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凈源,從24歲到34歲,旅居非洲、中美洲、中歐、東歐,如今暫居美國西雅圖。她不間斷地“流浪十載”,與愛人相知相戀、結(jié)婚生子,幾乎都在國外完成。從2005年開始,她每年春節(jié)都在不同國家度過。她24歲之后的人生,就是一曲《橄欖樹》,最后還有非常幸福且令人向往的結(jié)局。這本書講述的就是她十年的旅居青春,講述把生活當作一場旅行的動人故事。
適讀人群 :旅行愛好者
螞蜂窩出品,螞蜂窩2015年年度旅行家凈源沉淀十年之作。
十年旅居,從獨自流浪到四口之家,從非洲、中美、東歐到北美,他鄉(xiāng)處處成故鄉(xiāng)。
她不只是一個旅行者,而是在那些地方有了一段又一段的短短淺淺的生活,并留下了長長深深的思念。她不在馬上看盡長安花,只是在長安停下腳步,試圖將旅居的日子也過成一朵花那樣,安靜地、努力地、慢慢地,開放。
走馬看不盡的長安花
我是凈源。
今年我34歲,是一雙兒女的媽媽,有一位忙碌的先生。我們暫居在美國最西北角落里的一個浪漫的城市西雅圖,除了繁華的城市天際線,這里還有雪山、碧海和藍湖。有的時候,你可以同時看到這一切:白色的巨大的摩天輪在海港邊緩緩地旋轉(zhuǎn),城市的天際線以那座著名的太空針塔最為顯眼,你的身后是湖水,而這所有畫面的背景,是天堂一般美麗的雷尼爾雪山圣潔的影子,聳立在被晚霞染成粉橙色的天幕中。
我們住在一棟老房子里,有各種各樣美麗的花兒繞著屋子次第盛開。這個五月,有白色繡球和紫藤的清香在小院兒里久久地彌散。我?guī)е⒆觽冏x書,給他們準備食物,有時候我也帶他們?nèi)ヅ郎、繞湖,我們常常在院子里、在路上遇到小松鼠和野兔,有時候甚至能遇到小鹿,我們就停下來,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它們跑遠。
讓我們設想一下,將生命之鐘,以十年為單位往回撥。
那年我24歲,剛剛開始遠行,那是我未來十年流浪生活的起點。我先到非洲,經(jīng)歷過了槍戰(zhàn),朋友被綁架,至于我裝衣服的箱子里面鉆出一只彩色的蜥蜴,頭頂滿是肥皂泡泡時停水之類,那簡直都不算個事。我在乞力馬扎羅雪山腳下看到了海市蜃樓和龍卷風,我看到獅子和獵豹就在我身邊幾米開外,我看到藍色湖面的火烈鳥飛起來,一片粉紅色的云彩。后來我在中美地峽最窄的那個角落里,千山萬水的,好像世界之外,卻過著最居家的日子。我有幸在古巴未開放的年代,見識了那么不一樣的國度。然后我去東歐,在整座城都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捷克布拉格和悲情的波蘭華沙之間過著雙城生活,在眾神的故鄉(xiāng),希臘雅典,孕育了我的第一個孩子……
我不只是一個旅行者,而是在那些地方有了一段又一段的短短淺淺的生活,卻留下了長長深深的思念。我不在馬上看盡長安花,我只是在長安停下腳步,試圖將旅居的日子也過成一朵花那樣,安靜地、努力地、慢慢地,開放。
我走過一些地方,見過一些風景,遇過一些人。有五個孩子的非洲豪薩貴族,在我永遠離開那里之后對我說愛我;世界上最快樂的一個肯尼亞人,竟然被我的一個極為俗氣的問題難住;巴拿馬的老船長,讓我做了半年的華人商會主持人,在副總統(tǒng)為他舉辦的送別晚宴上,我竟然穿著不合時宜的工作裝;還有,在布達佩斯的地鐵站里,我站在自動售票機前一籌莫展的時候,那個從軌道的另一邊看到,匆匆奔上地面穿過馬路來到我這一邊,跑得氣喘吁吁來幫我的匈牙利青年……
再往前撥十年。
那年我14歲,是一個苦兮兮的初中生。我要在每次大考小考以及學科競賽中跟一群優(yōu)秀的孩子爭名次,甚至每次思想政治課的課前小測驗,如果我沒有答上來問題,回家都會被罵,并且,同學們的秘密都不會告訴我,因為,我的家就在校園里,我的媽媽就是我班上的老師,她跟我所有的任課老師都在一間辦公室。天啊,我好像生活在一個完全密封的大球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瘋狂地迷戀三毛,買回來她所有的書,一遍一遍地讀。她的世界離我那么遙遠,按道理我至少也應該向往一下才對,可是竟然沒有,我竟然想都沒有想過自己也要像她一樣,她之于我是作為遙不可及的另外一個世界而存在的。那種迷戀,就如同現(xiàn)在看《三體》或者《哈利波特》,再怎樣地沉迷,你也當然不會想象它們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那個時候的我,去離家300米外的好朋友Vivi家都要請示和約定,出門不可超過兩個小時。湊巧的是,當年的兩個好朋友,十年之后我去了非洲,二十年之后的現(xiàn)在,Vivi也在非洲。
還是那一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北京,那是我記事以來的第一次長途旅行。那時我覺得一切都那么新鮮,在天安門廣場上看到兩個金發(fā)碧眼的“洋娃娃”也忍不住排隊跟他們合影。那年我還不怎么愛寫作文,Vivi是我遙不可及的榜樣,就在那次結(jié)束北京之旅回家后,我的語文老師在我記錄北京之行的幾篇作文上,篇篇都打上了許多個紅圈圈,并在最后點評:擅長寫游記。
讓我們再往前退回十年。
那年我4歲。其實關(guān)于那個時候,現(xiàn)在我能夠記起的事情已經(jīng)極為有限。我只記得,那時我也有個跟現(xiàn)在我的先生一樣總是出差的爸爸,我的媽媽要去給學生上課,我就一個人被鎖在家里,自己讀《娃娃畫報》和寫字畫畫。盡管記憶那么有限,但有一個畫面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那一定不是我真實看到過的,而是,我好像一個穿越回三十年前的飄浮在空氣中的靈魂,不知為何那畫面如此清晰,那個4歲的我的小小背影,甚至我能看到她穿著紅色的衣服。
我看到:4歲的我,爬到窗前的書桌上,扒著窗子,久久地看著外面的世界。
于是我想到,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大概正是那種生之俱來的東西。
讓我們撥回24歲。
那年夏天,我的父母去深圳給即將遠行非洲的我送行。對于離開體面又穩(wěn)定的銀行工作跑到非洲去這件事情,一向管我太多太嚴的父母,這一次竟然沒有阻攔。同事開車送我去蛇口碼頭,爸媽只送我到地下車庫。我的媽媽,身上背著24小時工作的血壓監(jiān)控儀器,她一直有高血壓。她淡淡地說,表姐陪她去做了體檢,醫(yī)生說,仔細檢查一下好換一種藥。
我竟然傻傻地相信了好幾年,等到有一天我突然醒悟過來的時候,淚流滿面。
每個人心中大概都有一幅背影圖,朱自清寫過,三毛也寫過——不去管我在4歲的時候是如何被鎖在家中,14歲的時候他們對我是如何地貼身監(jiān)控,在我24歲的時候,他們終究是成全了我遠行的腳步。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就讓我將這本書,獻給我的父母,作“有方”之旁證。
也是在那一年的旅途中,我遇到了攜手走天涯的人生伴侶。我并非旅行家,之所以后來天涯漂泊,皆因一個執(zhí)念——在一起。
最后,再回到34歲的現(xiàn)在吧。
曾經(jīng)我很害怕青春流逝,美麗不再。兒時的記憶保存得不多,唯獨在我的母親35歲生日那天她的一句感慨卻一直烙印心底,她說:“天啊,我竟然35歲了!”那樣的語氣和神情,讓我覺得35歲一定是個很可怕的年齡。最愛看的《紅樓夢》里,賈寶玉也說,女孩變成婦人,從一顆無價之寶變成死珠子,然后竟成了死魚眼睛。
如今我也到了曾以為會很可怕的年齡,但是我發(fā)現(xiàn),比起以往的任何時候,我更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雖然曾經(jīng)唾手可得的美麗與輕盈,現(xiàn)在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來跟歲月?lián)寠Z,但是一個更美麗的內(nèi)心世界,卻是歲月和經(jīng)歷賜予我的禮物。比起十年前那個被寵愛、被照顧的小姑娘,我也更喜歡現(xiàn)在這個更懂得去付出愛和照顧別人的自己。
眼界帶來心胸,心胸成就心性,十年天涯羈旅,換來我內(nèi)心的越來越平靜。
這樣的成長,來自于時間和經(jīng)歷的積累,來自于旅途中遇到過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刁難我的尼日利亞客戶,還是扶植我的巴拿馬商會老船長;無論是盧旺達村莊里問我要筆和書的小姑娘,還是古巴街頭突然涌上來圍著我拍照的一群小孩……
如今我的女兒,也5歲了——有時候我想,我頭腦中的那個4歲的我趴在窗前書桌上看外面的世界的背影,那么清晰,其實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女兒。我的兒子2歲多,每天都在對我說,媽媽,我要去外面玩。
我想,是時候了,把媽媽的關(guān)于外面世界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不過,對孩子們而言,這就是個故事而已。我并不期待他們從媽媽的經(jīng)歷中得到成長。這只是我自己的成長,而他們,也終將各自踏上旅程,去經(jīng)歷,去累積,去長大。
凈源,
螞蜂窩2015年年度旅行家
24歲,開始一個人流浪。
34歲,已是一雙兒女的媽媽。
流浪十載,旅居非洲、中美、東歐,如今暫居美國西雅圖。
生活,在旅行中靜靜綻放……
自序 走馬看不盡的長安花
一、旅居就是那么開始的 (非洲 2005—2006年)
1. 尼日利亞:學會快樂的意義
初踏非洲大地
借我一間浴室,還你一個家
歡迎來到槍戰(zhàn)現(xiàn)場版VIP席位
落魄的王子,依然快樂
說過愛以后,相忘于江湖
我的尼日利亞媽媽
吃在哪兒都是重要的事
2. 肯尼亞:另外一種拓荒者
什么才是我的肯尼亞?
全世界最好的動物園,那一年看完了
動物之外的國家公園
今晚我加班,請丹尼斯來接我
3.盧旺達:大屠殺后十二年
你記得電影中的格雷戈瓦嗎?
穿越盧旺達,從東到西
二、生活即是一場旅行(中美洲與加勒比地區(qū)2007—2008年)
1.初訪古巴,迷失哈瓦那(2007年)
一個城市的展開(2007年6月1日)
迷失哈瓦那老城(2007年6月2日)
圣塔瑪麗亞海灘上的小男孩(2007年6月3日)
大龍蝦版農(nóng)家小炒(2007年6月4日)
2.再訪古巴,不忍離去(2008年)
深夜的Salsa(2008年1月12日)
來古巴怎能不抽雪茄(2008年1月13日)
古巴熱心人(2008年1月16日)
來自牙買加的藍山咖啡(2008年1月17日)
全哈瓦那的情侶都在這里(2008年1月18日)
遇見海明威,遇見全世界最好的芭蕾(2008年1月19日)
同吃同住同吐槽的友情(2008年1月20日)
再見,我會永遠記得你(2008年1月24日)
巴拿馬,記憶碎成千絲萬縷
最遙遠的距離有最溫暖的記憶
還有一位老船長
藍山深處的印第安人
你所不知道的購物天堂巴拿馬
三、一路有愛,遍地花開(中東歐2008—2011年)
有一個布拉格,只有我知道
波蘭,差點生個“肖邦寶寶”
布達佩斯,素昧平生的呵護
一個中國孕婦的歐洲孕期日記
給小鎮(zhèn)的情詩
四、你好世界,我愛你(2005—2016年)
路上總有車馬事
那些花兒,開在心底
這其實是一個愛情故事
尋寶人的浪跡天涯
落魄的王子,依然快樂
那個奪命狂奔去報警的Prince(王子),別笑話他的名字,人家真的是王子。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尼日利亞現(xiàn)行的土王(酋長)制度。尼日利亞現(xiàn)在是一個聯(lián)邦國家,在成立聯(lián)邦之前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小國,每個小國都有自己的土王(King),國王下一級就是一個個傳說中的酋長(Chief)了,成立聯(lián)邦之后這些土王和酋長仍然存在,有自己的管轄地,土地和王權(quán)由其家族承襲。根據(jù)經(jīng)濟和政治的實力區(qū)別,在很多地區(qū),尤其是在以豪薩族為主的尼國北部,土王和酋長既是行政首領亦是宗教領袖,權(quán)勢依然大于聯(lián)邦政府,一呼百應, 派頭十足。
2006 年的宰牲節(jié),我應客戶之邀,去土王依然權(quán)傾一方的北方卡齊納州觀禮,看到一場各個酋長到首府來朝拜土王的盛會。最后, 紫色的華蓋帳幔下,土王坐在高大的駱駝背上緩緩進場,兩邊侍從騎著駱駝敲著象皮鼓隨行。酋長們對土王頂禮膜拜的場景,令我在恍惚間,已全然不知身在何方。
我們這位Prince 的爹,正是尼日利亞大大小小的土王之一。尼日利亞民風中本來就還盛行一夫多妻制,擁有土地和財產(chǎn)的土王, 更是可以娶無數(shù)個老婆,生無數(shù)個孩子,而Prince,正是他爹無數(shù)個孩子中的一個。據(jù)他自己所說,他有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每次聽到這個說法我總想笑。
可兄弟姐妹多了,我們的王子老兄便徒有王子之名,沒有任何的實惠,不得不在中國公司做個司機,每月掙幾個大洋養(yǎng)家糊口。
王子尚且如此,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就更是心酸。我們還有一個司機叫伊瑪,有一次他帶我出去買東西,看見我買了一串紅提,當時不說,回到辦公室,央了一個男同事過來跟我說:“這葡萄是進口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請問小姐可以不可以給我一顆嘗嘗?” 當下只覺得一陣不忍,就要這男同事把葡萄都拿過去,分給幾個司機都嘗嘗。這回倒是我的同事不答應了——1700 奈拉,那么小小一串葡萄,我在尼國一年,也沒吃過幾次。
不過,在尼日利亞,你從來不會見到貧窮給人們帶來悲傷。相反, 哪怕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兩頓之間他們還是能在樹下悠閑地曬太陽, 不知從哪兒傳來一陣音樂,他們就跳起舞來,滿身都是熱情而靈活的力量。只要有音樂響起的地方,就能看到當?shù)厝丝鞓返匚璧,無論是在排隊,或是路過,還是在星期天的教堂。白人世界的教堂里, 贊美的詩篇是那樣的莊嚴肅穆,充滿深情。而尼國人的教堂里的禮拜儀式,你完全可以想象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歌舞音樂會。每個尼日利亞人都是天生的歌唱家和舞蹈家,他們大聲地歌唱,隨著歌聲熱情地搖擺舞蹈,用他們獨特的方式來贊美他們的天父。我們?nèi)ナ锥贾獾闹堇飬⒓颖镜厝说幕槎Y,婚禮上除了專門的樂隊之外,還有一群一群的小孩子,他們沒有樂器,但這也阻擋不了一顆顆熱愛音樂的心,他們用鐵皮罐子做鼓,小木棍做棰,最初的藝人,就這樣誕生。
有人將中西部非洲的貧窮歸因于太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看吧,沒有嚴寒也沒有酷暑,隨便種什么莊稼,把種子扔進地里就好了,過段時間自然就有收成;餓了渴了,經(jīng)過哪棵樹就摘下來幾個果子,芒果、木瓜或是大蕉,更別說地底下還滿是各種資源。自然條件的優(yōu)渥,導致了他們?nèi)狈恿Γ凰歼M取。當然,你也可以將那種不進取理解成慢節(jié)奏的生活,從不焦慮,永遠快樂。
阿布賈的樹木并不多,幾乎任何時候,每一棵樹下,都能看到無所事事的當?shù)厝,厲害一點的、身手矯捷的人,還能一直爬到椰子樹高高的樹頂上。不同的是位置,相同的是,一棵樹,就夠他們消磨掉一整個下午,乃至一輩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尼日利亞人都是這樣的無所事事、靠天吃飯,我和我的同事們也見過許多的富人,壟斷了尼國的柴米油鹽等民生行業(yè),有南部的石油大亨,也有電信運營商主席,他們并沒有太多的個人享受,相反卻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尼國腐敗不假,富人的財富積累方式我不評價,但是我想,勤奮和努力,在任何一個社會的財富積累中仍然是必須。
我們承認這個世界的確有太多的不公平,同樣的勤奮不一定會帶來同樣的成功,可世界又是公平的,懶散一定沒有出路。這是一種糾結(jié)的矛盾,一方面我深深被普通尼國人無所不在的快樂所感染,另一方面又有種怒其不爭的感慨。這種膠著、不斷的碰撞,逐漸內(nèi)化成自己的人生哲學,如何在努力與不爭之間得到平衡。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能從任何一個人身上學到東西——在尼國的一年,那些原始天然的快樂逐漸撫平一顆焦慮的心,我最大的改變,就是學會了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從此擁有一顆越來越平靜的心。
從來不曾想過,正是從尼國開始,我的人生,才知曉快樂的意義。
聽吧,我們樓下的食堂里那幾個幫廚的廚娘啊,每天早上,都是她們很早就起床,一邊打水一邊大聲唱歌,嘩嘩的水聲和歡快的歌聲擾我清夢,從最初覺得困擾卻又不忍發(fā)火,后來變成一種陪伴、一種象征,因為她們唱得是那么的歡快,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歌聲。那么我,干脆就躺在這非洲的黎明里,靜靜地享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