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人生修身課》從文化的視角、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讀了《論語》對現(xiàn)代社會和現(xiàn)實人生的價值意義。根據(j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和事,形象生動地闡述了如何用儒家的道德思想塑造自己的人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磨礪自己的品質、堅定自己的志向、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從社會角色的定位出發(fā),詮釋了如何孝親、如何擇鄰、如何
《論語》的英譯本,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可謂比比皆是。在翻譯《論語》這樣的國學典籍時,要做到既“信”,且“達”,而“雅”,其實是極難實現(xiàn)的。本書是作者根據(jù)歷朝歷代學者的注解和國內外譯者的翻譯,對《論語》的內容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共撰寫了500余篇文章,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對每一節(jié)文字進行分析和釋義,從理解和翻
“德性”是20世紀后半期學術界比較熱門的術語,在“德性”的光照之下,中西方都產生了德性倫理復興的浪潮,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將中西的德性之學進行比較。本書就是在此感召之下重點分析了思孟學派和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的德性之旨和德性之用。認為雙方都以德性為其倫理學的基礎和依歸,但前者具有天人合一的辯證思維,德性的先天性、內在性,情感的
本書是作者十幾年來對儒學思想專題研究基礎上撰寫的專著,對儒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歷史梳理和現(xiàn)代詮釋。全書資料豐富,邏輯嚴謹,見解獨到,持論公允,兼顧思想性、學術性與時代性,對于正確理解儒學思想,認識儒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功能,澄清一些歷史的誤解,調正一些學術的誤讀,恢復儒家思想的本來面目,揭示其現(xiàn)代意義,
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很好著作資助項目。《管子》倫理思想中明顯具有經濟與道德的互動、刑法與德禮的辯證以及對因循之方的推揚等理論特性,這對當今社會精神文明的構建與道德水準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道德經(注音彩繪無障礙閱讀)/伴隨孩子成長經典閱讀》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相傳為春秋時老子所作,是道家開山立派的經典。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為學、修身的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重要的思想家,與孔子并稱“孔孟”,被后人尊為“亞圣”。孟子出生時,孔子已經去世百余年,孔子一生奔走呼吁的“克己復禮”主張并未實現(xiàn),天下由春秋時代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諸侯之間的征伐戰(zhàn)爭更加激烈,孔子尊崇的周禮也被遺忘得更加干凈,各種其他學派的學說興起,形成了百家爭鳴之勢。 〖JP2〗面對茫茫亂世、生
《中庸》本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朱熹將其與《論語》、《大學》、《孟子》并稱為“四書”,認為它是重要的儒家典籍之一。如其名,中庸主要講解的就是有關“中庸之道”的問題。 “中庸之道”,也被稱為“中和”、“中和之道”,它是儒家的道德修養(yǎng)標準和立身處世原則?鬃釉锌骸爸杏怪缕渲烈雍!”歷代儒家
80年代,杜維明從伯克利轉到哈佛任教,常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和國內的老中青三代學者切磋儒學。 《靈根再植:八十年代儒學反思》記錄了杜維明先生在80年代的“植根”工作,從“陸象山的實學”到“劉宗周的主體性”,無不闡發(fā)儒家傳統(tǒng)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xiàn)代生命力,乃至對啟蒙的反思。
蔡志忠說,整套中國思想系列漫畫,《莊子說》是他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因為他最認同莊子的思想觀念。莊子到底是誰?《莊子》中的寓言在講什么?至今無人能參透《莊子》的義理嗎?本書中,蔡志忠通過深入解讀《莊子》,告訴讀者人生在世,要自在逍遙于天地間并不難,人生其實很簡單。書中作者用文圖結合的方式,加上一些漫畫故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