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梳理中國電視動畫在國際傳播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從國際傳播原理出發(fā),探討電視動畫作為文化傳播媒介的內涵與外延。 對比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電視動畫國際傳播經驗,為讀者提供全球視角下的比較分析。 解析電視動畫國際傳播生態(tài)建構,從國家戰(zhàn)略、產業(yè)機制、人才體系等層面,提出提升中國電視動畫國際傳播效能的策略。 本書
《新世紀以來國產“系列電影”敘事研究》一書旨在系統(tǒng)、全面和創(chuàng)新地探討新世紀至今的國產系列電影。在梳理歷史的層次上,該書首先觀照了世界系列電影的發(fā)展歷程,總結了其中的變化,并以此為參照對象,進一步細分了國產系列電影的發(fā)展分期,探討了其背后的深層動因;從觀照現實的維度來看,該書運用諸多前沿且跨學科的理論,對當下國產系列電影
本書是對2023年度中國電影、電視劇、話劇發(fā)展進行的年度綜述與闡釋、巡禮與總結。全書共分為“年度專題研究報告”“年度電影作品熱點評論”“年度電視劇作品熱點評論”“年度戲劇作品熱點評論”四輯,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集中表達了以上海影視戲劇理論研究會的各位專家學者為主的影視戲劇學術團隊對2023年度中國電影、電視劇、話劇的創(chuàng)
本書對新時期以來國產類型電影“美術創(chuàng)作”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選取古裝武俠片魔幻片、喜劇片、小妞電影、青春片、犯罪片、西部片、戰(zhàn)爭片等優(yōu)秀類型案例,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視角對其電影美術創(chuàng)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歸納總結出不同國產類型美術創(chuàng)作中獨具特色的形式風格、視覺特征、造型思維、造型方法等。對類型電影美術創(chuàng)作的共
本書從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角度——基于物質資料的形成以及藝術形式的建構過程——將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素都納入討論框架的范疇里,并關于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三大形態(tài)(包括以以寫作化為主要傾向、以故事化為主要傾向、以意識流為主要傾向)的討論中,從藝術作品的外在結構形式出發(fā),進而探究其創(chuàng)作內容和形態(tài)表達之間的關系。此外,相對于以往教材式的有關
自2020年“網絡微短劇元年”以來,短劇憑借其自身“制作成本低、內容輕量化、傳播分眾化”特征,僅用三年時間便走過了網絡文學三十年的歷程,一躍成為網絡文娛消費的新藝術樣態(tài),滿足了網生代的觀賞期待,開辟了網絡視聽行業(yè)的新賽道,為中國整個網絡文化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注入了新動能。但是,在這個迅猛發(fā)展的視聽藝術年輕軌跡中,也存在著良
吳昱朋,上海大學音樂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世紀20-30年代,電影作為一種新興的娛樂形式,迅速融入上海市民的生活。電影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那些光影世界中的故事。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上海孕育了眾多知名電影公司,它們不僅推動了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推出了如阮玲玉、周璇、趙丹等一批熠熠生輝的影星,以及《
本書是2006年首播,2007年火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官方攝影集。收錄500余張《士兵突擊》電視劇臺前幕后劇照,其中包含大量從未問世作品。其中,300張劇照將《士兵突擊》的故事串聯成脈絡,清晰復現;111張攝影作品截取重點人物關鍵瞬間;62張幕后劇照,盡覽《士兵突擊》拍攝過程中的故事;58張作者
這是一部關于新媒體時代動漫設計開發(fā)與品牌建設研究的專著。書中討論了新媒體發(fā)展對動漫產業(yè)的影響,解釋了動漫設計的基礎和原理,并展示了新媒體技術在動漫設計中的具體應用。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本書詳述了在動漫設計開發(fā)與品牌建設方面的成功實踐,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這些理論和策略;同時,也為動漫從業(yè)者在創(chuàng)意發(fā)掘、團隊協(xié)作和資源整合等
《亂世佳人》(1939)是史上最賣座的影片之一,但它在評論界卻時常被貶低為一部單純的浪漫愛情片。本書作者則對這種誤解進行了追問,發(fā)掘出它內含的勃勃雄心以及驚人的制片水準,同時還探究了它對電影導演們的影響,一代又一代觀眾對它的喜愛,以及它對日常語言的影響。作者認為,這部電影還讓近一個多世紀以來電影如何再現美國奴隸制和內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