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裝備保障特性試驗驗證技術》主要闡述裝備保障特性驗證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可以為型號研制、裝備試驗等單位的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也可為研究生的教學提供服務。
《型號裝備保障特性試驗驗證技術》*先對裝備驗證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總結和比較,對裝備保障特性要求的分類和典型參數(shù)模型進行了描述,同時分析了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系統(tǒng)的功能、組織結構和主要工作流程,以期對裝備保障特性驗證進行*壽命、多視角的描述。
然后.從試驗技術和分析技術兩個角度分別對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等裝備保障特性驗證技術進行了闡述,內容涉及環(huán)境應力篩選試驗、可靠性研制試驗、可靠性增長試驗、可靠性分析評價方法;基于試驗的維修性驗證技術、基于分析的維修性驗證技術;保障活動演示試驗、保障活動分析評價、保障資源評價:測試性驗證試驗技術、測試性核查、測試性分析評價等具體技術方法和相關示例。
*后,對裝備保障特性綜合參數(shù)——裝備固有可用度的試驗驗證技術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固有可用度試驗的運行機理,從試驗樣本、剖面、風險三個方面,剖析了固有可用度試驗與可靠性和維修性試驗的關系,重點討論了固有可用度試驗剖面設計,現(xiàn)場樣本充足與不足條件可靠性維修性和固有可用度(RMA)綜合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問題。通過某型自行火炮定型階段的RMA綜合試驗驗證示例證明了試驗設計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明確了RMA綜合試驗途徑的優(yōu)勢,為定型階段固有可用度試驗驗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型號裝備保障特性試驗驗證技術》可作為部隊院校武器裝備研制、裝備試驗驗證專業(yè)的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部隊從事武器裝備研發(fā)、設計、試驗與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裝備保障特性試驗驗證的地位和作用
1.1.1 裝備保障特性的地位和作用
1.1.2 裝備保障特性試驗驗證在型號研制中的作用
1.2 基本概念
1.2.1 驗證
1.2.2 試驗
1.3 我軍裝備試驗的分類
1.3.1 按照試驗的性質分類
1.3.2 按照裝備保障特性的內容分類
1.4 美軍的試驗與評價分類
1.4.1 研制試驗與評價
1.4.2 使用試驗與評價
1.4.3 特殊類型的試驗與評價
1.5 裝備保障特性要求
1.5.1 戰(zhàn)術技術參數(shù)與指標
1.5.2 裝備保障特性要求及分類
1.5.3 典型保障特性參數(shù)的定義與模型
第2章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系統(tǒng)分析
2.1 系統(tǒng)描述
2.1.1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系統(tǒng)的構成
2.1.2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
2.1.3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系統(tǒng)的功能
2.1.4 組織結構
2.1.5 資源分析
2.2 裝備全壽命過程保障特性驗證工作分析
2.2.1 驗證工作的分解
2.2.2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工作的分類與細化
2.3 驗證工作相關流程分析
2.3.1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相關的型號研制工作基本流程
2.3.2 裝備保障特性驗證活動基本流程
第3章 可靠性驗證技術
3.1 可靠性試驗概述
3.1.1 可靠性試驗的要素
3.1.2 可靠性試驗之間與其他試驗之間的關系
3.2 可靠性增長試驗
3.2.1 可靠性增長試驗的對象
3.2.2 常用的可靠性增長模型
3.2.3 可靠性增長試驗方案與程序
3.3 加速壽命試驗
3.3.1 問題
3.3.2 加速壽命試驗的思路
3.3.3 加速壽命試驗的分類
3.3.4 恒定應力加速壽命試驗的參數(shù)估計
3.3.5 恒定應力加速壽命試驗的組織
3.4 可靠性鑒定試驗
3.4.1 統(tǒng)計試驗方案及主要參數(shù)
3.4.2 應注意的事項
3.5 可靠性外場試驗
3.5.1 裝備可靠性外場驗證的特點
3.5.2 裝備可靠性外場驗證的適用范圍
3.5.3 裝備可靠性外場驗證的目的
3.5.4 裝備可靠性外場驗證的基本條件、時機和方法
3.6 可靠性分析評價方法
3.6.1 可靠性分析評價適用范圍與時機
3.6.2 單元產品定量評價方法
3.6.3 復雜產品(裝備)“金字塔”式的綜合評價方法
3.6.4 定性評價
3.6.5 “金字塔”式綜合評價方法示例
第4章 維修性驗證技術
4.1 概述
4.1.1 維修性驗證的內容
4.1.2 維修性試驗驗證一般程序
4.2 基于試驗的維修性驗證技術
4.2.1 維修作業(yè)樣本分配方法
4.2.2 維修性指標的驗證方法
4.2.3 維修性參數(shù)值的估計
4.3 基于分析的維修性驗證技術
4.3.1 概述
4.3.2 MCT模型
4.3.3 系統(tǒng)級的MCT
4.4 基于仿真的維修性驗證技術
4.4.1 系統(tǒng)通用框架
4.4.2 應用方法
第5章 保障性驗證技術
5.1 概述
5.1.1 保障性驗證的目的
5.1.2 保障性驗證的程序
5.1.3 保障性驗證的主要內容
5.1.4 保障性試驗驗證方法
5.2 保障活動演示試驗
5.2.1 保障活動演示試驗一般流程
5.2.2 保障活動演示試驗示例
5.3 保障活動分析評價
5.3.1 一般步驟
5.3.2 保障資源等待時間計算
5.3.3 保障作業(yè)及活動時間計算
5.3.4 保障事件頻數(shù)計算
5.3.5 平均保障時間匯總計算
5.3.6 保障活動評價及改進
5.4 保障資源的評價
5.4.1 保障資源的定性評價內容
5.4.2 技術資料評價示例
5.4.3 保障設備評價示例
5.5 保障系統(tǒng)規(guī)模評價
5.5.1 評價方法
5.5.2 保障系統(tǒng)規(guī)模分析算例
第6章 測試性驗證技術
6.1 測試性驗證試驗技術概述
6.1.1 一般要求
6.1.2 測試性驗證試驗程序
6.1.3 估計參數(shù)量值的試驗方案
6.1.4 最低可接收值試驗方案
6.1.5 考慮雙方風險的試驗方案
6.1.6 GJB 2072——94的試驗方案
6.1.7 各試驗方案的適用條件
6.1.8 故障樣本的分配
6.2 虛警率的評估驗證
6.2.1 虛警驗證有關的問題
6.2.2 GJB 2072——94的虛警率驗證方法
6.2.3 GJB/Z 20045——91的虛警率驗證方法
6.2.4 納入可靠性要求驗證
6.2.5 評估虛警率或平均虛警間隔時間
6.3 測試性核查
6.3.1 目的和適用范圍
6.3.2 核查方法
6.3.3 核查計劃
6.3.4 核查結果
6.4 測試性分析評價
6.4.1 目的和適用范圍
6.4.2 分析評價方法
6.4.3 分析評價計劃
6.4.4 分析評價結果
6.5 測試性驗證試驗示例
6.5.1 受試產品說明
6.5.2 試驗方案
6.5.3 試驗結論
第7章 綜合參數(shù)裝備固有可用度統(tǒng)計試驗
7.1 概述
7.1.1 裝備固有可用度統(tǒng)計試驗的作用
7.1.2 相關概念
7.1.3 固有可用度試驗技術途徑
7.2 裝備固有可用度試驗剖面設計
7.2.1 固有可用度試驗剖面設計原則與思路
7.2.2 典型任務剖面權重與任務剖面加權工作時間確定
7.2.3 分試驗與具體試驗設計
7.2.4 基于典型任務剖面的試驗時間折算
7.2.5 試驗等效時間所占比例確定
7.2.6 運行事件總等效時間確定與分配
7.3 現(xiàn)場樣本充足條件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3.1 現(xiàn)場樣本充足條件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目標
7.3.2 試驗方案設計思路
7.3.3 定數(shù)截尾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3.4 定時截尾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3.5 序貫截尾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4 現(xiàn)場樣本不足條件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4.1 驗前信息采用原則
7.4.2 現(xiàn)場樣本不足條件綜合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問題分析
7.4.3 驗前分布與驗后分布確定
7.4.4 RMA綜合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和參數(shù)估計
7.5 某型自行火炮RMA綜合試驗示例分析
7.5.1 背景
7.5.2 統(tǒng)計試驗方案設計
7.5.3 固有可用度試驗剖面設計
7.5.4 參數(shù)估計與驗證結果判定
附錄
附錄A ×××2備選故障樣本庫
附錄B 試驗用例
附錄C 測試性驗證數(shù)據(jù)表
C.1 數(shù)據(jù)表說明
C.2 單側置信區(qū)間下限數(shù)據(jù)表
C.3 最低可接收值驗證方案
C.4 考慮雙方風險的驗證方案數(shù)據(jù)表
C.5 最小樣本量數(shù)據(jù)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