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路》其與眾不同之處在于立足武夷,詳略有度,濃墨記述朱熹在閩北、尤其是在武夷山生活、成長和朱子文化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傳播、發(fā)展的歷程,詳細(xì)、準(zhǔn)確地介紹了朱熹在武夷山相關(guān)遺跡的歷史與現(xiàn)狀,填補(bǔ)了不少其他同類作品的的缺失,讓讀者了解武夷山,了解朱熹及其理學(xué)與武夷山的淵源關(guān)系,了解武夷山作為朱子文化發(fā)祥地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一章 生逢亂世(建炎四年至紹興十三年1130-1143)
第一節(jié) 戰(zhàn)火擾境,舉家奔波
第二節(jié) 初涉儒典,立志圣人
第三節(jié) 寓居建安,謹(jǐn)承庭訓(xùn)
第二章 就學(xué)五夫(紹興十四年至紹興二十三年1144-1153)
第四節(jié) 少喪慈父,托孤五夫
第五節(jié) 情結(jié)歇馬,銘記師教
第六節(jié) 從學(xué)致中,師事原仲
第七節(jié) 結(jié)緣道謙,學(xué)佛十年
第八節(jié) 三試登仕,初謁李侗
第三章 初入仕途(紹興二十三年至紹興二十七年1153-1157)
第九節(jié) 體恤民隱,嚴(yán)戢吏奸
第十節(jié) 整頓縣學(xué),敦勵民風(fēng)
第十一節(jié) 探奧圣門,棄禪歸儒
第四章 奉祠潭溪(紹興二十八年至淳熙五年1158-1178)
第十二節(jié) 奉祠養(yǎng)家,收徒講學(xué)
第十三節(jié) 苦攻圣典,傾心著述
第十四節(jié) 廣交學(xué)友,切磋論道
第十五節(jié) 賦詩祝捷,上札議政
第十六節(jié) 創(chuàng)立社倉,賑濟(jì)災(zāi)民
第五章 施政贛浙(淳熙六年至淳熙九年1179-1182)
第十七節(jié) 減賦寬民,興儒敦風(fēng)
第十八節(jié) 應(yīng)詔呈章 ,開場賑饑
第十九節(jié) 巡視浙東,怒斥奸佞
第二十節(jié) 初辯義利,過化浙贛
第六章 蹌伏武夷(淳熙十年至淳熙十六年1183-1189)
第二十一節(jié) 構(gòu)筑精舍,授徒論道
第二十二節(jié) 隱居山林,潛心育人
第二十三節(jié) 再辯陳亮,又戰(zhàn)陸氏
第二十四節(jié) 深究勤著,體系終成
第二十五節(jié) 人都陳表,感憂國事
第七章 又涉仕宦(紹熙元年至紹熙五年1190-1194)
第二十六節(jié) 出知漳州,再行經(jīng)界
第二十七節(jié) 遷居考亭,出知潭州
第二十八節(jié) 人任侍講,直諫遭逐
第八章 付道滄洲(慶元元年至慶元六年1195-1200)
第二十九節(jié) 滄洲執(zhí)教,病中懷友
第三十節(jié) 訣別愛徒,身陷黨禁
第三十一節(jié) 講學(xué)閩東,出訪順泰
第三十二節(jié) 矗立豐碑,含冤別世
第九章 道澤百世
第三十三節(jié) 位列西序,名傳四海
第三十四節(jié) 朱子研究,再起熱潮
第三十五節(jié) 兩岸攜手,共鑄朱子品牌
附錄:
朱子簡譜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朱子之路》:
朱氏是一個源遠(yuǎn)流長的望族大姓。其始祖相傳是五帝時的顓頊。顓頊六世孫晏安賜姓為“曹”,曹安的后裔曹挾受封于邾,以國為姓,居魯?shù)氐泥u縣。戰(zhàn)國末年,邾被楚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朱”,此即朱氏得姓之始。漢末靈帝時,朱氏官會稽太守,遷居吳郡姑蘇。所以后來朱熹在他表明遠(yuǎn)祖籍貫時,稱為“吳郡朱氏”。唐僖宗中和元年(881),朱熹的遠(yuǎn)祖朱師古因避黃巢之亂由金陵遷居徽州歙縣黃墩,居住20余年。
唐天禱二年(905),朱熹的九世祖朱古僚奉刺史陶雅之命,領(lǐng)兵三千鎮(zhèn)戍婺源,官制置茶院使。因政績頗佳,第二年受封宣、歙、池、平、蘇、杭、饒、信八州觀察史,于是舉家遷居婺源,繁衍生息,被朱氏后裔尊為婺源朱氏的始祖。
到了朱古僚的第七世孫朱森,也就是朱熹的祖父時,朱氏家道已經(jīng)逐漸沒落。朱森是一個名副其實(shí)的一心只讀圣賢書,從不過問生計的酸腐士子,一生潦倒不得志,與仕宦更是無緣。但在他臨終前卻還是嗚咽流涕地訓(xùn)示后輩弟子說:“吾家業(yè)儒,積德五世,后當(dāng)有顯者,當(dāng)勉勵謹(jǐn)飭,以無墜先世之業(yè)!敝祆涞母赣H朱松(1097—1143),字喬年,號韋齋,出生在這樣一個世代業(yè)儒家庭,少時便知苦讀經(jīng)書,并自以為熟讀詩書方能經(jīng)邦治國,強(qiáng)烈的士大夫意識也在頭腦中根深蒂固。
北宋重和元年(1118),朱松考中進(jìn)士,約于第二年被任命為迪功郎,外派福建建州任政和縣尉,步入仕途。為了赴任,他質(zhì)押田產(chǎn),攜父母、妻子、兩弟、兩妹共8人舉家來到任所。但好景不長,宣和二年(1120)五月,朱松因喪父離任,艱難度日。守喪期滿后,他在閩中和京師之間奔走。宣和五年(1123)八月,朱松改任南劍州尤溪縣尉,至七年任滿返回政和居住。隨后由于靖康之亂,時局動蕩,農(nóng)民相繼起義,朱松不得不帶著家人四處避難。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初,朱松代理建州職官,不久因“聞有虜騎自江西入邵武者,遂棄所攝,攜家上政和,寓壟寺”。
未過半年,南宋叛將龔儀兵燒處州,入龍泉,破松溪關(guān)隘,掠建州,攻南劍州,閩北一時風(fēng)聲鶴唳,兵荒馬亂,朱松買舟攜眷南下。建炎四年(1130)五月,朱松重新回到相對安定的尤溪,將家小安頓在鄭氏館舍。之后,朱松只身前往福州,在福州聽說叛軍攻南劍州甚急,又匆匆趕回尤溪。六月十四日清早,朱松抵達(dá)尤溪縣時,叛軍已在十?dāng)?shù)里外。幸好他的兩個弟弟已搬家躲避。七月間,朱松全家重新返回鄭氏館舍,但仍時刻做好避入深山的準(zhǔn)備。
在這兵戈擾攘之際,九月十五日,朱松的第三子朱熹降生?吹今唏僦械膬鹤樱焖梢魂囆老仓,想到眼前金兵大舉南下,農(nóng)民起義四起,兒子生在這內(nèi)憂外患、烽火連天的亂世,憂心忡忡,茫然地望著這個只會啼哭的孩子,陷入了深思。
正在此時,鄭氏義齋館舍館主鄭安道前來道賀,見到朱松的表情,心里納悶,不禁問道:“朱兄,今日你喜得貴子,為何卻悶悶不樂,難道……”“唉!鄭兄,現(xiàn)在正是國亡家破、內(nèi)憂外患之際,此兒生不逢時!”“朱兄不必多慮,吉人自有天相吧!此子長大以后,能去助征戰(zhàn),也算是為國出力了。你打算給孩子取個什么名字?”聽好友一說,篤信地理風(fēng)水的朱松想起“五行八卦”中“木生火”的原理,因自己名中帶“木”,孩子這輩名諱偏旁部首為“火”,便隨口說道:“就取名為‘熹’吧!希望朱家香火能在這小兒身上繁衍延續(xù)。”至于小名呢?朱松一下便想到了西漢辭賦家枚乘的《七發(fā)》辭有“沈沈諼諼、蒲伏連延”的句子,其意境就像尤溪城中溪水潺潺而過,連延不斷一般,而尤溪古稱沈溪。朱松想,索性就把“沈郎”作為他的小名吧!再按照“伯仲季”的先后慣例,加上“潺潺連延”之意,就把嬰兒的字號定為“季延”。
孩子雖然出生在離亂和憂患之世,增加了大人的許多麻煩,但身為孩子母親的祝夫人,仍然十分欣喜,不顧身體的疲勞,將孩子抱起,仔細(xì)地端詳這個襁褓中的小家伙。只見他嬌嫩紅潤的小臉蛋上,在右眼角生有七顆黑痣,祝夫人驚異不已,不禁輕聲詢問夫君:“小兒面生七痣,不知是兇是吉?”朱松卻驚喜地回答:“奇哉!此兒面生七痣,類似七星,應(yīng)為吉祥之兆也!”此時,他記起先前曾向一名山人問起將來富貴,山人說:“富也只是此,貴也只是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毙南,原來山人之話應(yīng)驗(yàn)了,“孔夫子”的圣人命運(yùn)竟然落到這個在憂患中出生的第三子身上。嬰兒在大人的議論中平靜地翕張著小嘴,像是附和大人的意見。
按照當(dāng)時風(fēng)俗,九月十七日舉行三朝洗兒會,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人相邀前來祝賀。見了沈郎臉上的七星痣,都露出驚奇的神色,一致稱贊小兒長大之后,一定會成為一代奇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