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也是一門生活的科學,不過它就像高級營養(yǎng)品,沒有它,我們?nèi)匀豢梢陨;但有了它,我們會生活得更好。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人們的一般行為規(guī)律、思維方式、情感狀態(tài),可以去預測、控制、解釋人的行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從而善待自己,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因此,學習了心理學之后不是不會再出現(xiàn)心理上的波動或反應,而是我們理解了這些波動和反應之后就可以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和調(diào)整自己的反應。為了反映心理學與我們?nèi)粘I畹拿芮新?lián)系,本書的每一章都設(shè)置了與大學生活緊密相關(guān)的“心理學與人生”專欄,幫助讀者將心理學的知識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有助于讀者加深對這門學科的理解。
《心理學與人生》一書自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師生們的好評,不少高校都把本書作為本科生通識課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2008年被批準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心理學的觀點
第三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礎(chǔ)
第一節(jié) 演化和遺傳
第二節(jié) 調(diào)控行為的中樞
第三節(jié) 調(diào)控行為的機制
第三章 個體的畢生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出生前與嬰兒期
第二節(jié) 兒童早期
第三節(jié) 兒童晚期
第四節(jié) 青春期與成年早期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心理學的觀點
第三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礎(chǔ)
第一節(jié) 演化和遺傳
第二節(jié) 調(diào)控行為的中樞
第三節(jié) 調(diào)控行為的機制
第三章 個體的畢生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出生前與嬰兒期
第二節(jié) 兒童早期
第三節(jié) 兒童晚期
第四節(jié) 青春期與成年早期
第五節(jié) 成年中期
第六節(jié) 成年晚期
第四章 感覺與知覺
第一節(jié) 感覺與知覺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幾種主要的感覺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注意狀態(tài)
第四節(jié) 知覺的組織過程
第五節(jié) 辨認與識別過程
第五章 意識
第一節(jié) 意識的特征
第二節(jié) 意識的其他狀態(tài)
第三節(jié) 生理節(jié)律
第四節(jié) 藥物影響下的意識
第六章 學習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jié) 學習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經(jīng)典條件作用
第三節(jié) 操作條件作用
第四節(jié) 認知學習
第七章 記憶與遺忘
第一節(jié) 記憶的特征
第二節(jié)感覺記憶與短時記憶
第三節(jié) 長時記憶
第四節(jié) 長時記憶的檢索與遺忘
第八章 思維和問題解決
第一節(jié) 思維的概述
第二節(jié) 問題解決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造性思維
第九章 動機
第一節(jié) 動機概述
第二節(jié) 生物性動機
第三節(jié) 社會性動機
第四節(jié) 追求幸福
第十章 情緒、壓力與健康
第一節(jié) 情 緒
第二節(jié) 情緒理論
第三節(jié) 壓 力
第四節(jié) 健康心理學
第十一章 智力和智力測驗
第一節(jié) 智力的概述
……
第十二章 人格及其測驗
第十三章 心理障礙及其成因
第十四章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第十五章 社會化與社會角色
第十六章 人際關(guān)系:溝通、知覺及吸引
第十七章 社會文化與社會心理學
參考文獻