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傳》刻畫了“公安三袁”中的老幺——袁中道頗富魅力的藝術(shù)形象:一個用扎實的作品為“公安派”文學(xué)理論助推的著名詩人、散文家,一個“公安派”后期理論的集成者、擎旗手和掌門人,一個儒釋道兼修、優(yōu)化內(nèi)宇宙的修行者,一個用日記詩文記錄自然山水與心靈脈動的旅行家,一個清高狂狷、心系草根的真名士,一個不向命運低頭、勇于拼搏的進(jìn)取者,一個廉潔自律、憂國憂民的“父母官”……
晚明文壇曾被“公安派”的光芒照亮,“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所提倡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文學(xué)主張影響至今。這本海內(nèi)外第一部《袁中道傳》,作家王書文用豐富的史實、生動的文筆,不僅再現(xiàn)了明朝晚期斑斕多姿的社會生活,更刻畫了“公安三袁”中的老幺——袁中道(字小修)頗富魅力的藝術(shù)形象。
王書文,1955年10月出生于三袁故里湖北省公安縣孟家溪高廟灣,荊州師范?茖W(xué)校中文專業(yè)畢業(yè)。系中學(xué)高級教師、中國楹聯(lián)學(xué)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三袁研究院院務(wù)委員。發(fā)表小說、散文、詩、詞、聯(lián)、賦數(shù)十篇(首),楹聯(lián)、辭賦在全國大賽中多次獲獎。
第一章 江水湖光調(diào)彩墨 桂花荷葉孕慧童
第二章 杜園蒙學(xué)舅扮虎 中道賦才筆舞龍
第三章 袁家豪氣開雄識 龔氏文風(fēng)潤甥心
第四章 舅甥相交如手足 詩文記載耀丹青
第五章 亦師亦友萬二酉 如切如磋王以明
第六章 柞林一叟談鋒健 荷地三袁機趣多
第七章 近縣江邊風(fēng)景異 遠(yuǎn)帆樓上見聞奇
第八章 盡興酒杯魁遠(yuǎn)近 傷心酣宴嘆死生
第九章 持斧木工俠義也 端瓢道士詭癲哉
第十章 描畫傳神墻上趣 學(xué)書練腕墨中筋
第十一章 送走方公贈有序 悟來縣令感羈身
第十二章 邀賓塞上梅公雅 見性筆端袁子豪
第十三章 先哭若霞?xì)J字跡 又悲兗女題詩跋
第十四章 崇國寺中才俊聚 蒲桃園里性靈飛
第十五章 桂臺港內(nèi)龍船競 石浦河邊筆陣雄
第十六章 長兄跨鶴京師地 小弟運柩荷葉山
第十七章 弟兄一場成長憶 生死兩文記摯情
第十八章 素車白馬黃輝意 綠水青山錦繡人
第十九章 柳浪湖波饒隱趣 ?o?Y竹韻長詩情
第二十章 荷葉山中消夏爽 桂花臺畔談興濃
第二十一章 詩憂綱紀(jì)摧隳日 文記可懷報國時
第二十二章 涔水引經(jīng)實地考 澧州訪勝美文成
第二十三章 西山十記文辭美 古洞三游感慨深
第二十四章 咼媽勵志無娘者 中道感恩有識人
第二十五章 夜雨洞庭增膽識 淚傾侍者敬底層
第二十六章 繡林山孕奇石趣 石首城藏雅苑精
第二十七章 樂駕汎鳧清浪里 暢飛妙句白云邊
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畔詩文會 楚子船中志趣融
第二十九章 探視長孺情義重 交心知己語言親
第三十章 春明門送二袁出 梔子花催三筍高
第三十一章 談天說地利瑪竇 悼友撰文袁小修
第三十二章 金粟園中談賞卉 中郎家里話養(yǎng)生
第三十三章 硯北樓傾椽筆折 江南雨注大悲臨
第三十四章 佛修凈土因緣厚 道導(dǎo)莊周見解深
第三十五章 壁間字留人已去 口頭辯巧事還存
第三十六章 歸隱玉泉留健筆 建房柴紫悟余生
第三十七章 陪一友君山覽勝 憶兩兄湘水排憂
第三十八章 亭下青藍(lán)撩興起 路邊兄弟惹淚飛
第三十九章 爽籟一文情切切 堆藍(lán)兩記意綿綿
第四十章 中郎移葬袁家汊 三弟探姐法華原
第四十一章 二圣寺開華嚴(yán)會 一支筆寫性靈文
第四十二章 京城廣結(jié)性靈者 吳地更欽江進(jìn)之
第四十三章 回故里含悲葬父 擎文旗秉正論兄
第四十四章 荷葉山才餐美景 長安里又嘆真詩
第四十五章 隨南北唐醫(yī)摯友 記死生袁子真情
第四十六章 場屋奔波成進(jìn)士 風(fēng)云際會遂平生
第四十七章 談腐敗友朋感慨 逐功名病士窮途
第四十八章 泉欽趵突水生趣 山記岱宗頂見暉
第四十九章 上仕途為官廉潔 憂時弊盡職忠誠
第五十章 官雅遂心登碧頂 筆奇潑墨寫黃山
第五十一章 情寄新文懷士藻 淚飛舊宅哭伯修
第五十二章 淳樸徽商誠作本 性靈楚子贊當(dāng)歌
第五十三章 李贄童心開一派 溫陵傳記啟千秋
第五十四章 擎旗發(fā)論性靈續(xù) 激濁揚清卓見傳
第五十五章 回憶新詩滄海色 弘揚本派性靈風(fēng)
第五十六章 嚴(yán)規(guī)子侄頂梁柱 再燦桂蘭澆水人
第五十七章 夕照朝中升職位 芝麻營里殞文星
附錄一 我為什么要為袁中道立傳
附錄二 袁中道年譜
附錄三 竹喧歸小修
主要參考著述
《袁中道傳》:
第一章江水湖光調(diào)彩墨桂花荷葉孕慧童浩浩蕩蕩的長江流經(jīng)古城荊州之南蒼翠的沃野,這一段被稱為荊江。這洶涌澎湃、千回百轉(zhuǎn)的荊江,是長江南人洞庭的故道。所以,公安境內(nèi)河湖縱橫,堰塘密布,號稱“百湖之縣”,也因之歷代的洪澇頗多,但也磨礪了這方水土上的子民們堅毅勇敢、樂觀進(jìn)取的性格,加之在湘鄂交界地區(qū),楚文化與湖湘文化交融滋潤,此地人民聰慧浪漫,富于創(chuàng)造。可以說,是長江滋潤了兩岸的沃野,孕育了歷代風(fēng)云人物!在大江的南岸,就是古邑公安縣,自漢末左將軍劉備在此駐扎,常被人來函問及“左公安否?”,他因為忙碌便常常簡答為“公安”二字,后就改縣名為“公安”。自那時以來,公安似乎就注定成了英雄、文人、高僧輩出的熱土與舞臺。杜甫曾在這里江邊大堤上的亭子內(nèi)小住,寫出了《公安縣懷古》等詩;陸游南游,也曾在其詩文中記載過公安;東晉名士車胤就出生于公安曾埠頭,“囊螢臺”的遺址仍在;隋時高僧智□出生于公安縣茅穗里,后創(chuàng)立了佛教天臺宗,著述頗豐,被稱為“東方釋迦牟尼”智者大師;明代兵部尚書王軾、戶部尚書鄒文盛都是公安人的驕傲,其墓前的石人石馬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雨而猶存。
《袁中道傳》傳主袁中道,與其兄袁宗道、袁宏道就出生于明朝湖廣荊州府公安縣長安里長安村(即今湖北省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三袁村)。
三袁出生地長安村,位于公安縣縣城斗湖堤以南約三十公里處。公安縣現(xiàn)有四條有名的河流,即松東河、虎渡河、藕池河、松西河流經(jīng)縣域。長安村所在的孟溪大垸東有虎渡河,西有松東河(在三袁的詩文里常常出現(xiàn)為雙田河等河名)在長安村西邊潺潺南去,流經(jīng)幾十里后與虎渡河在湘鄂結(jié)合處——黃山頭邊深情一望,注人洞庭湖。處于松東河左岸的長安村一帶,丘陵起伏,湖堰縱橫。長安村東南面有公安縣號稱“九十九汊”的烏泥湖(現(xiàn)為淤泥湖)。長安里有平坦的田疇,也有崗地梯田,水旱兩兼,各有優(yōu)勢,是個有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三袁出生地就是湖邊崗地,即多次在他們詩文中出現(xiàn)的美麗神奇的荷葉山。這荷葉山是一片獨特的開闊地帶,呈荷葉狀,即中間略高,周邊稍低。當(dāng)湖水在它東南邊不遠(yuǎn)處蕩漾,人們說這片高地像一片巨大的荷葉浮在那里。三袁的讀書處桂花臺、荷葉山房等就在荷葉山,而且其大哥袁宗道、三弟袁中道的墓園也在荷葉山的懷抱里。
袁中道在散文《游荷葉山》中用深情的筆墨描述過:“山之蒼蒼,水之晶晶,樹之森森!笨磥,這里誕生三袁這樣的奇才委實順乎自然,似乎不出這樣的奇才反而會讓人覺得奇怪哩。
說來三袁的祖先其實不是土生土長的公安人,據(jù)清咸豐本《袁氏族譜》載:公安之有袁氏也,出于江西豐城元氏也。袁氏之祖.本初公,在明初以廩貢任黃州蘄水縣教諭,洪武末年才移籍于荊州府公安縣。
袁氏移居公安縣,即篳路藍(lán)縷,耕讀興家。中道曾說:“吾家系出帝姚,自漢至六朝,以忠義名者,項背相接。惟宋元間,差為寂寞!睋(jù)袁氏十一世孫袁遵源寫于乾隆五十九年的《袁氏重修宗譜序》記載:“家系出豫章豐城元坊村之元氏。明諱本初公由廩貢出身,振鐸黃之蘄水,后移荊!睋(jù)此,我們可知這位公安三袁的遠(yuǎn)祖本初公出身廩貢,并做過蘄水的教諭。但是這種記載卻與宏道的說法不同,宏道說:“余先世自黃移南郡,蓋武胄也!敝械涝疲骸跋壬诘馈渖鲜朗罏槲溘,自蘄黃徙荊,屯田于邑之長安里!辈还苁俏涔伲是有科舉功名,反正,這支人馬在明初由江西入鄂之蘄黃再徙至荊州則是可以肯定的。到了三袁祖父袁大化這一輩時,袁家在公安縣已是有名的家族了。
可能由于袁氏的遠(yuǎn)祖本初公是由“廩貢”而當(dāng)官的,所以袁氏受儒佛道教育影響大,講仁崇善,如三袁祖父袁大化就有扶貧濟(jì)困的美名。清同治本《公安縣志》上記載:明嘉靖年間,公安受災(zāi),眾生大饑荒,袁大化捐出兩千石積谷和兩千兩銀子賑災(zāi),過后當(dāng)眾燒掉那摞借據(jù),百姓圍而歡呼。他的這次義舉,拯救了遠(yuǎn)近幾千災(zāi)民的性命。袁大化一家因此在經(jīng)濟(jì)上開始走下坡路,到三袁父親袁士瑜時這段光景,袁家只是長安里一般農(nóng)戶,但袁家口碑日隆。到三袁出生和蘭昆仲成名,人們有關(guān)三袁的傳說長盛不衰。
三袁的父親袁士瑜,號思溪,別號“七澤漁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生于長安里,他一邊料理田產(chǎn),一邊攻讀詩書,十五歲時,考中秀才,且是榜首,成了袁家繼遠(yuǎn)祖本初公后又一位廩生。他似乎不甘心做一位富甲一方的土財主,而要像自己岳父龔大器那樣,走科舉之路,走上仕途。母親余氏深明大義,盡量不讓他管家里俗事,好讓袁士瑜一心攻讀圣賢書,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到古稀時,科舉上再無進(jìn)展。他自然早就把未遂的理想寄托在后輩身上,于是十分支持三袁兄弟讀書進(jìn)取,多次督促兒子們上進(jìn)入仕。當(dāng)然,他也有《四書解義》等二卷著作行世。
三袁的母親姓龔,是公安縣谷升里(距長安里不遠(yuǎn))人。其父龔大器,字容卿,號春所,嘉靖三十三年進(jìn)士,曾任刑部主事、河南布政使。老輩人說三袁的母親龔氏的腳很大,不像當(dāng)時大戶人家的小姐的三寸金蓮,腳上穿的靴殼子(走雨路的鞋子,一般用牛皮制成.,用桐油涂得光可鑒人),她的一只靴殼子可以裝一升八合米。
這位腳大的龔媽媽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后來人們羨慕地說:“一母三進(jìn)士,南北兩天官!庇腥さ氖,她生三個兒子時,三袁的祖母余氏幾乎都有奇特的夢: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十二日夜,祖母余氏夢見一個美人從天上降下來,美人頭上發(fā)飾垂絡(luò)閃耀,就像畫上的某個菩薩像。余氏驚訝不已,抖開衣襟,一下就接住了這個美人。下半夜她兒媳龔氏腹痛臨產(chǎn),十七歲的袁士瑜喜得長子袁宗道(字伯修)。油燈光下,余氏抱著孫兒一看,圓圓的臉,很像夢中那個美人臉的輪廓,心里歡喜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