動教育學習讀本。
本書以明末清初的重要畫家陳洪綬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考證的方法,從陳洪綬身份變遷的線索出發(fā),結合其創(chuàng)作活動,探討他依違于文人與職業(yè)畫家之分野,終為形勢所迫成為職業(yè)畫家的生涯變化。
危素乃元末朝中重臣,是元明之交很重要的一位人物,頗具研究價值。目前學界對危素的研究不夠深入細致:一、缺少從文獻學視角切入的研究,在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指導下,作品補遺、系年、對作家人生經歷、文集版本作細密準確的考證,應該是個案研究中的基本工作,但目前為止,這項工作還沒有人去做;二、對危素交游、心路歷程、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三、后人對危素評論紛紛,不一而足,而缺少對這些評論的整理和研究,本人的研究將從這些方面展開,彌補當前危素研究的不足。擬從生平、交游、著作、思想、文學、
本書內容包括:中國戲劇通史的奠基人——周貽白、周貽白戲劇史著概覽、周貽白的戲劇觀、周貽白與20世紀中國戲劇史學等。
朱自清先生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到浙江一師任教。本書由此開始,以朱自清在這段時間的文學創(chuàng)作為切入口,綜合文本研究、資料旁證,追尋朱自清先生在江南五年的足跡。詳細考證了他在這段時期的工作、生活、創(chuàng)作、交友以及心路歷程。主要包括在浙江一師、揚州省立八中、上海中國公學、春暉中學等校任職的經歷,以及在臺州、溫州的游歷。這段時間,朱自清結識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他投身教育界的開始,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起點,在其人生中至關重要。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本書將辛棄疾的每一段人生用他的一首代表詞作來概括。結合歷史大背景,從宏觀視野入手講述辛棄疾的生平,著力深挖其在南北宋交替的大變革之下的文人心態(tài),從而讓現(xiàn)代讀者在了解詞人生平的基礎上,體味大時代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從詞人身上汲取正能量。文風優(yōu)美又不失思想深度,配有宋畫五十余幅,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