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道格拉斯學術生涯中,關注的問題非常多,涉足的領域非常廣,但她始終對宗教研究情有獨鐘。梳理其背后的社會秩序、文化價值、學術關懷,加之其對跨學科問題的關注,使其宗教學理論體系不僅在宗教學領域、宗教人類學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在社會人類學領域以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也備受關注。鑒于國內學術界對瑪麗·道格拉斯的宗教學理論研
本書是段德智教授幾十年來在宗教學領域的研究總結。段德智教授的是中世紀哲學和宗教學領域的杰出研究者,在阿奎那、萊布尼茨的翻譯和研究上成績斐然。段德智教授在本書里,先概論宗教學的基本概念、問題和研究方法,再從歷史、本質、功能三個維度,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分析宗教,最后討論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宗教。本書是對國內外宗教學研究全面和
本書關注鄉(xiāng)村宗教現(xiàn)狀與邊疆宗教治理問題,匯集了云南省政界、學界、教界關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云南宗教傳承現(xiàn)狀和宗教治理的相關研究,也包括了關于云南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探索以及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理論研討。
本書由云南省政協(xié)民宗委牽頭,聯(lián)合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等機構的宗教學學者編撰,旨在運用豐富的史料、生動的語言介紹云南各宗教,讓各級領導干部、宗教工作人員快速熟悉和掌握云南宗教基本情況,把握云南宗教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云南新實踐,為中國國家治理和邊疆民族地區(qū)治理做出積極貢獻。本書立足于馬克
本書的內容是1848年12月到1849年3月費爾巴哈在海德堡做的演講,在這些演講里,費爾巴哈繼續(xù)發(fā)揮其在《宗教的本質》一書中的思想,認為是人創(chuàng)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上帝不過是人的不同需要的體現(xiàn),神學則是人最內在情感和觀念的展現(xiàn)。在費爾巴哈看來,所有的神學都是人類學,并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上帝終將消失,因此哲學
《宗教的本質》是為了回應對《基督教的本質》的批判,在本書中,費爾巴哈除了繼續(xù)強調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觀點,還提出宗教是自然界異化的結果的觀點。在本書中,費爾巴哈分別論述了宗教的基礎、自然宗教、自然宗教向精神宗教的過渡以及一般宗教的本質,明確提出神學就是人本學和自然學的論點。
本書以摩尼教的地方化為指南性問題,立足歷代史籍、文集和地方志材料尤其是新出霞浦文書,勾勒摩尼教進入中國后的發(fā)展軌跡與衍變歷程,以批評意識考查學界主流針對霞浦文書的定性說法,復原東南沿海的明教會與明教門,特別以“吃菜事魔”、摩尼教名相在其波斯故鄉(xiāng)的原貌與閩地的變種這兩個典型事例上分析地方化的特征。為了進一步深入考察摩尼教
《西天館譯語》清初刻本西番譯語。西天館,明、清時負責翻譯古印度語言文字的機構。始設于明成祖永樂五年,設譯字生、通事以掌其事。初隸翰林院,清乾隆十三年并入禮部。由此書是窺知明代官話實際發(fā)音的寶貴對音資料,是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赤
埃琉息斯秘儀是盛行于古希臘的一種神秘宗教,強調個人與神靈的溝通,因其具體細節(jié)和啟示對未入會者一概保密而得名。它向所有會說希臘語和未犯殺戮罪的人廣開門戶,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來自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qū)的入會者,逐漸從一種地方性祭儀發(fā)展成為泛希臘性的儀式。作為古代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神秘儀式,它對古希臘的社會、政治、文化等乃至基督教都
《中國本土宗教研究》為集刊,包括理論前沿、經(jīng)典解讀、歷史鉤沉、田野調查、區(qū)域聚焦五個欄目,對中國本土宗教發(fā)展史上的教派傳承、道經(jīng)問題、道教科儀、民間宗教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探討與研究。本輯為第5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