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政分配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包括收入、支出、預算、支出等,都設計有針對性地案例分析;對具體稅種的制度規(guī)定,不僅設計了具體方法的案例運用,而且設計了比較完整的綜合性案例。本書適合經(jīng)濟管理類院校的學生參考使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第一篇 理論篇
第一章 導論(2)
第一節(jié) 生活中的財政現(xiàn)象(2)
第二節(jié) 財政的概念(3)
第三節(jié) 財政的起源與發(fā)展(6)
第四節(jié) 財政學的發(fā)展(11)
第五節(jié) 財政學的研究方法(15)
本章小結(17)
復習思考題(17)
案例分析(17)
第二章 政府與市場(18)
第一節(jié) 市場失靈(18)
第二節(jié) 政府失敗(21)
第三節(jié)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25)
第四節(jié) 財政的目標(27)
第五節(jié) 財政的職能(35)
本章小結(39)
復習思考題(39)
案例分析(39)
第三章 外部性(40)
第一節(jié) 生活中的外部性現(xiàn)象(40)
第二節(jié) 外部性的概念(41)
第三節(jié) 外部性的種類(42)
第四節(jié) 外部性帶來的效率損失(43)
第五節(jié) 外部性的治理(44)
本章小結(48)
復習思考題(48)
案例分析(48)
第四章 公共品(50)
第一節(jié) 公共品的定義和性質(50)
第二節(jié) 公共品的種類(52)
第三節(jié) 公共品的供給(53)
第四節(jié) 公共品的需求(62)
本章小結(66)
復習思考題(66)
案例分析(66)
第五章 公共選擇理論(67)
第一節(jié) 公共選擇理論的概念(67)
第二節(jié) 政治市場與公共選擇理論(69)
第三節(jié) 財政決策主體行為(72)
第四節(jié) 財政決策機制(76)
本章小結(83)
復習思考題(83)
案例分析(83)
第二篇 支出篇
第六章 財政支出概述(86)
第一節(jié) 財政支出的概念與分類(86)
第二節(jié) 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分析(89)
第三節(jié) 財政支出的結構分析(97)
本章小結(101)
復習思考題(101)
案例分析(101)
第七章 購買性支出(102)
第一節(jié) 購買性支出的性質(102)
第二節(jié) 購買性支出的經(jīng)濟效應(103)
第三節(jié) 購買性支出的分類(107)
本章小結(120)
復習思考題(120)
案例分析(120)
第八章 轉移性支出(122)
第一節(jié) 社會保障支出(122)
第二節(jié) 財政補貼(129)
第三節(jié) 稅式支出(136)
本章小結(138)
復習思考題(139)
案例分析(139)
第三篇 收入篇
第九章 財政收入概述(142)
第一節(jié) 財政收入的概念與分類(142)
第二節(jié) 財政收入的規(guī)模分析(144)
第三節(jié) 財政收入的結構分析(146)
本章小結(148)
復習思考題(149)
案例分析(149)
第十章 稅收原理(150)
第一節(jié) 稅收概述(150)
第二節(jié) 稅收原則(152)
第三節(jié) 稅收負擔和稅負轉嫁(158)
第四節(jié) 稅收的經(jīng)濟效應(160)
本章小結(165)
復習思考題(165)
案例分析(165)
第十一章 稅收制度(166)
第一節(jié) 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166)
第二節(jié) 稅收制度的分類(171)
第三節(jié) 中國現(xiàn)行稅收制度(173)
本章小結(179)
復習思考題(179)
案例分析(179)
第十二章 公債(181)
第一節(jié) 公債概述(181)
第二節(jié) 公債發(fā)行、流通、償還與市場(184)
第三節(jié) 公債負擔、風險與危機(190)
第四節(jié) 公債效應(193)
本章小結(198)
復習思考題(198)
案例分析(198)
第四篇 管理篇
第十三章 政府預算管理與財政體制(202)
第一節(jié) 政府預算的基本理論(202)
第二節(jié) 政府預算的編制、執(zhí)行與決算(210)
第三節(jié) 財政體制概述(215)
本章小結(220)
復習思考題(221)
案例分析(221)
第十四章 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223)
第一節(jié) 財政平衡與財政不平衡(223)
第二節(jié) 財政政策概述(225)
第三節(jié) 財政政策運行過程分析(231)
第四節(jié) 財政政策效果分析(233)
第五節(jié) 中國財政政策實踐(239)
本章小結(241)
復習思考題(241)
案例分析(242)
參考文獻(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