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學(xué)術(shù)名*翻譯作品。《政治與友誼--托 克維爾書信集(托克維爾作品集)(精)》系國家“十二 五”規(guī)劃項目“思想與社會”中的一種。收錄了法國 近代思想家托克維爾書信105封,時間跨度1823年至 1859年幾乎涵蓋了托克維爾生命的主要時期,這些書 信從多個反映了托克維爾的思想,對研究托氏的思想 有重大的意義。
編者前言:托克維爾的焦慮
英譯本導(dǎo)言
第一部分 青年時代和北美之旅(1823—1832年)
1.致歐仁·斯托菲爾
2.致路易·德·凱戈萊
3.致路易·德·凱戈萊
4.致路易·德·凱戈萊
5.古斯塔夫·德·博蒙致托克維爾
6.致歐內(nèi)斯特·德·夏布羅爾
7.致歐仁·斯托菲爾
8.致路易·德·凱戈萊
9.致歐內(nèi)斯特·德·夏布羅爾
10.致夏爾·斯托菲爾
11.致兄弟伊波利特
12.致母親
第二部分 政治思考,《民主在美國》和當(dāng)選眾議員(1832—1839年)
1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4.致歐仁·斯托菲爾
1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6.致瑪麗·莫特萊
17.致路易·德·凱戈萊
18.致路易·德·凱戈萊
19.致路易·德·凱戈萊
20.致拿騷·威廉·西尼奧爾
21.致歐仁·斯托菲爾
22.致約翰·斯圖亞特·密爾
23.致路易·德·凱戈萊
2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25.致克勞德一弗朗索瓦·德·科塞爾
26.致皮埃爾一保羅·盧瓦耶一科拉爾
27.致歐仁·斯托菲爾
28.致亨利·里夫
29.致皮埃爾一保羅·盧瓦耶一科拉爾
3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1.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3.致保羅·克拉默岡
3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第三部分 七月王朝時期的政治生涯(1839—1847年)
35.致保羅·克拉默岡
36.致亨利·里夫
37.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38.致皮埃爾一保羅·盧瓦耶一科拉爾
39.致愛德華·德·托克維爾
40.致約翰·斯圖亞特·密爾
41.致讓一雅克·安培
42.致皮埃爾一保羅·盧瓦耶一科拉爾
43.致保羅·克拉默岡
4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7.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48.古斯塔夫·德·博蒙致托克維爾
4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1.致保羅·克拉默岡
52.致拿騷·威廉·西尼奧爾
53.致路易·德·凱戈萊
第四部分 從二月革命到路易·波拿巴當(dāng)選(1848年)
54.致保羅·克拉默岡
55.致拿騷·威廉·西尼奧爾
5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57.致拉德諾爵士
58.致保羅·克拉默岡
59.致歐仁·斯托菲爾
6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1.致保羅·克拉默岡
第五部分 路易·拿破侖和第二帝國的誕生(1849—1851年)
6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5.致阿圖爾·德·戈比諾
6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67.致哈麗亞特·格羅特
68.致路易·德·凱戈萊
6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0.致《倫敦時報》編輯
第六部分 從第二帝國初期到《舊制度》的發(fā)表(1852—1856年)
71.致亨利·里夫
7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74.致弗朗西斯科·德·科塞爾
75.致皮埃爾·弗里斯隆
76.致阿圖爾·德·戈比諾
77.致阿道夫·德·希爾古爾
78.致阿圖爾·德·戈比諾
7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1.致西奧多·西奇威克
82.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3.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4.致克勞德一弗朗索瓦·德·科塞爾
8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6.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7.致索菲亞·斯維金娜
88.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89.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第七部分 最后的歲月(1856—1859年)
90.致索菲亞·斯維金娜
91.致歐仁妮·德·格朗塞
92.致阿圖爾·德·戈比諾
93.致索菲亞·斯維金娜
94.致于貝爾·德·托克維爾
95.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96.致弗朗西斯科·德·科塞爾
97.致路易·德·凱戈萊
98.致哈瑟頓爵士
99.致亨利·里夫
100.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01.致皮埃爾·弗里斯隆
102.致路易·德·凱戈萊
103.致阿圖爾·德·戈比諾
104.致古斯塔夫·德·博蒙
105.致索菲亞·斯維金娜
附錄一 托克維爾的通信者簡介
附錄二 托克維爾年表
附錄三 本選集書信來源
7.致歐仁·斯托菲爾 紐約,1831年6月28日 我的好朋友,此刻我們彼此相距十分遙遠,但我 們的心卻把我們拉得更近了。對我而言,我依舊覺得 ——也許比在法國時的感覺還深——我們結(jié)下了終生 的友誼,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我們完全能依靠這種友誼 ,都能期待對方給予的全部幫助。
親愛的斯托菲爾,當(dāng)我們在中學(xué)讀書時,當(dāng)我們 后來學(xué)習(xí)法律時,最后當(dāng)我從事一份長期性的工作, 而你有了一個安靜而可靠的職務(wù)時,誰曾告訴我們, 一場政治風(fēng)暴會讓我們相隔四分之一個地球直徑之遙 ,誰又知道等待我們的未來是怎樣的呢?現(xiàn)在我們, 至少是我,被拋向一個無邊無際的海洋;只有上帝才 知道我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上岸。不過,即使我孤單 一人,我也遠不會去抱怨的,但是父母、朋友、一個 部分來說由老人或病人構(gòu)成的家庭,這些都使我思緒 緊張,使我心懷恐懼地注視著未來。
你知道,我們在4月2日午夜之后起航。起初我們 碰上了好天氣,我們仿佛是在洋面上滑行。我無法告 訴你,大西洋中心的蒼茫寂寥是何等動人心魄。頭些 天有一大群鳥兒跟隨著船只,海面上到處可見嬉戲的 魚兒;還有,每隔個把小時便能發(fā)現(xiàn)天邊的點點船帆 。不久一切都很少見到了,最后鳥兒、魚兒和船只不 見了?罩、底下、周圍,一切都籠罩在深邃的孤獨 和徹底的靜謐中。你乘坐的船只真的是你的整個世界 。你知道,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景觀,但沒完沒了的重 復(fù)、日復(fù)一日的再現(xiàn),終于使人心情壓抑。 快要靠近紐芬蘭海岸時,大海開始泛出光澤。我 想這是億萬磷光小動物在水中翻動而造成的效應(yīng)。不 管怎樣,沒有比這更為奇特的景象了。有個夜晚我記 得特別清楚:那天晚上疾風(fēng)暴雨,我們的船只頂著狂 風(fēng),在海上劈浪而行,船兩側(cè)涌起巨大的泡沫,那泡 沫好像火焰一般,可以說這艘船是在穿越一個鼓風(fēng)冶 爐——就像我在埃耶什(Hay—euche)看到的高爐,鐵 礦石就是在那里面熔煉的——它的身后留下一長串的 熊熊烈焰。
那個夜晚一片漆黑,費了好大的勁才分辨出伸向 空中的桅桿索具。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美景。
此后的幾天中,我們遇到了十分強烈的風(fēng)暴,不 過沒有什么危險。我們的船很大,不用害怕它們。在 我們啟程35天后,終于聽到了第一聲“陸地”的呼喊 。我們眺望下的美洲海岸低平而荒涼。我想,三個世 紀(jì)前,當(dāng)歐洲人首次造訪時,它并沒有吸引力。
我們覺得已經(jīng)進港了,這時一陣來自西南方的風(fēng) 暴迫使我們離開紐約附近。因為我們?nèi)鄙倌静暮吞牵?面包也快吃光了,而且有些人生了病,所以決定放棄 在紐約靠岸的計劃。于是我們抵達北邊60里格處的一 個小港,名字叫新港。
老實對你說,在穿越了分隔歐洲和美洲的那片大 洋之后,重新踏上陸地是有某種喜悅的。第二天,我 們登上一艘汽船,18個小時后它把我們帶到了這里。
汽船是比房子還要大得多的機器,五百、六百甚至上 千旅客聚集在寬敞的船艙中,船上有床鋪和桌子可資 使用;它行駛起來很安靜,每小時航行3-4里格,卻 幾乎讓人感覺不到。
紐約坐落的位置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地方之一, 有個巨大的港口,位于河口,戰(zhàn)船可以沿河上溯30里 格。它是北美的鑰匙。每年有數(shù)千外國人經(jīng)這里達到 美國,他們將落戶到西部的荒原中,所有來自歐洲的 制造品也是從這里迅速轉(zhuǎn)運到內(nèi)陸地區(qū)。與此相應(yīng)的 是,紐約的人口在50年前只有2萬,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23萬 了。這是個以磚和大理石砌成的整潔的城市,不過沒 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公共建筑。總之,它一點也不像我 們歐洲的大城市。
我們在這里受到了非常好的接待?偟膩碚f,法 國人在這里很受歡迎。另外,我們的差使也給了我們 贏得善意的特別理由。所以當(dāng)局和私人公民都一致給 予我們最殷勤的接待。所有公共文件都供我們使用。
我們請求的一切信息都馬上被告知…… 我還不能對這里的人民有個全面的看法,這你能 理解。初看起來,他們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樣,表現(xiàn)為 一種缺陷和美德的混合物,很難給他們歸類,也無法 構(gòu)成一個單一的畫面。這里的民情很純樸;橐鲫P(guān)系 尤其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更為神圣。對宗教的敬重 被推到了唯恐敬奉不周的地步。比如,在星期天,任 何人都不許打獵、跳舞,甚至彈奏樂器。在這一點上 ,即使是外國人也不例外。
我曾看到,在舉行宗教儀式的時候,教堂前的街 道被封閉。這里的共和主義者跟法國的自由派很不一 樣。此外在觀念、物質(zhì)條件和風(fēng)俗上還存在著成千上 百種差異,但我沒有時間指出這些差異。
這是好的一面。壞的方面是:無節(jié)制的發(fā)財欲望 、暴富的欲望,各種欲望永遠處在變動之中,對變遷 的持續(xù)渴求,古老傳統(tǒng)和風(fēng)俗的完全缺失,商業(yè)和贏 利思想被運用到一切事務(wù)上,即使是與這種思想最不 相容的事務(wù)。這些至少就是紐約的外部面貌…… 明天我們就要啟程深入內(nèi)地。我們將乘船沿北河 上溯到奧爾巴尼,然后從那里去看尼亞加拉瀑布。在 參觀生活在伊利湖邊的印第安人部落之后,我們將經(jīng) 加拿大轉(zhuǎn)道波士頓,最后回到紐約,再從紐約開始我 們新的旅途。
……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