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會計專業(yè)就業(yè)面向崗位中制證、記賬、報表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相關專業(yè)知識與必要技能為依據,選擇認知會計、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復式記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賬務處理程序和會計檔案9章為學習內容。按照學習習慣及基本學習規(guī)律,本書設計了“知識導航”、“學習目標”、“學習建議”、“課前預習”和“課后訓練”5個環(huán)節(jié),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知識導航(1)
學習目標(1)
學習建議(1)
11會計的概念(2)
111會計的定義及特點(2)
112會計的職能與目標(3)
12會計的基本前提與信息質量要求(5)
121會計的基本前提(5)
122會計信息質量要求(8)
13會計核算基礎與計量屬性(10)
131會計核算基礎(10)
132會計計量屬性(12)
14會計核算方法(13)
拓展閱讀(15)
課前預習(16)
課后訓練(17)
(21)
知識導航(21)
學習目標(21)
學習建議(21)
21會計對象(22)
22會計要素(23)
221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24)
222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27)
23會計科目與賬戶(30)
231會計科目(30)
232賬戶(34)
拓展閱讀(37)
課前預習(38)
課后訓練(39)
(44)
知識導航(44)
學習目標(44)
學習建議(44)
31記賬方法(45)
311記賬方法概述(45)
312單式記賬法(45)
313復式記賬法(45)
32借貸記賬法(50)
321借貸記賬法的概念及記賬符號(50)
322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51)
323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guī)則(54)
324借貸記賬法的會計分錄(57)
325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58)
33借貸記賬法的運用(62)
331資金籌集業(yè)務的核算(62)
332供應過程業(yè)務的核算(66)
333生產過程業(yè)務的核算(73)
334銷售過程業(yè)務的核算(80)
335利潤形成與分配業(yè)務的核算(85)
拓展閱讀(91)
課前預習(91)
課后訓練(93)
(107)
知識導航(107)
學習目標(107)
學習建議(107)
41會計憑證概述(108)
411會計憑證的概念和作用(108)
412會計憑證的分類(108)
42原始憑證(109)
421原始憑證的分類(109)
422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113)
423原始憑證的填制(114)
424原始憑證的審核(116)
43記賬憑證(117)
431記賬憑證的分類(117)
432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120)
433記賬憑證的填制(121)
434記賬憑證的審核(124)
44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125)
441會計憑證的傳遞(125)
442會計憑證的保管(125)
拓展閱讀(127)
課前預習(127)
課后訓練(128)
(137)
知識導航(137)
學習目標(137)
學習建議(137)
51會計賬簿概述(138)
511會計賬簿的概念和作用(138)
512會計賬簿的分類(139)
52會計賬簿的設置和登記(140)
521會計賬簿的設置原則和基本要素(140)
522會計賬簿的啟用規(guī)則和登記規(guī)則(142)
523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144)
524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148)
53對賬(158)
531對賬的目的(158)
532對賬的內容(158)
54錯賬的查找和更正(159)
541錯賬的查找(159)
542錯賬的更正(161)
55結賬(166)
551結賬的概念(166)
552結賬的程序(167)
553結賬的方法(167)
554賬簿的更換(171)
拓展閱讀(172)
課前預習(173)
課后訓練(175)
(181)
知識導航(181)
學習目標(181)
學習建議(181)
61財產清查概述(182)
611財產清查的概念和賬實不符的原因(182)
612財產清查的意義(182)
613財產清查的種類(183)
614財產清查的一般程序(184)
62財產清查的方法(185)
621貨幣資金清查的方法(185)
622實物資產清查的方法(188)
623往來款項清查的方法(191)
63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192)
631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程序(192)
632財產清查結果的核算(192)
拓展閱讀(195)
課前預習(196)
課后訓練(197)
(203)
知識導航(203)
學習目標(203)
學習建議(203)
71財務會計報告概述(204)
711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204)
712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204)
713會計報表的分類(205)
714會計報表的編制要求(206)
72資產負債表(207)
72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和作用(207)
722資產負債表的格式(207)
723資產負債表的編制(208)
73利潤表(217)
731利潤表的概念和作用(217)
732利潤表的格式(217)
733利潤表的編制(218)
拓展閱讀(221)
課前預習(222)
課后訓練(222)
(229)
知識導航(229)
學習目標(229)
學習建議(229)
81賬務處理程序概述(230)
811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230)
812賬務處理程序的設置要求和種類(230)
82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231)
821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231)
822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憑證、賬簿設置(231)
823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步驟(231)
824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246)
83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246)
831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246)
832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憑證、賬簿設置(246)
833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步驟(247)
834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257)
84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258)
841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258)
842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憑證、賬簿設置(258)
843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步驟(258)
844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262)
拓展閱讀(262)
課前預習(263)
課后訓練(263)
(270)
知識導航(270)
學習目標(270)
學習建議(270)
91會計檔案概述(271)
911會計檔案的概念(271)
912會計檔案的特點(271)
913會計檔案的內容(272)
92會計檔案的整理與裝訂(272)
921會計憑證的整理與裝訂(272)
922會計賬簿的整理與裝訂(275)
923財務會計報告的整理與裝訂(277)
924其他會計檔案的整理與裝訂(277)
93會計檔案的歸檔與保管(278)
931會計檔案的歸檔(278)
932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279)
933會計檔案保管過程中特殊問題的處理(280)
94會計檔案的查閱、復制與銷毀(281)
941會計檔案的查閱、復制(281)
942會計檔案的銷毀(282)
拓展閱讀(283)
課前預習(285)
課后訓練(286)
參考文獻 (289)
本教材于2005年首次出版,于2007年進行了第2版修訂,承蒙讀者的厚愛,取得了良好的發(fā)行效果,并被評為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12年,本書申報“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并成功立項,借此機會進行了第3版修訂。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1教材編寫圍繞我國高職高專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及以“會計職業(yè)考試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要求為標準,使本教材在滿足會計職業(yè)考試的基本理論要求的同時,充分體現高職會計教學的“職業(yè)化”、“實踐性”特點,更加符合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2以會計專業(yè)就業(yè)面向崗位中制證、記賬、報表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相關專業(yè)知識與必要技能為依據,選擇認知會計、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復式記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賬務處理程序和會計檔案9章為學習內容,邏輯思路更加符合工作崗位流程。
3將會計基本理論嵌入到各會計核算方法中講述,寫作方式上增設了“想一想”、“練一練”、“小鏈接”、“拓展閱讀”等環(huán)節(jié),既方便“教學做一體”新理念的實施,也使得教材內容實踐性與理論性、專業(yè)性與趣味性、前導課程與后續(xù)課程結合更加緊密。
4按照學習習慣及基本學習規(guī)律,本書設計了“知識導航”、“學習目標”、“學習建議”、“課前預習”和“課后訓練”5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設置章前的“知識導航”、“學習目標”欄目,意在讓學習者在開始學習之前對全章內容在知識體系、重難點及學習應達到的目標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學習建議”欄目則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學習思路。章后設置“課前預習”欄目,目的是讓學習者在開始新課學習之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同時也方便教師進行課前學習檢查指導!罢n后訓練”欄目,設計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實訓題”四種題型,意在讓學習者通過實際操練,進一步鞏固課程學習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本教材由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王碧秀教授任主編,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施海麗副教授、南昌理工學院常尚新副教授、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譚文培副教授任副主編。中國銀行麗水分行蔡夢穎和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袁園任參編。湖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肖小飛教授任本教材主審。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盡管我們付出了努力,但教材中疏漏之處仍然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