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天地開辟的神話、秩序開創(chuàng)的神話、國家建構的神話三部分,以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十三位主神——盤古、女媧、西王母、伏羲、炎帝、黃帝、嫘祖、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大禹、倉頡為中心,展開與他們相關的神話敘事,力圖建構起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總體面貌和格局譜系。
神話故事是原始的自助心理學。千百年來,人們都是通過此類故事來解釋生命和人性的奧秘。本書精選了古希臘、古羅馬、希伯來、埃及、印度、美洲原住民、毛利、凱爾特、北歐等各文化的五十余則神話、傳說,再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視角加以解讀,引領讀者一同經(jīng)歷生命的各個旅程。我們可從中窺見自己的影子,洞悉故事中所蘊藏的深層意義,并學會化解自身在
狐文化前期是圖騰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妖精文化是主要方面。狐妖不僅體現(xiàn)出一般意義的宗教觀念,例如所謂物老為怪等,更包含著許多狐妖所特有的宗教觀念,以致我們可以用狐妖觀念、狐仙觀念之類的概念來概括關于狐的變化、修煉等特殊內容。在狐妖身上也非常特殊地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倫理觀、女性觀等等,折射著不是對狐而是對人
達斡爾族的薩滿信仰由來已久,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雖幾經(jīng)風雨、斷續(xù)飄搖,卻一直在民間保持著強韌的生命力。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在改革開放的寬松文化環(huán)境下,中國內蒙古東北部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以斯琴掛、沃菊芬為代表的新一代達斡爾族大薩滿,她們活躍在呼倫貝爾地區(qū),十幾年間舉辦了上百次祭祀活動,使得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達斡爾族傳統(tǒng)薩
本書分為“外國神話研究”“古代神話研究”“跨學科神話研究”“巴蜀神話研究”“少數(shù)民族神話研究”“青年論壇”等板塊,共收入學術論文二十篇,從不同角度對神話進行了深入研究。
海南的漢族民間信仰活動豐富多彩,由于島外移民來源地、生存地不同,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形式和多元發(fā)展的趨勢。其中最常見民間活動是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期間,以及以軍坡和公期為載體的祀神游神等活動。此外,一些地區(qū)還有“行符”“圓年”“公掃村”等,盡管其名稱不同,但往往活動的目的相同,形式也大同小異。對此,歷代的海南地方志文獻記載少而簡。
本書為學術研究類作品,研究的是菲律賓民都洛島的山地原住民族阿拉安芒揚人(AlanganMangyan)的神話傳說、精神信仰、巫術和儀式、超自然治療。本文是一個個案式的文化研究,筆者借助田野調查的研究手段,以多次田野調查中采集的民間文學文本、民族志材料為基礎,參考民間文學、民俗學、人類學等領域的學術理論,對于阿拉安原住民
本書立足經(jīng)濟學視角,提出假設、展開調查、搜集數(shù)據(jù),利用統(tǒng)計方法建立模型,討論大學生追星的影響因素和行為表現(xiàn)。經(jīng)由數(shù)據(jù)分析所得的聚類與被試者的自我歸類存在明顯偏差:一些認為自己不追星的大學生,追星行為卻非常顯著;而一些認為自己屬于追星族的大學生,卻并沒有明顯的追星需求行為。此外,不同學歷組和不同性別的大學生追星行為表現(xiàn)出
本書展現(xiàn)了約100種或奇特、或有趣、或神秘、或危險的動物,它們曾在世界各地流傳的神話傳說中出現(xiàn),但人們只聞其名,卻從未見過它們真實的樣貌。來自古希臘神話的飛馬珀伽索斯與宙斯一起在天空中馳騁;全世界僅有的一只不死鳥會在500年壽命將盡時浴火重生;集萬獸之王和空中霸主于一身的獅鷲勇猛強壯,是中世紀國王們的紋章標志。還有羅馬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話語提出并解釋了一些有趣的問題,比如后土娘娘原來是男的!你知道天書是怎么寫的嗎?水神也會被淹死?旱魃竟是遠古超級女英雄!破衣爛衫的濟公竟是個富二代?人類的祖先是一只鳥?申公豹居然真的是豹子成精等等。作者接觸到較多的中華文化典籍,慢慢從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關神話的知識,于是便將這些知識整理出來,用幽默風趣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