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譯叢:社會學主要思潮》是思想大師雷蒙。阿隆的一部力作,匯集了雷蒙·阿隆1955年到1958年之間在索邦大學的講義,是他多年來潛心研究寫成。本書是西方高校普遍采用的哲學﹑社會學及普通文科教材,也被國內高校普遍列為社會學專業(yè)必讀參考書。
作者按時間先后分章論述了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涂爾干、帕累托和韋伯七位社會學家的思想及其主要著作,涵蓋了社會學理論成果最豐富的時代,同時對這七位社會學家及其思想進行了極富創(chuàng)新的比較研究。整本書敘述脈絡清晰、通俗易懂、引人入勝,此外,文中對各社會學理論家思想體系的批判都甚為精辟。
★作者在西方甚至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他是法蘭西學院倫理學和政治學院院士,哈佛、牛津等大學名譽博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在西方世界,尤其在法國和德國具有持久而廣泛的影響。
★社會學史經(jīng)典作品,社會學領域主要人物的介紹、主要流派的發(fā)展脈絡都梳理得非常好。
雷蒙·阿。≧aymond Aron,1905-1983),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
阿隆是猶太律師之子,1924-1928年間,他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哲學,1940年為逃離納粹而流亡倫敦加入“自由法國”,戰(zhàn)爭結束后任教于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 (法國),1955-1968年任教于索邦大學,1970年起任教法蘭西學院。他是哈佛、牛津等大學名譽博士,法蘭西學院倫理學和政治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他的著作多達四十多本,論述主題從歷史學、社會學、戰(zhàn)爭研究到法國的文化和政治前景,十分廣泛。同時,他還是一位政治評論家,為《費加羅報》撰寫政治評論達三十年之久。
雷蒙·阿隆在西方世界,尤其在法國和德國具有持久而廣泛的影響,法國前總統(tǒng)密特朗稱他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家和歐盟理念的積極創(chuàng)造者”,德國前總理科爾也認為“阿隆對歐盟的目標作了正確的描述”。
前言
第一部分 創(chuàng)始人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
1.政治理論
2.從政治理論到社會學
3.事實與價值
4.可能的解釋
生平簡介
注釋
奧古斯特·孔德
1.孔德思想的三個階段
2.工業(yè)社會
3.社會學是一門人文科學
4.人性和社會秩序
5.從哲學到宗教
生平簡介
注釋
卡爾·馬克思
1.對資本主義所作的社會-經(jīng)濟分析
2.《資本論》
3.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含糊不清之處
4.馬克思社會學思想的含糊不清之處
5.社會學與經(jīng)濟學
6.結束語
生平簡介
注釋
亞力克西·德·托克維爾
1.民主與自由
2.美國的經(jīng)驗
3.法國的政治悲劇
4.民主社會的理想類型
生平簡介
注釋
社會學家和1848年革命
1.奧古斯都·孔德和1848年革命
2.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和1848年革命
3.馬克思和1848年革命
1848年革命和第二共和國編年表
注釋
第二部分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一代
導言
埃米爾·涂爾干
1.《社會勞動分工論》
2.《自殺論》(1897年)
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4.《社會學方法論》(1895年)
5.社會學和社會主義
6.社會學和哲學
生平簡介
注釋
維爾弗雷多·帕雷托
1.非邏輯行為和科學
2.從表現(xiàn)到感情
3.剩遺物和派生物
4.社會學綜合
5.科學與政治
6.有爭議的著作
生平簡介
注釋
馬克思·韋伯
1.關于科學的理論
2.歷史學和社會學
3.人類條件的矛盾
4.宗教社會學
5.《經(jīng)濟和社會》
6.韋伯,我們的同時代人
生平簡介
注釋
結論
注釋
附錄
英國的鑒賞家:奧古斯特·孔德和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
托克維爾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
馬克思·韋伯和實力政治
孔德的宗教思想對我們時代的影響確實不大。要人們嘲笑奧古斯特孔德是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的天真幼稚之中究竟有什么東西。
奧古斯特孔德是,并自稱是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我們時代的宗教可以,并且應當受到實證主義的啟迪。這種宗教應當與舊時的宗教不同,因為舊時的宗教是以一種過時的思想方法為前提的。他認為具有科學思想的人不會再受創(chuàng)痛觀念的支配去相信神啟示、教會的教理或神靈。但另一方面,宗教還是適應了人類的某種經(jīng)常需要。人需要宗教是因為人需要愛高于自己的某種東西。社會也需要宗教,那是因為它需要一種能鞏固和節(jié)制俗權的教權,并使人們懂得與價值等級相比,能力等級算不了什么,只有宗教才能使能力的技術等級得到應有的地位,并在它之上再確立一個或許是相反的價值登記制度。
人類企求友愛和團結。適應人類這一經(jīng)常要求的宗教就是人類宗教。應當創(chuàng)立的道德價值等級制度或許是與世俗的等級制度背道而馳的。奧古斯特孔德要我們熱愛的人不是不講公道、粗魯愚昧的人。偉人并不是全部人類,而是指人類中的那些活著的時候留下一個業(yè)績,樹立一個榜樣,在他們的后代中雖死猶存的人。
“人類的組成死人多于活人”這句話并不是因為死人在數(shù)量上多于活人,而是因為人類是由死人組成的,只有死人才殘存在我們應當熱愛的人類之中,他們真是他所說的那樣主觀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