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85 元
叢書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系列叢書
- 作者:王偉光, 李慎明, 程恩富主編
- 出版時間:2012/12/1
- ISBN:9787516117767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A81-53
- 頁碼:531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文集(第2輯)(2011)》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為了更好地反映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相關文件精神,由院馬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教授負責,院馬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組織編撰《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文集(第2輯)(2011)》收錄本年度全院范圍內專家學者最具代表性的、已發(fā)表或未發(fā)表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章。
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工作,重視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工作。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下發(fā),并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把中國社會科學院努力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黨和國家的思想庫智囊團、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2009年初決定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立后,一方面注重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組織機構的建設,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別的研究室和中心等;同時又注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2011年,院馬工程領導小組決定每年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文集》,文集收錄上一年度全院范圍內馬克思主義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借此集中反映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一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毛澤東關于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戰(zhàn)略思想產生的淵源、發(fā)展脈絡及相關思考——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
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形態(tài)化及其提問方式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實踐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社會時空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三大基本命題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國史研究的初興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中國化歷程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發(fā)展
第二編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
馬列主義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與指南
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觀及其現實意義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哲學變革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社會性質與中國文明起源的路徑問題
馬克思的歷史規(guī)律觀
在歷史的深處展開未來的想象——社會形態(tài)理論與歷史價值觀
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重估《資本論》的價值
關于剩余價值論的幾個理論問題
通向《資本論》之路——MEGA2視野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路徑研究
從行為實驗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人本觀的科學價值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政黨學說的基本思想
第三編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今天俄羅斯人如何看待歷史
蘇共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與啟示
體制還是個人:對蘇聯解體之源的探討——以馬克思主義比較政治學視角
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體制的界定分析蘇聯解體
古共“六大”與古巴經濟模式的“更新”
變革中的社會主義四國——2010-2011年越南、古巴、老撾、朝鮮四國社會主義研究報告
馬克思與吉登斯現代性思想比較
金融危機后西方思想理論界對社會民主主義的新認識
第四編 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質、原則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學科若干重大問題研究
積極推動數量經濟學理論研究建立馬克思主義數理經濟學
后記
在于學術史的撰寫中,更不是存在于理論的推演探討之中。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是社會實踐和斗爭的產物,今天我們在發(fā)展中國形態(tài)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論之時,要堅持其實事求是、批判精神、人民立場等核心價值。實事求是地面對當代文學、文化發(fā)展之現狀和存在的新問題,以批評對話的方式,通過具有深沉的歷史理性精神的思想和強大的穿透力的理論辨析,來顯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超越性和優(yōu)越性。所謂人民立場,即是以是否滿足文化民生為出發(fā)點和衡量標準,以是否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和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為出發(fā)點和衡量標準,來分析和評價當前各種文化、文藝現象。在階級斗爭趨于緩和,文化建設成為主要任務的今天,馬克思主義的建設性,其致力于文化建設的精神維度應該凸顯出來。
在當代文化產業(yè)、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評價、流通和消費中,以及圖像閱讀,日常生活審美化等現象的研究中,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人民立場、超越精神具有巨大的理論透視力,比如日常生活審美化現象,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只能是有限肯定,因為這種審美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感性物欲的合理性,但更多的應是批判意識,即這種對物的追求,并非審美形式的構造,而是新的物的奴役,新的異化形式。馬克思主義反對各種異化,主張人的解放。因此,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看當代中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爭論,就不能是如某些學者那樣的肯定,而是應該更多地對其持一種批判性反思之、規(guī)范之的思想和學理態(tài)度,這種批判性反思和規(guī)范的態(tài)度,并非僅僅是出于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生活方式所體現出的基于消費主義的資源耗竭,更多的是基于對人的解放、對人的精神自由的人文主義堅守。因此,我們認為,在思考和建構中國化、當代形態(tài)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論時,如何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能體現當代中國文化利益的美學自覺、美學自信、美學自強問題,亦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