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1638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悅巖等,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歷任經筵講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纂官等職。 陳廷敬的仕途生涯與“千古一帝”康熙一同展開。在他從政的五十余年里,始終克己奉公、清正廉潔,《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guī)矩:“自廷敬始,在部請托,禁饋遺! 陳廷敬躬行理學思想,為人極重品德節(jié)操,具體到官場之中就是自身為官要清廉,對待貪官要敢于斗爭。陳廷敬還是個頗有成就的學者兼詩人。平生勤于寫作,幾無擱筆 。 王躍文曾這樣贊揚他: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獨持清德陳廷敬》以史為鑒,采用故事的形式為讀者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對于當下的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1687—1763),寫詩贊曰:“獨持清德道彌尊,半飽遺風在菜根!笔侵袊饨〞r代著名的大清官之一。本書以史為鑒,采用故事的形式為讀者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對于當下的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鐘小駿,男,1978年生于廣州,祖籍浙江,F(xiàn)任職于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黃河雜志社。參與創(chuàng)作電視劇《黑冰》《智慧風暴》,獨立創(chuàng)作電視劇《好官鐵豆腐》《石勒》《致命甲醛》等。與父親鐘道新合著長篇小說《巔峰對決》,獲2007—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長篇小說獎。
前言
第一章 陳廷敬傳略
第二章 獨持清德陳廷敬
第一節(jié) 易代際漢臣難為
第二節(jié) 承家風聲名有自
第三節(jié) 誠立言求真務實
第四節(jié) 勤治學以備民瘼
第五節(jié) 事功者獨持清德
第三章 陳廷敬箴言
附錄 陳廷敬年譜簡編
《獨持清德陳廷敬》:
陳廷敬在庶吉士學習期間,頗受順治帝賞識。順治帝常召見他談話,贊揚他的學業(yè),并“延問如家人”。在庶吉士未散館前,陳廷敬就曾充任會試同考官。
順治十八年(1661)五月,時順治帝已薨,康熙帝繼位。陳廷敬以“散館第一”被授予內秘書院檢討一職。從此踏上仕途生涯。
康熙元年(1662),即授檢討第二年,陳廷敬因“母病”請假返鄉(xiāng),在家中待了三年。其間,他除侍奉父母外,主要專注于理學研究,兼及游覽故鄉(xiāng)山水,寫詩作文。學問亦有長足進步。
康熙四年(1665),陳廷敬假滿返京,“仍補檢討”。
康熙六年(1667)九月,陳廷敬三十歲,被任命為《世祖實錄》纂修官。本年在朝廷對京官的考察中,陳廷敬為“考察一等稱職”,被封為正七品“文林郎”。詔書中稱他“品行端凝,文思淵博,簡居詞苑,奉職無愆!。
康熙八年(1669),又擢為正六品國子監(jiān)司業(yè)。
任此職雖止一年,但他“正身董教”,頗有作為,其間取消了國子監(jiān)學生入學謁見祭酒以下官員必須攜帶見面禮的陋習。
自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起,短短三年時間,陳廷敬連年升級,五次升遷。特別是兼任日講起居注官后,他開始成為康熙帝的近臣。在兼任此職的八年時間里,凡是陳廷敬年終輪值,均要撰寫年終總結性記述,足見其盡職盡責。
康熙十二年(1673)九月,清朝舉行武會試,“以大學士馮溥為武會試正考官,侍講學士陳廷敬為副考官”。在武會試中派學識淵博的詞臣任考官,加強對武舉們策論的考查,是康熙帝為改革前代武會試中的弊端,以達“重武兼重文”目的而采取的措施之一。陳廷敬深表認同,在他看來,“此非難武士也,誠重之也。夫武而不文,其人任卒伍而不足任偏裨,任偏裨而不足任大將者也。兵家言者,毋逾孫、吳、呂、李、司馬、尉繚諸書,今武士合而治之”。這也反映出他極強的施政能力。
康熙十四年(1675),陳廷敬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后又授通議大夫,兼任經筵講官。
陳廷敬的品級也從正四品擢為正三品,進入清王朝高官之列,乃康熙帝的“文學禁近”之臣。
康熙十七年(1678),陳廷敬入值南書房,此時已是恩寵極隆。正當他平步青云之際,母親張氏因病逝世。次年正月,返籍為母親丁憂守制。
為母丁憂期間,陳廷敬對家鄉(xiāng)教育腐敗衰落的現(xiàn)狀極為痛心,分別寫信給省提學、本地學官以及里中鄉(xiāng)紳,希望上下一心,力挽頹風。在給劉提學的信中,他毫不掩飾地揭露存在于當?shù)亟逃械姆N種貪賄之風,要求劉提學“大破情面,力革陋規(guī)”,對“前項舊弊,痛加掃除”。
康熙二十年(1681)十一月,陳廷敬守制期滿回京。丁憂前的全部官職得以恢復,并被封贈為通議大夫。此時正值三藩平定,朝廷亦正在用人之際,康熙帝對陳廷敬更加信任和器重。
康熙二十一年(1682),陳廷敬仍任翰林院掌院學士、日講起居注官、經筵講官。這一年,他最主要的工作是給皇帝進經,達50多次。
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月,清廷又調陳廷敬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兩個月后,臨時任命陳廷敬與兵部侍郎阿蘭泰等人一同管理錢法。
陳廷敬先從鑄錢局入手。他親自監(jiān)督,清除鑄錢過程中的浮收、冒領等積弊,消減銅耗量,節(jié)省工料。在整頓鑄錢的同時,他對造成錢貴銀賤的原因進行了調查,認為是奸宄不法之徒因厚利所誘,故鋌而走險,毀錢為銅,即便律令對毀錢者的懲罰很重,也不能禁止。為此,陳廷敬提出兩條意見:其一是減輕銅錢重量,其二是允許百姓開采銅礦。均得到朝廷采納并施行。
陳廷敬管理錢法不到半年,即被提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管錢法。為繼續(xù)整頓錢法風紀,上任后不久,他便偕同有關錢法官員立誓,要求有關包攬辦銅人員,力戒一切陋規(guī)。在此期間,陳廷敬態(tài)度嚴謹,措施適當,而且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廉潔作風影響著有關人員。
因都察院專司國家風紀,陳廷敬在任左都御史期間,除兼管錢法之外,基于他的利民、便民思想,在提倡廉政、整頓官風等方面,曾向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言。在社會治安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整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