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說智慧》從《史記》作者司馬遷開始,簡要論述了司馬遷對史學、文學的貢獻,探討了司馬遷一生智慧之高下。跟隨著司馬遷的筆觸,上起三皇五帝,下迄漢武帝元狩元年,跨越時間三千多年,涉及人物層次繁多,上至帝王將相,下及布衣樵夫,通過《史記》這一平臺,試圖凝練出在漫長的歷史時間和無限的空間中推動歷史前進的智慧。
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夙愿,*總書記提出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6個方面,可以說是傳統(tǒng)美德、政治理念、社會理想、民族精神方面的根本要素,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六中全會講的很清楚,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化解、緩解社
《暨南史學》第12輯共收錄論文15篇,內(nèi)容包括中外關(guān)系史研究、民族考古史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歷史人物研究、中國古代軍隊建設(shè)研究、中國思想史研究,等等。如《20世紀初美國華僑對“排華法”的調(diào)適與挑戰(zhàn)》在分析20世紀初美國移民政策及移民環(huán)境的基礎(chǔ)上,以《中西日報》的資料為基本史料,分析在“排華法”背景下華僑移民自身的移民活
《事物掌故叢談(大字本套裝1-3冊)》為著名文藝批評家、民俗學家楊蔭深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通覽典籍的基礎(chǔ)上,以生動的語言,清晰的思路梳理了“歲時節(jié)令、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游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類五百多種日常事務的起源和演變。資料翔實,考證嚴謹,內(nèi)容豐富,雅俗共賞。
法國史學家、漢學家格魯塞所寫的這本《中國簡史》,是西方人研究中國歷史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書中,作者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點,串連起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又以這些點為基礎(chǔ)展開畫面,截取出一個個角度獨特的視覺面,從華夏的起源一直寫到了清王朝的覆滅。同時,作者也不是孤立地來寫中國歷史,而是將其放入了整個世界歷史的大環(huán)境當中
《中國文化思想研究》是國際著名漢學家汪德邁先生的重要新作,“跨文化研究”叢書中的代表性成果。本書包括四個部分:一,用中國文化特色認清中國文化道理;二,依靠漢字文言靠關(guān)系劃分古代歷史分期;三,用整體觀點考察中國思想的特殊性;四,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禮治”的特別考察。作者認為,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礎(chǔ),對漢字的書寫和應用,是
北京什剎海書院迄今已成立五周年了。五年來,書院始終堅持“秉承五千年中華人文傳統(tǒng)之大道,弘揚儒釋道三教圓融益世之精神,包容諸子與百家探索求新之學說,肩負新時代人類濟世和諧之使命,培育重道德自信自覺自強之英才”的宗旨,努力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匯集學術(shù)英才等方面發(fā)揮作用!度遽尩琅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什剎海書院2015年
《文化轉(zhuǎn)場:中國與他者》是著名漢學家金絲燕教授的重要新作,“跨文化研究”叢書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本書主要討論了“文化轉(zhuǎn)移”的定義和對中國當下跨文化研究的意義,指出所謂文化轉(zhuǎn)移是由西方學術(shù)中心論的衰落造成的。特別是21世紀以后,西方的修辭學、闡釋學、詩學三大學術(shù)支柱漸次衰落,對非西方國家文化的研究,回歸到那個國家自己的文
該書全面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主要類型、理論要義及精神品質(zhì),真實而深刻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力求用現(xiàn)代眼光觀照傳統(tǒng)文化,探求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之路。其具體內(nèi)容涉及哲學、政治、學術(shù)、審美、風俗、科技、器物等方面。具體內(nèi)容:第一章哲學文化、第二章政治文化、第三章學術(shù)文化、第四章審美文化、第五章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