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評述充閭先生其人其文的專著,分兩部分。一是選錄自名家給充閭先生書信;二部分選錄對充閭先生其人其文的評述。同時,附錄為充閭先生三十多年間出版的作品集覽,有助于讀者了解充閭先生所有作品的相關情況,研究思考。
本書共五十篇,據《序志》,分上下二篇。上篇二十五篇,論文學的原理及文體的變遷;下篇前二十四篇,論修辭的原理及方法,末一篇是自序。
20世紀是中國現代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廢名以獨特的生命經歷和人文姿態(tài)呼應時代大潮一20年代,撐起-片現代人文主義的文學天空;30年代,他篤信佛學,回歸傳統(tǒng),沉迷于中國新詩的現代性探索;40年代,他被戰(zhàn)爭拋入社會底層,省察民間、體恤民情、思索民生,主動完成了由新文學作家向儒學知識分子的轉變。 廢名以一個孤獨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考察20世紀中國歷史對現代知識分子思想品格、精神氣質和文學生存之塑造的經典案例。
本書分為神話思維與歷史思維、三才思維與三代文明、上古歌謠與智慧化石、禮義文化與民俗屬性、典籍誤讀與傳承誤區(qū)、楚漢文化與跨界傳承六章,具體內容包括:女媧“造人”與盤古“造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史傳典籍中的文化符號;諸子精神的定向誤讀;楚漢文化的交融等。
本書收集了《靜水深流》《真水無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四部散文集的序言、后記和評論。包括《沂蒙有大愛》《人間真愛的不倦歌者》《愛就要大聲說出來》《父親,是一座山》《赤子情懷》等文章。
《《文心雕龍》范疇考論》從中國文論范疇的生發(fā)、演進及形成入手,考察《文心雕龍》創(chuàng)用系列范疇的來龍去脈,厘清文論范疇從生成到《文心雕龍》系統(tǒng)建構的歷程,從而理解劉勰如何以系統(tǒng)的范疇創(chuàng)用完成文論各層面的經典性論證,并由此廓定古代文論的范疇體系,成就體大思精的文論元典,葆有逾越時空的理論價值。
本書選錄了該作者的文藝評論、理論研究、讀書看報的文藝雜談和名賢人士的文章,合計133篇。本書分“鑒賞篇”“點贊篇”“管見篇”“探討篇”四大部分,其中“鑒賞篇”是對文學藝術作品的批評鑒賞;“點贊篇”是對名賢人士的點贊;“管見篇”是對文藝創(chuàng)作狀況、文藝思潮及理論批評動態(tài)、文藝改革、重要文藝活動和文藝隊伍建設等問題發(fā)表的見解;“探討篇”是對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學習。
黃遵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詩界革命的*早倡導者。他與梁啟超等人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綱領,其中詩界革命的主張,力圖開辟詩歌語言的新路徑、新境界,在當時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從《黃遵憲全集》中精選了黃遵憲關于文學、文化、外交等的代表性文章以及與其交往的函電多封。全書共分為《日本雜事詩》序跋《人境廬詩草》序跋文錄信函《日本國志》評述附錄等六大章節(jié)。
本著首先著眼全球,探源全球“尋根文學”產生的背景,即全球“尋根”文學的濫觴,并通過對全球“尋根”文學發(fā)展概況與核心價值的梳理,分析出中國“尋根文學”與他國“尋根”文學的關系。其次,文章回歸本土,既回顧了中國“尋根文學”產生的國內背景,又從多個角度探究中國“尋根文學”的主題。具體包括“尋根文學”對生命存在之“根”的追索;“尋根文學”對中華文化之“根”的叩問;“尋根文學”對中國問題之“根”的追問。
本書內容分為三輯,輯一討論文學寫作與歷史主體之間的互建關系,尤其是小資產階級主體在當下寫作中的遷延和新變。這是本書的重點。輯二是一組作家作品評論,強調寫作的現場感和當下性。輯三是關于文學史觀和批評觀的幾篇文章和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